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华谊兄弟八年来业绩首次下滑,2017中国电影产业将再临寒潮?

对于整个国产电影市场来说,虽然有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冯小刚执导的《芳华》等多部影片提前定档,但大多集中在下半年。

3月27日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报,根据年报显示,华谊兄弟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50,345.7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0,813.4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1%。

华谊兄弟去年净利润出现了自2009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扣非后公司实际上陷入了亏损。尤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华谊兄弟这个影视龙头净利润亏损了4000万元。

对于这样的成绩,很难有人将其联系到华谊兄弟身上。作为曾经的龙头大哥,华谊兄弟风格无限。如今不仅面临着光线、万达、乐视的挑战,自身也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其实去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平坦风顺的一年,全年票房增速从2015年的48.7%骤降至2016年的3.7%,影市增速的放缓也据定了影视公司所面临的诸多压力。但虽然有光线传媒和万达院线这样在2016年实现的逆袭式增长,但从整体而言,华谊兄弟业绩下滑仅仅是中国电影增速放缓的一个缩影,大环境的疲软和自身问题的突出,造就了如今华谊兄弟等传统电影公司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冯小刚前段时间已经赶拍《芳华》,并且已经定档国庆。而张艺谋、周星驰徐克等顶级导演也都有动作,虽然有些是计划之内的事情,但是对于国产电影导演来说,如此高频的赶拍也是舒缓压力的重要一步。

无论是对于电影人,还是诸如华谊这样的电影制作公司,2017年果真会让国产电影实现翻盘么?

华谊业绩下滑,“去电影化”后的“后遗症”?

去年,冯小刚所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首日,冯小刚就手撕万达引起广泛关注。虽然作为导演,遭遇不公奋起“反抗”并无不妥,但是从种种表现和冯小刚最终透露,华谊老总去给王健林道歉看来,华谊被掐住了“命脉”。

对于华谊来说,其真正发家在电影制作和明星孵化,院线布局一直是较大的弱点。后来叶宁跳槽至华谊,从华谊的角度来说或许也是看中叶宁在万达发行中所扮演的“指挥者”角色。在《我不是潘金莲》之前,华谊已经有多部影片遭遇了排片欺压。可以看出,万达正是找准了华谊的痛点疯狂打击,而对于华谊来说,发行的疲软让其哑口无言。冯小刚的愤怒并未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可能让华谊之后的影片面临同样的遭遇。

在华谊发布的年报中,对于业绩下滑,华谊兄弟归因于整体市场环境与电影业务表现不佳。CEO王中磊曾在2016年底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今年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

公告显示,2016年华谊兄弟影视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73.12%。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56%。根据公告,2016年华谊兄弟国内票房为31亿元,主要影片包括《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等,除去参投影片《魔兽》带来的15亿元票房,其余几部影片票房相加仅16亿元。

尽管华谊自上市后就提出了“去电影化”的策略,但从影视板块占比仍在70%以上就可以看出,影视制作仍然是华谊的主体。虽然华谊自上市后展开了一系列国际化和泛娱乐领域的产业布局,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收效并不明朗。反而因为其全方面多领域的布局战略,让电影业务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或许就是华谊“去电影化”所留下的后遗症。

从2016年华谊发布的片单来看,其国产影片表现不佳最为亮眼。《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票房都远未达到预期,虽然两部影片中有范冰冰、葛优、章子怡等一线华语电影明星,《我不是潘金莲》更是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第53届金马奖中都有所斩获,更以圆画幅早早就调足观众胃口,但这部影片票房的惨淡还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尤其是上映末期,所曝出影片票房注水,更加剧了影片的尴尬。

可以看出,华谊几部焦点影片风格偏向于文艺、小众,而2016年在影市大行其道的则是重工业影片。虽然影片有诸多明星,但年龄结构偏大并不能给这部影片贡献太大的流量。

而华谊存在发行疲软的问题,仍然是其最大的不足。类似于《我不是潘金莲》排片欺压的问题不止一次,但华谊却没有太大回转的余地。

从去年曝出叶宁掌控成立的华影天下以及今年3月份与工夫影业发布的“想象力工业”计划,都可以看出华谊迫切希望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挽救其电影版块的贡献值。

“春节档后”国产片沉默,2017将是进口片天下?

虽然华谊经历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业绩下滑,虽然2016年影市增速放缓。但是同样存在着光线和万达这样逆袭增长的案例。

光线传媒此前发布年报,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36亿元,同比增83.12%。对于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光线参与投资、发行的15部电影交出64.2亿的票房成绩。而业绩下滑的华谊其票房收入仅为光线的一半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半壁江山的是国产电影《美人鱼》,其年初上映一举拿下了33.89亿的超高票房。而华谊,其“一半票房”都是进口片《魔兽》所贡献,但这部影片华谊参投的比例并不大,所获得的分成也不多。

光线的增长让大多数影视制作公司眼馋,但是进入2017年后,光线发行的影片仍然主打去年的旧战略。所主控的《大闹天竺》在春节档口碑票房表现都相对惨烈,而旗下的猫眼电影则一直遭遇淘票票的全力冲击,所以无论是影视制作还是互联网发行,光线增速并不能掩盖所有的问题。

而万达院线201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5%。虽然手握院线市场份额第一的万达仍然有不小的增幅,但是翻开万达去年的片单完成度就可以看出,万达去年表现并不算突出。30部片单其中只有7部如约上映,国产电影发挥整体“熄火”。今年春节档,万达原本参与的《健忘村》本来有很大希望挤入第二集团,但最后以万达撤出而告终。截至目前,只有其去年片单遗留的《金刚狼3》表现不俗,但其票房和口碑并不成正比,分级提示和删减都造成了票房后势崩塌。

只是万达院线非票房收入贡献较大,撑起了万达“漂亮”的数据报告。

而除去华谊、光线、万达三家龙头企业,乐视影业虽然部部过亿,但口碑滑坡严重,其最为倚重的《长城》和《爵迹》争议不少,而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的首秀都难以令大众满意。

影市大环境的“寒潮”其实影响到了绝大多数电影公司,只是在影片制作发行等细节上,各有差异。

华谊“预告”一季度亏损,2017“疯狂三月”启发何在?

年报发布当晚,华谊兄弟同时发布了2017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亏6,300万元到 6,800万元。这主要在于其春节档参与的《西游:伏妖篇》票房未达预期,而《少年巴比伦》和《疯岳撬佳人》都表现平平,如今进口片疯狂攻击,让国内几大影市巨头都面临不小的压力。

但是从华谊参与的这三部电影中,或许也能给华谊一些启发。《少年巴比伦》所走的仍然是类似于《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文艺路线,和后两部影片相比其卡司阵容都明显不足。可以看出,如今在影市其偏向文艺风格的中小成本影片其风险较大,如果口碑无法彻底引爆,从影市突围的可能性不大。

而《西游:伏妖篇》体量级够大,卖相也突出。只是华谊兄弟跻身于21家出品方的“资本大军”当中,但这部重工业影片最终票房被《功夫瑜伽》实现反超。单纯的依靠IP、卡司、视效等“外部因素”让观众买单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如果电影质量不达预期,同样有遭遇失利的风险。而无论是《芳华》此前6分钟战争戏花费数百万的传闻,还是与工夫影业发布的“想象力工业”计划,都可以看出华谊着重在重工业影片上入手,通过这一“前途”最为明朗的影片风格来带动华谊业绩回升,但无论是《爵迹》还是《长城》、《西游:伏妖篇》都体现出了质量的核心竞争因素。

在官方资料中,《疯岳撬佳人》华谊只是发行方。作为一部主打情人节的爱情轻喜剧,这部影片的表现有些过于难看。豆瓣评分仅为3.4分,累计票房6388.5万。这部影片的背后同样是质量不佳占据主导原因,但也必须提到在档期内遭遇了《极限特工3》和《爱乐之城》两部进口片的严重分流。

而从春节档之后,进口片逐渐掌握了影市的主动权。甚至在3月份,进口片总票房占比达到了90%以上,国产电影集体“隐身”,除了自身体量级不佳外,还在于档期内很难从进口片中抢到太多的市场份额。

所以对于华谊而言,一方面在依靠高质量重工业影片重夺天下的同时还需要加紧与好莱坞的合作,从而增加其在影市的主动权。华谊兄弟与好莱坞的STX娱乐公司的合作协议,将在2018年4月1日到期。华谊兄弟日前也明确表态,将加深并延长与STX的合作关系。

而对于整个国产电影市场来说,虽然有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冯小刚执导的《芳华》等多部影片提前定档,但大多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缺乏重量级国产电影参与,进口片为主题的电影市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并不得知。而即便是下半年几部焦点影片上映,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也存在变数。

此前华语和工夫影业合作的五部电影,最早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也是瞄准了2018春节档。张艺谋、姜文等导演新作年内上映的可能性也不大。而自春节档后光线、万达、乐视和博纳都迟迟没有动静,2017年看上去仍然处于影市的调整“小年”。对于国产电影来说,靠什么翻盘是最为烧脑的终极命题。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