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动画产量就已经超越日本,高居世界第一。
但是,数量上来了,质量却一直在拖后腿。
“国产动画不行”的印象至今没有改观。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各地动画基地更如雨后春笋,几乎每一级领导都说过扶持和发展动画的话,批过动画项目工程的文……
可是,中国动画依然像扶不起来的“阿斗”,令人失望。昨天是3.15,记者想借机扒一扒中国动画虚假的繁荣背后,究竟暗藏几宗罪?
一宗罪:抄袭之风,屡禁不止
国产动画片抄袭成风,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2006年的国产动画《象棋王》就是日本动漫《棋魂》、《游戏王》的拼凑版;
2007年的《大嘴巴嘟嘟》剽窃《蜡笔小新》,人物、性格、配音都是模仿,连配乐都是来自另一部日本动画《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
2008年《金甲战士》模仿“奥特曼”;
2009年,央视少儿频道热播《心灵之窗》也被爆出和日本知名动画制作人新海诚的作品《秒速五厘米》相似度竟达90%以上。无论是城市的俯瞰全景,还是女学生站在窗前聊天的姿态、发型、服装,甚至于其中一个男主角的模样,两部片子如出一辙;
2011年,《高铁侠》抄袭日本动画《铁胆火车侠》更是达到了赤裸裸地步,人物、情节、对白都和十年前的日本动漫《铁胆火车侠1998年》十分相像,甚至连日本食品“饭团”也复制进来未作改动;
如果说,前些年中国动画还只是抄日本动画为主,现在则抄到了美国。
早在2012年,就有网友曝光“一部国产动画长片《瓦力》立项计划拍摄”。当时公布的故事梗概几乎是照搬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的皮克斯动画《机器人瓦力》,随后该作品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的备案、立项公示中消失,最后不了了之。
2015年暑期档,一部叫做《汽车人总动员》的国产动漫电影以2.3分的成绩,刷新了豆瓣电影评分历史新低。然而,它却以一种另类的方式走红了,那就是涉嫌抄袭迪士尼动画片《赛车总动员》。几乎一样的海报,相似的动画形象,“傍大款”的名称,遭到不少网友的吐槽和抵制。
于是,迪士尼及皮克斯以“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汽车人总动员》制片方诉至法院,并索赔400万。2016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12月浦东法院一审判罚《汽车人总动员》抄袭《赛车总动员》属实,要求停止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合计赔偿135万。
2016年初,迪士尼打造的《疯狂动物城》刷新了国内动画片的票房纪录,随后一部自称是“首部国产网络动画大电影”的《疯狂玩具城》登录爱奇艺网站,该作品的标题及宣传海报与热映的《疯狂动物城》非常相似,至于此举背后究竟是意在误导观众,还是灵感缺乏、刻意炒作或者真的是纯属巧合,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而最近,国产动画片《奇奇妙乐星》则被指抄袭美国的《阿甘妙世界》,不但人物造型、人设跟原作相似,就连故事情节也有几分相近。对比显示,中国山寨版的构图、时间轴等与原作几乎一致。原作团队在了解到山寨品的存在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动画片中怒怼之!并且专门制作了一集动画来讽刺吐槽中国的抄袭——在最新的第五季第12集《Copycat》中,主人公甘宝一家便巧遇了他们的模仿者“赤赤”一家,发现后者完完全全地模仿着他们的生活,并以此谋利。这一次的抄袭,简直丢人丢到了家!
点评:
谈起国产动画片,人们的美好记忆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被公认为经典的,有《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再下面呢?下面没有了。当迪士尼、梦工厂每年用动画大片横扫全球票房的时候,我们正用抄袭和拼凑起来的动画故事,去“教育”下一代。如今在资本的挟持下,愿意坚持爬格子搞原创的动画人越来越少了,抄袭成了通向金钱最好的捷径,这不但损坏了国产动画的名声,也打击了老实的原创作者,纵容了投机者。国产动画要发展,必须先甩掉“抄袭”的拐杖,多一些原创,即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无力、财力,即使不那么成功,但至少比抄袭来得光荣!
二宗罪:国产动漫,刮的竟是外国风
近两年来,数部国产动漫爆红,昭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关于国产动漫的争议也纷至沓来,最悲情的说法,莫过于“国产动漫,刮的不是‘中国风’”。
有人说,中国国产动漫是“美式”动漫,也有人说,中国国产动漫是“日式”动漫。
2015年9月,一部《大圣归来》,成功收割9.56亿票房,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刷新了国产动画片的记录。
该动画电影由中国人执导,制作班底也全为中国人,保留了皮影、唱腔、中国风群战等绝大多数中国特色。在票房和口碑之外,观众也发现,这部国产动画身上浓浓的“好莱坞风味”,比如故事情节偏好采用好莱坞经典结构,而在技术层面偏好采用好莱坞常用技巧。
2017年暑假,一部历时12年制作,4000多人参与众筹,承载着“国漫崛起”之重任的电影《大鱼海棠》上映。中国风,是《大鱼海棠》能迅即吸粉无数的王牌。椿的家园,原型参考了福建客家土楼;服饰、发型等细节,彰显中国传统。角色名字椿、鲲、湫、毛人、帝江、鹿神等,从《庄子》到《山海经》、《诗经》等大量古籍典故之中择选而来。这些古典意味十足的设计,试图向观众宣告:这是一部完全中国民族风的作品。
但上映之后,这部导演耗时12年的心血之作,收到的评价可谓两边倒。主要矛盾点,一是剧情薄弱。第二个矛盾点,则是许多动漫迷指《大鱼海棠》抄袭和模仿日漫吉卜力。有影迷通过对比指出,《大鱼海棠》的养鱼情节源自《悬崖上的金鱼姬》,多个角色造型、人物形体模仿了宫崎骏,其中多个街景、建筑分镜头和《千与千寻》相似度极高等。甚至在上映之前的观影会,媒体便纷纷用“中国版《千与千寻》”、“中国的宫崎骏之作,来赞誉《大鱼海棠》。
点评:
学习好莱坞影视制作的成熟经验,借鉴日漫数十年的创作技法,这对“初出茅庐”的中国动漫产业而言,本无可厚非,甚至是好事。不过,撇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这种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和良好口碑的“学习案例”不说,大量模仿留给国人的印象,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扼腕。真正的中国风,绝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也不是中国传统元素的堆砌。相较之下,运用中国传统故事技法,传递中国式智慧,显得更加重要。
三宗罪:粗制滥造,骗政府补贴
国产动画片抄袭风之所以屡禁不止,有一个重要原因往往被人忽视了。那就是是有人成心就是奔着政府补贴去的。各地为鼓励国产动漫产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屡屡被一些“烂片”钻了空子。为拿到每分钟数千元补贴,大大小小的动漫公司粗制滥造出上述那些山寨动漫影片。
中国动画产业起步晚,管制多,动画片水平和美国日本相比差距尚远。2004年起,包括财政部、广电总局、税务总局在内多个部门陆续颁布规定,以税收优惠和补贴大力扶持国产动画,并对进口动画限制播出,将黄金时档播出资源划给国产动画。一时之间,全国建立了大量动画产业基地,从国家到地级政府都设立了动漫基金,“动漫节”也如雨后春笋。
政府扶持国产动画产业的规则多是从产量、技术水平、播出平台、获得奖项这几个标准核定。比如很多省市对本地动画企业补贴标准都是:地市电视台播出2D动画奖励500元/分钟,3D动画奖励1000元/分钟,上限为100万元;在央视播出的翻倍,上限为200万元。再如,厦门市政府对本地动漫电影的补贴标准则是,全国院线和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奖励3000元/分钟,地区院线播出奖励1500元/分钟,获广电总局优秀奖的一次性再奖20万元。
有了这样的激励,就不难理解企业接下来的行动。据业内人士估算,制作30分钟中上质量动画片,成本40万元左右。如果是粗制滥造的山寨动画,成本则低许多,甚至每集1万都能成片。长篇动画的单位成本远低于短篇作品,3D动画的制作成本也不比2D动画高太多,通过注水延时和转换制作,就能以极低成本套取补贴。很多动画企业为争取补贴,通过各种手段上央视、上省台、上院线,收视率高低并不在乎。
这就很好理解,为何现在的动画片动辄上百集,为何电视台会在午夜播出儿童动画片,有些动画片一播之后就销声匿迹。按照补贴政策,动画片只要一在电视台露脸,基本就能依靠补贴保本。若剧集足够长,播出平台高一些,不考虑市场因素也能大发其财。这个机制也诱使电视台成为和企业分食补贴“唐僧肉”的同谋。据媒体报道,很多动漫公司老板私底下抱怨,片子送到电视台免费播都无人要,反而要付费,甚至要给些私人好处。动漫产业也藏了不少腐败。
2004年中国动画年,产量不足4000分钟,短短几年时间,产量便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达26万分钟之多。2014年起由于各地政府减少补贴力度,动画片产量急剧下跌至不足20万分钟。这些数据会有出入,是因为大量动画片根本没有播出,绝大多数只在地方台或网络“露个脸”就匆匆入库,与观众无缘。留在屏幕的,不少则是剧本简单、故事无趣、画面劣质、大量注水拉时长的粗制滥造品。很多企业为节约成本,直接从国外动画片复制剧情和分镜头,用简单的3D技术转换制作。这就不难猜测,为什么汽车人总动员和赛车总动员看起来如此眼熟。
点评:
事实表明,国产动画片光靠扶是扶不起的。政府越是要扶,一些动漫企业越是会将此当作投机取巧的良机。政府不停喂“奶”,一些动漫企业更会不思进取,不去重视市场调查和产品研发,而是潜心钻研各地补贴政策的空子,倒贴钱给电视台播出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不光导致自身艺术原创力的丧失,同时也损伤到国产动画片在观众中的声誉。
四宗罪:腐败横行,文化豆腐渣工程
政府推出扶持政策的良好初衷是好的,但为什么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归根结底是,政府扶持国产动画产业的补贴规则不顾质量,无视规则,多从产量、播出平台等标准核定。从目前来说,政府补贴的申请标准过分单一,导致有人钻空子,动画片质量得不到保证。
根据补贴政策,动画制作公司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请立项,只要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制作公司就可以拿到补贴。其他还有三费减免、办公场地租金减免、人才奖励基金等等,也因为这样的申请门槛,政府补贴成了国产动画抄袭的诱因。国产动画电影《汽车人总动员》抄袭了《赛车总动员》,其导演表示进军国产动画业主要是看中政府补贴。
高额补贴让国产动画无视票房,可以在差评如潮的情况下继续谋划续集。政府补贴国产动画的本意是扶持国产动画良性发展,补助申请的低门槛纵容了“抄袭”现状,因此亟须进行补贴政策的规范和完善。相信,这其中也暗藏着各种文化腐败问题。
2012年,一部号称投资1200万元的动画电影《戚继光英雄传》,最终却做出了初级Flash动画的水平。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样质量的影片是如何得到政府扶持的?政府扶持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为何一部尚未上映的影片就已经列入当地“文化精品工程”?
与其说大家在质疑影片或出品方,不如说大家在质疑多年的行业扶持政策的公平合理性。虽然《戚继光英雄传》的制片方事后极力撇清与政府的关系,但影片宣传片字幕上市领导名字赫然在列,其原因和用意不言自明。人们不禁要问,随着政府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这种不合理性会不会进一步放大呢?
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国产《瓦力》的立项也进一步说明了文化豆腐渣工程的存在。一部四年前未进中国市场的美国动画大片突然变成了广电总局备案通过、准予投拍的国产影片。明眼人都知道,这部国产《瓦力》根本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投拍。虽然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该片不了了之,但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入深思。
点评:
文化工程上的腐败更具隐蔽性,正如动画导演皮三所言,“文化豆腐渣工程,因为不会死人,因为难以审查与评判。这种风气不纠正,未来不仅仅是中国动画,中国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都将深受其害。”文创资讯毫不怀疑政府推出扶持政策的良好初衷,但事实上这种扶持已经成了双刃剑。一方面确实在短时间内扩大了行业规模,但另一方面也滋养了一批专靠吃政策的企业,从而大大挤压了另一批真心付出创作靠自己打拼的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中国动画圈里有的是闷声发大财的人,虽不能说受扶持的作品都是低劣之作,但作为施行政策的政府一方,如果没有相应合理行之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仅靠企业的“良心”,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五宗罪:票房造假,收视率造假
票房注水,幽灵场这样的票房造假问题,是中国电影市场上一直存在的问题,动画电影也不例外。
去年暑假,《哆啦A梦》上映时,就有观众z在朋友圈吐槽“影院官方的售票应用上明明显示是满座,而我进去之后,竟然空无一人。”z还说,“我买完票后,还听见出票的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告诉另一方,6号厅就一位顾客,现在过去。当时我就有些疑惑,不是满座吗?为什么说是就一位顾客。”并且z还在朋友圈上传了购票凭证、座位购票截图、现场照片力证事实。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大鱼海棠》身上。据悉,有大量网友在各大网络平台晒出售票网站售票情况,实际到坐人数远不及真实人数,不少影院到场人数不及售出票数的两成,许多网友享受了“包场”待遇。然而,《大鱼海棠》官微称,出现满场的原因是:“在售票界面显示停止售票后(开场前5分钟),进入该场次售票页面即会出现满场,以示该场次座位已锁,不可再进行线上购买。”但是使用猫眼购票,在临近开场前的3分钟,虽然无法再进行购票,但是页面显示的是实际购票的情况。
除了动画电影票房造假,tv版动画上了电视台或者网络平台,收视率和播放量都是可以造假的。2017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曹可凡痛批电视行业收视率造假现象,目前,国内收视率主要提供方是索福瑞,不法分子通过获取样本信息进行造假,通常给样本户一些米、面、油或者现金,进行游说,改变其收视习惯。更有甚者,用黑客直接篡改收视数据。而网络平台播放量的数据造假则更为常见,甚至一些网友的评论,都是雇佣水军在制造话题。
点评:
票房造假只是表象,其背后反映的是电影行业扭曲的价值取向。凸显一切以票房价值为最高标准、一切以利益为最终追求的行为本质都是拜金主义。而票房造假最终的获益者是以假乱真,吸引到更多的排片场次、观众,提高影片的知名度,从中赚钱牟利。如果听之任之,就会搅乱整个市场,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损害观众利益。影视行业票房造假的不良风气,导致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影视产业的肌理,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
六宗罪:衍生品盗版猖獗,蔚然成风
《喜羊羊与灰太狼》火了之后,大到商场,小到路边摊,喜羊羊的衍生品无处不在。但是这些面世的衍生玩具、服装、工艺品中大约只有20%有授权,也就是说80%的都是盗版货。这也引发了动画创作公司的不满,之前原创动力公司就公开表示,“如果原创作品成功后,收益都被盗版商获得了,谁还愿意去原创?”
事实上,从美国电影市场来看,衍生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在美国,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而在国内,电影收入的90%-95%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几乎为零。一直以来,靠“实物”衍生品在国内赚钱,似乎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国产电影衍生品开发还远远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盗版行业的猖獗。
近年来,不少国内生产商以正版产品为原型,在电影档期中快速生产盗版衍生品,依靠批发市场和网络等渠道投放出货,已形成完整的盗版产业链。虽然,很多电影公司在影片开拍前就已经做好了衍生品的生产和营销计划,以确保衍生品能够同步甚至早于电影问世,占领足够的市场空间,但盗版产品的生产商往往以正版产品为原型进行模仿,在电影上映档期快速仿制生产,并依靠批发市场和网络等渠道投放出货,迫使制片方对这部分收入基本放弃,只制作少量产品以起到宣传的作用或当作礼品。由于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缺位,已经构成了制约我国动漫衍生品发展的瓶颈,制度保障的缺失,使动漫衍生品盗版成本低收益大。
此前,《捉妖记》、《大圣归来》都有相应的衍生品推出,但是最后还是被嗅觉灵敏的盗版商抢了先机。甚至在《捉妖记》粉丝见面会上,就有不少粉丝拿着盗版的“胡巴”要求签名。
“贫寒出色”的《大圣归来》在衍生品的开发上显得更有商业头脑,专门授权给有经验的公司来做,最终《大圣归来》创下了中国动漫和中国电影周边历史上最高的单日销售额。然而,就算有正版衍生品,依旧不能逃过“盗版”衍生品的尴尬。据官方统计,从电影上映以来,某宝上山寨玩偶的日销售额都超万元,并且每家都打着正版授权的旗号,让正版商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盗版动漫周边质量已堪比正版。日本NHK此前制作了一期关于盗版周边的节目,其中提到中国市场上制作销售的盗版手办,有的质量已经完全堪比正版货,甚至是万代的工作人员都无法一眼分辨出哪个是正版哪个是盗版。
点评:
盗版产品压缩了正版产品的赢利空间,侵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不仅导致正版经营者竞争压力加大,还会产生逆向挤出效应,制约中国刚刚起步的动漫作品衍生品市场发展。据统计,在目前国内的衍生品市场中,盗版产品占80%,主要来自手工作坊和批发市场。由于法律体系并未具体到电影衍生品所涉及的多种权利,导致道具、场景、情节等电影要素被商业化后甚至找不到对应的法律条文加以保护。面对这样的困境,文创资讯呼吁,版权保护不能仅依靠单一的企业力量,需要政府从立法到执法多个层面加大版权保护的力度,对于衍生品盗版产品的治理,亟待相应的制度支持,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建设,同时还需提升普通消费者的版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