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艾尔文·萨尔伯格奠基了制片人中心制,改变了好莱坞的权力游戏

今天给大家讲讲制片人中心制的祖师爷,曾经执掌环球、米高梅的一位片厂经理人,几乎可以说,就是这个小个子的男孩打下了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基石。

今天给大家讲讲制片人中心制的祖师爷,曾经执掌环球、米高梅的一位片厂经理人,几乎可以说,就是这个小个子的男孩打下了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基石。《埃及艳后》的导演鲁宾·马莫利安是这么评价这位好莱坞神童的,那个在环球的小家伙做了一个非常有种的决定,宣告了制片厂至高无上并凌驾于导演的地位,这永远地改变了电影工业的权力平衡。

他的名字叫做艾尔文·萨尔伯格(Irving Grant Thalberg,1899 –1936)。

奥斯卡在萨尔伯格去世后专门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荣誉奖项(中),以表彰那些持续制作出高质量电影的创意制片人。迪士尼、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科波拉均获得过此殊荣。

萨尔伯格并不把电影看作艺术——他的一句名言也反映了他对导演的态度:“导演就像女仆,需要偶尔给她屁股一巴掌。” 

有勇气那么拽还没人敢惹的人,他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天才了。

然而更令人有些嫉妒的是,他还是个美男子,那个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家菲兹杰拉德就曾为他的美貌和成功所着迷,专门写了一本小说叫《最后的大亨》,主人公原型就是萨尔伯格,盛赞之情几乎可以说是跪舔。

让我们快速地跳过他的童年,看看他是如何踏入好莱坞的——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电影业的重心并不在西海岸,而是在东岸的纽约。

萨尔伯格18岁那年,在当地报纸上发了一份广告:

求职意向——秘书、速记员;西班牙语、英语;高中学历,没有工作经验。15美元。

然后,他就得到了一份工作,是在环球影业的纽约办公室当一名秘书。

随后,他以极快的速度就晋升到了环球影业的创始人兼总裁卡尔·拉姆勒(Carl Laemmle)的私人秘书的位置,周薪是25美元。

当时,萨尔伯格的工作就是给拉姆勒在电影放映期间写的资料做抄写和编辑笔记。

有一次,拉姆勒带着萨尔伯格一起到他洛杉矶的片厂,参观了环球的电影生产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来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拉姆勒回纽约了,但他让萨尔伯格留下了,并替他照看这里的情况。

环球片厂旧照

两个月之后,拉姆勒回到加州。萨尔伯格给了拉姆勒一系列的管理建议,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惊人的一条便是:“你现在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一个新职位,相当于片厂的经理人,来督导这里的日常运转。”

拉姆勒再一次被这个年轻的小个子的洞察力给震惊了,然后拉姆勒也是相当干脆,好,那就你了。

这下轮到萨尔伯格惊讶了,我什么?

拉姆勒说,我觉得你应该留在这里,你绝对有能力来负责整个片厂。

卡尔·拉姆勒(右)

那是1919年,萨尔伯格才20岁,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打字员晋升到了一个掌管片厂运作的经理人,当时环球有9个正在进行的电影项目和大约30个正在开发的剧本项目。

故事讲到这里就该进入高潮了——这位被人又爱又恨的第一代制片人,开始在片厂里展现其沙皇般的统治力,他的第一个重要对手就是当时好莱坞非常知名的导演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Erich von Stroheim)。

那是1922年,当时导演施特罗海姆正在导演他的长片《愚蠢的妻子们》。

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

这部电影因其豪华的制作阵容被作家罗兰比喻为环球有始以来“最贵的宝石”。

当时施特罗海姆在制作上已经远远超支了。萨尔伯格,站到了这位当时好莱坞知名的大导演跟前,要求导演抓紧在预算用完之前把电影完成了。

萨尔伯格把这部电影的支出情况了解一遍之后,对施特罗海姆的开销之大非常惊讶,但最终促成萨尔伯格和施特罗海姆开撕的还是因为导演真是花钱如流水,毫无节制。

终于,萨尔伯格把施特罗海姆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萨尔伯格在办公室

萨尔伯格平静地对他说:“我已经把所有的胶片还有你需要的一些画面看过了,我要你立即、现在就停止拍摄。”

施特罗海姆不知道当时是一脸懵逼还是完全不屑,回答了对面的矮个子,“但我还没有完成啊。”

萨尔伯格继续淡定地说:“不,你已经完成了。你已经把我们公司能够负担起的钱都花完了,我不能再让你这么花下去了。”

施特罗海姆当场就怒了。

他看着年仅21岁的萨尔伯格。5英尺六英寸的身高,也就是不到170cm,不足110斤,你知道当你看着这样的身材的对手的时候,你是不可能会轻易就缴械投降的,施特罗海姆当时就是这样,完全不相信萨尔伯格还能拿他怎么办。

萨尔伯格仍然很平静,但他的话开始越来越让施特罗海姆有点找不到方向了,萨尔伯格说出了一句可以说是定义了制片人中心制核心理念的一句话——

导演是在制片人底下工作的,控制预算是制片人的责任。

被称为神童的艾尔文·萨尔伯格

施特罗海姆当时在办公室里是有助理簇拥着的,当场就怼回了萨尔伯格,说,如果你不是我的监制,我早就给你一巴掌了。

萨尔伯格继续不为所动,做更专业的自己,他淡淡说道:“有种就来啊。“

而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就是萨尔伯格很快把拍摄机器从施特罗海姆的影棚移走并接管了后期剪辑工作。那些未剪辑的影片从五个半小时被削减到了三个小时。

第一个回合萨尔伯格胜出,但别急,萨尔伯格和施特罗海姆还有第二回合。

施特罗海姆的下一部电影是《旋转木马》。

领教过萨尔伯格的威风之后,施特罗海姆还是有所收敛,他对萨尔伯格承诺不会超支,但最后——

影片还是超支超期到了无法完成。

施特罗海姆自信于自己作为公司最有声望的导演,可以越过萨尔伯格来和老板拉姆勒沟通。

施特罗海姆在剪辑

但萨尔伯格再一次把施特罗海姆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这一次,他直接给了施特罗海姆一封自己签了名的长信,概括来说就是要当场辞退施特罗海姆。

萨尔伯格告诉这位大导演,超支超期是完全不可原谅的,更何况这还是再犯,萨尔伯格还告诉施特罗海姆,他这样的导演比较适合更由大的片厂来雇佣。

萨尔伯格于是解雇了施特罗海姆,这件事当时在好莱坞堪称地震。

在好莱坞,这是第一次,一个导演被一个经理人给炒了。

萨尔伯格的胜利奠定了自己在环球的权威,也奠定了环球以及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环球的影片自此之后,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因为,自施特罗海姆之后,萨尔伯格开始在拍摄之前就严格控制生产的许多重要方面,而不是之前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萨尔伯格的一位助手这么描述他的制片管理方法,那就是“萨尔伯格是在纸上导演电影,然后导演才在片场导演电影。”

在环球的三年里,萨尔伯格监制了一百多部电影,再造了片厂的管理系统,赋予了经理人们更多更大的权力,为了不让环球的签约明星跳槽去其他片厂,他还大幅提高了明星们更好也更优的合约。他还制作了一系列的大制作,给公司赚了不少钱。

以萨尔伯格命名的大楼,在洛杉矶卡尔弗城

随后,他跳槽去了米高梅,监制了四百多部影片。由于他卓越的管理才能,即使在美国的大萧条时期,米高梅也始终是唯一一个在盈利的电影公司。

附:萨尔伯格金句联播

没有任何一种媒介会像电影那样,能够让那么多人着迷。

银幕上的署名只有在是别人给你署名的时候才有价值,如果是自己给自己署名,毫无意义!

除非有人买下这个故事,否则它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