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甘肃电影人讨论:中小成本电影出路在何处?

春天伊始,由我省影视人投拍的中小成本电影《血伞凶灵》《丫丫的夏》和《咱们分手吧》陆续上映,“钱途”如何,尚待市场检验。

春天伊始,由我省影视人投拍的中小成本电影《血伞凶灵》《丫丫的夏》和《咱们分手吧》陆续上映,“钱途”如何,尚待市场检验。

所谓中小成本电影,业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传统上,以对比的方式和三个标准来衡量。从投资额上来说,7000万元以上的是大片,1000万元到7000万元之间的是中等成本,1000万元以下的为小成本;从类型上来说,武打、战争等商业性强的题材属大片,情感、文艺等其他类型题材则属中小成本;从创作阵容上来说,有著名导演和演员加盟的属大片,反之,只有一两个明星或基本没有明星加盟的属中小成本。三者之间,投资额又决定着影片类型和创作阵容,是判断的基础。

虽然我们常常理想化地说,内容大于形式,钱不重要,但对中小成本电影而言,重要的是没钱。综观近年来我省创作的影片,绝大多数以中小成本为主,因为投资额的限制,演员、制作、场景、特技等无法与商业大片相抗衡,商业地位边缘化,虽然不乏“以小搏大”的成功案例,但总体来说票房仍处于劣势。如何走出困局,寻找突破口,成为当务之急。

制作困局

从去年9月起,李义就没有闲过,全力在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大会师》的发行工作。然而,由于宣传经费的紧缺等原因,整个档期的院线票房总收入只有几十万元,与3000多万元的总投资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血样年华》剧照

李义是2012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跨界进入电影行业的。5年来,他担任总策划、总顾问、制片人、出品人、出品方或联合摄制方,相继推出了精准扶贫题材电影《腊月的春》《丫丫的夏》、教育题材电影《守信少年》、情感题材电影《咱们分手吧》和红色革命题材电影《领袖1935》《大会师》,投资额度从100多万元到3000多万元不等,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和个人借款。制作中,几乎每部片子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难题,为了节约成本,有时不得不把拍摄时间压缩到短得不能再短;有时只能冒着可能“烂尾”的风险,边拍边筹资。其间,有好心人劝他:不要拍了,万一钱少制作不精良,背上一身债务咋办?《腊月的春》收回成本并略有赢利让李义很欣慰、很自信。他说,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我不后悔,咱要先把工作干好,再克服困难。2017年2月23日,电影《大会师》在亚太经济领袖(海口)高峰论坛上展映,与海外发行人的接洽,拉开了该片“走出去”的序幕,同时,随着线外发行的全面铺开和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的相继争取,李义觉得曙色在望。

《丢羊》剧照

近年来,甘肃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转企改制中,摸索出了一条戏曲电影和电影故事片制作的可行之路。该公司副总经理崔学富从影多年,见过许多制作单位陷入“投资少导致片源质量不佳,发行不出去,难以收回成本,元气大伤甚至一蹶不振”的困局难以自拔。他说,一般情况下,电影制作流程都如此:确定好的电影项目→立项审批→依靠政府投资、自己投资或借助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融资→摄制→发行→收回成本和收益。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观念和行业政策的影响,他们融资也很困难,大片投不起,即使能投得起,后期的宣传发行费用(和制作成本大体相当)也难以为继,只能稳扎稳打,做适宜本土实际的小成本电影。而且,首先要求看准了项目再做,决不能亏损;其次,制作过程精打细算,迫不得已时还会欠一点导演费和后期制作费,靠后期发行收回成本后补齐。就这样,截至2017年2月22日,在进入全国农村院线的4300多部电影中,他们摄制的《锁麟囊》被购买点映45328场,排第332位;《周仁回府》点映41202场,排第362位;《古月承华》点映21485场,排第591位;《血样年华》点映16525场,排第712位。总体来看,成绩向好。

《金城档案》剧照

崔学富说,他们筹拍了近6年的京剧3D电影《丝路花雨》因资金投入量大,至今不能到位,导致拍摄许可过期,不得不重新审批延期。所以,突破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的困局走出去,目前想都不敢想。

市场反响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甘肃电影锦鸡奖颁奖仪式暨新媒体电影发展论坛上,青年影评人、《中国电影报》事业部主任翁燕然专门就中小成本电影发展现状做了分析,认为普遍存在着以下特点:一是数量众多,地位边缘,处于数量优势和票房劣势。二是资金有限,制作不精。除了个别“黑马”,大部分明显存在叙事结构单一,制作过程仓促,场景简化,有的制作团队整体水平一般化,甚至是业余化,严重影响影片质量,限制影片的再生产。三是院线上映困难。许多低成本电影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影院,或者在影院上演“一日游”。四是成本回收渠道较窄且形成恶性循环。中小成本电影的出口,最主要的是央视电影频道以及部分网络、二级农村数字院线的收入等。央视电影频道根据影片质量收购,在收购价格方面,为鼓励好作品,梯度差比较大。近年来我省创作的《甘南情歌》《耳蜗》《黄天厚土》等,作为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就曾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耳蜗》剧照

翁燕然认为,观众买票,寻求的是不同于普通生活的体验感,中小成本影片通常很难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另外,由于艺术放映体系的不健全,让一部分偏文艺、有特点的中小成本电影无法和观众见面。

2016年,进入城市院线的本土电影中,除了《柴生芳》和《丢羊》颇有亮点外,其他都表现平平。兰州东方红影城总经理白慧中说,作为电影产业的终端,放映方也很无奈,由于缺少好片源,2016年是近年来全国电影票房增长最缓慢的一年。现在的城市电影市场,受众群体以80后、90后为主导,他们大多对传统文化、农村题材和文艺片没有很深刻的认知,更期望观赏一些具有现代都市感、有亮点、能让人回味的影片。而很多中小成本影片在制作上缺乏创意性思维和现代都市节奏感,跟观众的喜好存在差距,引不起情感上的共鸣。

突破之道

拍出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影片,是电影市场的王道。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电影市场主要分为商业大电影、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三大类,甘肃中小成本电影的出路在于三者兼而有之,走商业电影之路。

白慧中认为,制作成本低,不应成为中小成本电影票房不佳的借口,《失恋33天》《夏洛特烦恼》《亲爱的》《京城81号》等优秀影片就是例证,应该从提高导演水平和内容上来突破,提升中小成本电影的艺术水准。

寻求中小成本电影创作上的突破,翁燕然认为,从内容层面看,好故事是前提。不同于大电影可以拼特技、比场面,中小成本影片一定要拍成“聪明”的电影,要拼创意、拼题材、拼故事,要有生活、有情感、有诚意。从类型定位上看,受众要精准明确。数据显示,爱情、动作、喜剧三种传统热门类型仍是票房主力,中小成本影片最好采取单一类型,明确观众定位和创作策略,保证一定的票房产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