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场、偷票房等现象终于有法律规范了
从2015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第一稿草案开始,15个月中经过不断讨论、修订、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在今日(3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国电影产业历史上第一次迈入了“法治时代”。
《产业促进法》洋洋洒洒八千多字,重点看哪里呢?其实,简单来讲,就是针对电影制作的几个重要环节:投资、拍摄、发行、放映、人才培养,进行了三个动作:放权、管理和扶持。
放权,主要针对摄制阶段,将原来的各种审批手续简化,制定电影审查标准,并逐步实现公开审查程序;管理,主要针对偷票房、盗版等恶劣行为进行管理;扶持,针对财力人力,能优惠的优惠,能帮助的帮助。
那么,这些政策,究竟比《产业促进法》实施之前,多了哪些好处呢?
放权:报批简单了,审查明确了
众所周知,过去想拍一部电影,电影制片单位要先取得《摄制电影许可证》,再为所拍摄影片取得《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等等,手续相当繁琐。但《产业促进法》取消了这些行政审批,现在除了重大题材需要向剧本送审以外(例如《湄公河行动》需要送公安部审批),一般题材的电影剧本梗概仅需要向各级电影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即可,大大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
另外,电影审查的标准和过程,一直是舆论焦点。《产业促进法》首先简化流程,将总局的审查权限下放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并规定各级部门需要在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通过审查的电影将被颁发电影公映许可证。没通过审查的,书面通知理由。
假如一部电影审查出现问题,该怎么办?《产业促进法》也做了详细规定。首先,假如片方对专家评审意见有异议的,各级主管部门可以另行组织专家再次评审。如果双方意见无法统一,就由总局一锤定音。然后,未通过审查的电影,包括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后内容再次变更的,需要重新送审。
关于哪些专家来审?依据什么标准来审?
《产业促进法》也都做了规定:至少五位专家来审,不得含有“八条规定”中的内容,为了让大家清楚明白,还是贴一下“八条”原文: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煽动抗拒或者破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
(三)诋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歪曲民族历史或者民族历史人物,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
(四)煽动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
(五)危害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宣扬淫秽、赌博、吸毒,渲染暴力、恐怖,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
(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七)侮辱、诽谤他人或者散布他人隐私,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不过,关于如何遴选专家,评审流程如何制定,以上标准如何一一对应电影内容,仍然需要等待电影总局日后制定。
管理:打击偷票房,扶持国产片
过去的发行放映环节,偷票房一直是人人厌弃的“毒瘤”。《产业促进法》首先准备拔除这颗毒瘤。根据规定,发行方、电影院一旦被发现以虚假交易、瞒报收入等方式偷票房,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其实,这项规定,已经在《产业促进法》修订期间就开始实行了,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上,可以查询到近期有电影院收到了罚单。
过去,虽然每年十月等特殊月份,因为国产片排片多,引进片排片少,一直有着国产保护月的说法。但随着《产业促进法》的颁发,对于国产片的扶持有了明文规定:电影院放映国产片(包括合拍片)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不过,这一规定得以成立的基础是,根据2012年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每年引进片数量为34部。但2017年这一备忘录正式过气,WTO的新一轮谈判即将启动,假如引进片额度再次开放,再要保证国产片(合拍片)放映时长,对于影院经理可是不小的考验。
扶持:财政人力都扶持,劣迹艺人恐禁业
虽然,《产业促进法》中对于产业提出的要求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中,强调社会效益仍是第一位,但无论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还是人才培养上,都会给予大力支持。对此,各级地方政府会有不一样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在此不一一赘述。
至于社会效益,除了提纲拍摄不要过度追求娱乐电影,《产业促进法》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明确的要求: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假如道德出现问题,也会有相应的惩罚。虽然,《产业促进法》暂未规定出具体的惩罚措施,但众所周知,这两年涉黄涉毒涉嫖的劣迹艺人,都被不同程度“禁业”过,所以可以预见到,将来的《产业促进法》对于这方面的规定一定是强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