尽管距离今年的贺岁档还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刚刚过去的11月,电影市场仍然显得非常“热闹”,不仅有多部商业大片的轮番轰炸,更有导演和院线之间的矛盾加持。不过,观众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呢?
“潘金莲”不敌“神奇动物”
记者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电影院发现,大多数的电影观众选择的都是11月25日上映的商业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而对于前段时间,疯狂热炒的《我不是潘金莲》却反响平平。动画电影依然延续着暑期档的热潮,成为院线的主流。
观众:“《神奇动物去哪里》听说是‘哈利波特’前传,就想看看。平时也比较喜欢看这种科幻片。”
观众:“看《海洋奇缘》。最近,动画题材不是挺火的嘛。”
大多数的观众都选择了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个人情怀的影片。
某影城运营经理说:“因为《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的商业大片,它在视觉上、内容情节上,并不是特别吸引人。而像《海洋奇缘》《神奇动物去哪里》这类的电影,会有很多大人和孩子一起来观看。”
5亿对赌协议细节曝光
截至今晨0点,《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7天累计票房3.75亿元,成为票房冠军。而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14天,票房才达到3.56亿元。在同期上映的影片里,这个数字显然属于佼佼者,但是,对于这部电影背后的“对赌协议”而言,这个数字或许对导演、对发行方都有着不小的压力。
昨晚,电影投资方之一的摩天轮公司的母公司北京文化公开了对赌协议的细节。根据公告,如果电影首轮院线公映取得的票房收入总额低于人民币5亿元,耀莱影视依然要付给电影投资方2亿元的票房净收益,其中,北京文化能分得三成。也就是说,即使最糟糕的情况,《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票房不到5亿,北京文化也能入账6000万,但是,北京文化表示,根据目前影片上映的情况,初步估算,公司税前收益大约是2000万元,而公司对影片的投资额是2835万元。也就是说,目前来看,北京文化对这部电影的投资还没有保本。
业内人士:专心创作才应是重点
资本的甜味,让不少影视公司都一拥而上,希望成为第二个赢家。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往往是当头一棒。新尧基金渠道部总监蒋瞿旭指出,票房问题反映了投资人浮躁的心态。
蒋瞿旭说:“很多资金本质还是逐利为主,尤其在国内当下的经济格局,更多的资金偏向于短期投资收益,所以现在票房上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投资人的一些浮躁的心态问题。对于影片投资方和制作方来讲,应该把更多的耐心和关注点放在影片本身的质量上面。”
如此来看,对于影视公司来说,与其通过签署对赌协议绑定一个明星或者IP,不如延伸生态链,和游戏、电商等合作,拥有自给自足的造血能力才是最靠谱的。还是借用《我不是潘金莲》里的一句话吧:一件严肃的事,可不能让它变成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