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狼 3:殊死一战》于上周末上映了。尽管这部电影打出了休·杰克曼最后一次出演金刚狼的情怀牌,但表现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上映首日,扣除服务费后,《金刚狼 3 》的票房为 9400 万元,不仅远低于上周《生化危机》的 1.96 亿元,比起同类型的超级英雄电影来说也远远不如,仅比国内观众几乎完全不熟悉的《奇异博士》高出了 1000 万元。
超级英雄电影看似火热,在国内实际上也有自己的局限,即难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观影人群当中。这就是为什么《X 战警:天启》、《奇异博士》这样的大片最终只能拿到七八亿的票房,而无法向 10 亿这个关口发起冲击的原因。
从数据上来看,这一次的《金刚狼 3 》受到的影响更大。猫眼电影给出的用户画像中,《金刚狼 3 》在一线城市的受众为 17% ,高于其他超级英雄电影 15% 左右的水平,而在四线城市,《金刚狼 3 》的受众则只有 19.4%,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都在 20% 以上。
此外,此次片方在前期宣传时,强调的还是情怀——金刚狼进入暮年,体力精力都下降得厉害,打起架来也一瘸一拐、力不从心。英雄迟暮确实让人唏嘘,但中国观众喜欢看的还是节奏流畅的打戏,因此目前《金刚狼 3 》获得的这个首周末 3 亿元的票房倒也显得正常。
不过,就《金刚狼 3 》这部影片而言,大家不仅仅在讨论壮士暮年,还有镜头删减。
引起这个话题的是今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电影产业促进法》。在这部法律中,除了收紧一些与审查相关的政策以外,还规定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金刚狼 3 》这部在北美被评为 R 级,即 17 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的影片,自然也就在各个渠道加上了这一提示,如下图红圈中所示。
如果将这条警示和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放在一起看的话,就会发现这当中存在一些微妙的矛盾之处——如果影片真的经过审查了,那么它理应适合全年龄段,又为何需要片方再单独给予提示?反过来,既然已经提前给出了警示,将选择权交给了家长,那又为什么还要额外对影片进行删减?
不要说这是一种双重保护——电影管理部门和家长都在发挥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因为在实际情况下,这两者很可能都无法发挥作用。
《金刚狼 3 》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部电影在北美的片长为 137 分钟,到了中国就只有 123 分钟,删减程度超过 10%。这也让很多人感到气愤,甚至因此拒绝去影院观影。尽管有一些公众号声称删减的部分并不影响剧情,但实际上影片中被删减的部分相当明显,甚至有些突兀。
但这一次的《金刚狼 3 》即便是在经过删减以后也依然极具视觉冲击力。坐在我身边的一位成年观众就在一个断肢镜头后惊呼:“这个电影怎么这么血腥。”而在我观影的场次里,带孩子来看片的家长绝对不在少数。
因此可以看到,现在管理部门所采取的这种警示加审查的方法,反而是让电影本身落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影片本身要经过一道删减,但又不是全年龄段都适宜观看的。这样的操作方法既损害了影片本身的完整性,是一种对电影创作者的不尊重,又没法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所谓的警示,更像是一种免责声明。
当然,我们也知道,分级制度在中国依然遥遥无期。此次新生效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当中也没有涉及电影分级的条款。中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默认电影不仅仅作为一种娱乐产品而存在,光有一条警示,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