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上海电影院,进入影院的通道前,热门电影海报依次排列。
在日本动画电影史上打破宫崎骏专属“百亿日元票房”神话的动画影片《你的名字。》,本月2日起在中国内地上映。上映4天,该片已在中国轻松拿下逾3亿元票房,让业界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前景大好的动画电影上。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动画电影的票房却逆势上扬。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总票房已达60.1亿元,比2015年全年的45亿元增加15.1亿元,在今年电影市场占比达15.03%。今年最后一个月,随着《海洋奇缘》《你的名字。》等多部颇具票房潜力的动画作品陆续上映,业内预测,年度动画电影票房总值有望达65亿元。
不仅如此,今年的电影市场还两次刷新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先是《功夫熊猫3》以10亿元票房改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去年创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随后,《疯狂动物城》又将这一成绩拉升至15.3亿元。然而,可观的票房背后,是国产动画的哑火。今年拉高票房、创造奇迹的,几乎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不免令人唏嘘。
11月初,由中日两国动漫界跨国合作的“中日动漫创新俱乐部”在东京成立,出资100亿日元设立“中日动漫基金”,试图借力日漫产业优势、弘扬中国美术底蕴,打造独创新颖的“中式动漫”。一时间,争议四起:中国动漫怎么啦?真的需要外援才能获得拯救吗?“中日混血”动漫能说好中国故事吗?在市场、资金、技术都已完备的前提下,国产原创动画如何崛起?
曾有过辉煌的“美术片时期”
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父”、阿童木形象的创造者手冢治虫曾说,自己是在少年时看了万氏兄弟的 《铁扇公主》,才弃医走上动漫创作之路。
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步并不晚。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完成《铁扇公主》,这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那时距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的诞生仅过去四年。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父”、阿童木形象的创造者手冢治虫曾说,自己是在少年时看了万氏兄弟的 《铁扇公主》,才放弃医学专业走上动漫创作的道路,足见当时中国动画电影的影响之大。
1954年,万籁鸣和万古蟾从香港回到上海,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当时美术片组的人员已由最初的18人增加到200人,开始筹备第一部彩色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正式成立,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影厂一直是全国唯一一家美术片制片厂。
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堪称辉煌的“美术片时期”。“美影厂成立时,汇聚了几支主要的动画力量,包括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人才、上海本土专门从事动画的人员,以及辗转在香港学习动漫的人员和全国各地毕业的高材生。”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说,当时美影厂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动画人才,迎来此后30多年的中国动画繁荣。
1961年,120分钟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集上映,好评如潮。三年后,下集上映。《大闹天宫》全由手工绘画而成,单“孙悟空任弼马温在天庭遛马”那段,“美猴王之父”严定宪就画了500多张。据统计,《大闹天宫》先后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与放映,并多次获奖。2012年,《大闹天宫》制成3D版后,依然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追捧。
上世纪80年代前后,诞生了《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山水情》等风格各异的动画电影,《九色鹿》《三个和尚》《雪孩子》等艺术短片,以及《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葫芦兄弟》等至今耳熟能详的系列动画短片。“虽然当时中国动画公司只有美影厂一家,但内部形成友善的竞争。那时,美影厂动画短片很发达,大家从一个创意开始探索动画片的表达风格,成熟后,再慢慢发展成长片,这也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量日本、美国动漫进入中国市场,对国产动画造成巨大冲击。“原来动画制作有国家支持,而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原先的格局打破了,出现了非常大的断层。”钱建平说,在市场化背景下,一方面原先的动画人才离开美影厂南下深圳,帮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做代工,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电视兴起后,美影厂由于资金缺乏,未能及时占领电视台的动画栏目资源,从人才和制作两方面都发生脱节。
国产动画的衰弱与本世纪初期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不无关系。“当时不少电影院出租给卖毛衣的了,更不要说去看动画电影了。现在,电影院越来越多,银幕数量不断增加,动画电影市场得到迅速发展。”钱建平说。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440亿元,动画电影市场票房为44.6亿元,占国内票房比重约11.1%。其中,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达20.58亿元,占46.1%。去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近10亿元票房给国产动画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而今年的《大鱼海棠》也堪称“现象级”。不过,钱建平觉得,中国动画片虽然有了一些新现象,但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不会讲故事”成国产动画硬伤
《大鱼海棠》等作品尽管票房不俗、制作精美,但也招来情节薄弱、仅有中国元素符号堆砌等批评,“不会讲故事”是观众的普遍感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动画艺术的“中国学派”曾为人所乐道。美影厂的黄金时期,《小蝌蚪找妈妈》 是水墨动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是二维手绘动画,《阿凡提》 是木偶动画,《葫芦兄弟》则是剪纸动画。“中国学派”以鲜明的民族风格著称,不仅内容上取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故事、寓言、古典小说等,美术设计的创作灵感也直接来源于民间剪纸、皮影、水墨画等本土的传统艺术形式。
“之所以叫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因为除了二维动画外,还出现了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各种以美术为基础的片子。”钱建平还记得,美影厂第一任厂长特伟倡导的“动画要走中国民族文化的道路”。以《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为例,万籁鸣曾要求孙悟空兼具猴、神、人三者的特点。为塑造合适的孙悟空形象,剧组借鉴了许多京剧元素,不仅请来有“南猴王”之称的上海京剧团名角为大家讲戏,剧组的每个人还必须学会“翻云手”“舞花棍”等京剧表演招式。苦心钻研出的水墨动画拍摄技法至今仍是美影厂的独家“秘方”。
喜的是“中国学派”在动画史上的浓墨重彩,忧的是艺术传承的后继无力。不同于日漫、美漫有完整的发展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日本二次元动画和美国三维动画的强烈冲击下,不论是观众审美习惯的培养,还是动漫创作技术的使用,都以这两者为主流,中国动画艺术逐渐没了传承。
近两年在院线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虽然在数量、主题、乃至表达形式上都有了显著进步,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国产动画电影或师法日漫、或师法美漫,或中外混搭,但最终的口碑、成效都难有爆款。如《昆塔》《青蛙王国》等效仿美国类型片,创作老少咸宜的全年龄动漫,但在国内总体反响平平;《魁拔》则效仿日漫,但原定的五部曲计划因票房不理想而终止。《大鱼海棠》等作品走在探索“国漫”的道路上,尽管票房不俗、制作精美,但也招来故事情节薄弱、人物形象扁平化、仅有中国元素的符号堆砌等批评,“不会讲故事”是广大观众对国产影片的普遍感受。
此外,中国动画电影另一个被诟病的是“低幼化”。《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及《熊出没》系列向来是动画电影中的大IP(知识产权),而从今年上映的《泰迪熊之玩具大战》《糖果世界大冒险》等动画电影的片名就可以看出,以低幼观众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动画电影格局仍未改变。在“电影产业与中国故事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聂伟看来,定位“低幼”市场这一做法本身并无对错,中国的动画电影也不一定每部都要面向全年龄段,但目前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分众化现象已经很明显,动画分众市场的定位意识也需更加清晰,也就是说,动画电影不可只有“低幼”,动画电影市场正呼唤更多分众作品。
近些年来,中国动画电影数量迅速飙升,每年约有30部至50部动画电影上映,但除《大鱼海棠》外,其余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极少过亿元,口碑、讨论度、知名度平平,票房千万级以下的居多。
钱建平说,中国动画电影的体量已经居世界前列,但市场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动画片质量的提升,“中国对于本土动画诉求很大,中国动画市场起来后,动画人还没有准备好。”与上世纪美影厂面临的挑战不同,当下中国的动画环境已不缺资金、不缺市场,剩下的就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了。
讲故事从融入“中国基因”开始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动画要去寻找自己的原创,或者进一步明确国产动画专业属性的话,其实应从技术借鉴转向技术自觉、文化自觉。
2015年暑期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近10亿元的票房成绩夺得国内动画电影桂冠,引爆国产动画电影行情。今年,国产动画电影依旧热度不减,7月上映的《大鱼海棠》长期占据话题榜,累计票房近5.7亿元。
国产动画电影要发展,归根结底在于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风格。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是中国好故事?取材传统故事当然是条重要路径。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和《金猴降妖》改编自《西游记》,《天书奇谭》改编自《平妖传》,《哪吒闹海》则来自《封神演义》,传统文化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土壤。
过去,这些传统题材的中国故事留存在观众的脑海中,成为永不褪色的童年记忆。不过,钱建平提出,如果今天只是把美影厂的东西,按照以前的方式再现的话,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大家记忆中的美影厂,是文化消费极少的时代,那个年代没有美国动画、日本动画,是只看自己原产动画片的年代,所以那个年代的美好记忆不一定适合当下。”聂伟表示,“70后乃至更年轻的观众大多是吃着混杂文化的精神粮食长大的,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里成长起来。”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审美趣味已受到日漫、美漫、国漫的共同改造。钱建平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应立足当下,“所讲的人物关系、人物情感,一定是当下的人碰到的事情。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真人电影,都要和当下现实题材有关。”
“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对动画创作技术的反思。全球化时代,向别国学习先进动画技术无可厚非,这也是动画电影创作必然要走的路。“技术本身有文化属性,国内不少后期制作的特效师,基本都在学习使用美国主流技术,使用的软件显然不是中国造的。”聂伟提醒,“当欧美动画设计者使用这些软件进行角色建模时,一定是按照西方主流文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来展开的。”对动画电影而言,当下的问题已不再是无先进技术可用,而是如何反思动画技术的使用。“如果说今天的中国动画要去寻找自己的原创,或进一步明确国产动画专业属性的话,其实应从技术借鉴转向技术自觉和文化自觉。”
在聂伟看来,从便利性考虑,使用国外的专业技术无可厚非,但使用时也要从细节处做插件,打补丁。“比如美国动漫人物的笑,都是满嘴露牙大笑; 又或者受到惊吓就很夸张地往后弹跳,这些角色特征有时不一定符合中国文化中含蓄、内敛的人物性格塑造。因此,在角色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做些有意识的技术微调。这种技术微调的背后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只要植入这个基因点,就会慢慢发生作用。讲述‘中国故事’从融入‘中国基因’开始。”
“中国动漫要有自己的动画语言。”钱建平建议,未来或可尝试依托日本的专业技术团队,讲中国的故事,呈现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风格。“我们要回过头来仔细挖掘中国美术的魅力,这是我们打造新时代‘国漫’的基础。”
“讲好中国故事是最高目标。今天一部分国产动画故事,看上去很像不同技术模块的拼凑和演练,缺乏把这些技术要件整合到故事中的适配性和均衡感。”聂伟认为,中国不缺能快速上手的动画师,眼下最缺的还是一大批有自我文化要求和深层技术反思能力的工匠。聂伟认为,随着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各国重新站在动漫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业界最近常讲的 ‘弯道超车’ 是一个选项,而寻找新的起跑点则是另一个选项。去年开始,《捉妖记》《九层妖塔》 等一批国产大片都在做同名游戏,一种新的‘影游联动’成为可能。新技术创造了动漫行业新的发展契机,国产动漫也因此有机会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与同行竞业者共同讨论产业规则和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