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网络文学IP改编影视剧需专业的"二度创作"

为网文IP做加分项而非减分项,是蕴含在今天文化产业链中的专业伦理、行业伦理,也是考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从“大”到“强”,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内功内力。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依旧在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间热播。一些人开始用“上神”“帝君”戏称彼此,3000年、1万年、十几万年的时间感在近60集电视剧中完成,倒成为人间一日而天上千年。与此同时,类似天族、翼族创办了天翼手机这样的搞笑段子也在花样翻新、不一而足。随着一部网络小说被影视剧成功改编,其元素不胫而走,弥散进时代生活的罅隙,这样的大众文化景观已不陌生,过去的《甄嬛传》《琅琊榜》等等都曾淋漓尽致地演绎过。这成为我们娱乐精神的一部分,成为公众话题和虚拟世界的一部分,成为彰显人们生命喜乐和抵抗生活日常性的一部分。当然,它们很快又会新陈代谢,形成速时消费。

网络文学作为内容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下游产业链

“故事传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伴随物,而泛娱乐和全产业链意义下的故事改编比人类文明任何阶段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延伸。产业和资本在深深地鼓励故事的生产、开发、传播。网络文学恰逢其时,作为内容资源,它极大地丰富了下游产业链中影视、动漫、游戏、出版等等的主题、类型、创意、产品和市场。如果问,“后资本论”时期的大众文化暨文化工业规律是怎样的?那么我首先推荐“IP”(知识产权)概念诞生后的网络文学产业链。这也是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如腾讯、百度、阿里、网易等纷纷布局于此的原因。

一方面,来自文化产业的刚性需求将长时间吁求网络文学全面的、大剂量的、多类型的生成和发展,并进入下游市场开发,以补充影视等大众文艺原创力与数量上的不小缺口。从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的20世纪90年代到“IP元年”的2014年前后,在文学网站上辛苦更文码字的各路草根写手从未预料到他们有如此重要的叙事作用。这就如2010年前网络小说的手机阅读尚未产业化之前,作者若年进百万元已然是创作界的神话,而今天,由产业及其资本激发的故事创作成就了千万乃至过亿年收入的网文作家个体,这象征着中国文化产业和群众文娱消费的巨大体量、快速发展与惊人的吞吐力。

另一方面,由网络文学延伸的影视、动漫、游戏、戏剧、出版、衍生品开发、文化旅游业等产业的展开过程中,除了多少会有些“谁动了我的奶酪”式的涉及与传统工种利益再分配上的互怼事件,确也呈现了一个真问题,即:怎样的IP转化是优质的、良性的、可持续的。换言之,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时代,作品(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究竟是什么关系?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关系是不是让我们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从业者、理想读者(受众)、理想资本去塑造和保护?当我们津津乐道谈网络文学中的网络性乃至“互联网+”时,文学在哪里?文学性何为?当我们的思维习惯调整到创意无限的商业模式来制造ACG(动漫游)等产品时,将文化产品当作艺术目标的那种思维,价值何在?意味着什么?二者如何调和?用什么机制和评价体系去调和?用什么利益去强调文化产业并不仅仅是一笔货币意义的经济账,还是社会和人文意义的公序良知、品味理想与大众心理建构?

在网络文学价值链上,我们才能愈来愈清晰地意识到,固然市场和产业自身有其调整机制,但资本的粗鄙、率性有可能会在一段时间中加剧不平衡发展,导致竭泽而渔。并且,必须有技艺和人文这两项,它们是保障文艺守住根本魅力的关键。换言之,在审美、道德、思想、情感上能打动人,引发人的共鸣和人性提升的作品(产品),才是超越一般“粉丝”经济、使经济效益自甘拥护艺术品格及其大众影响的最佳范式。

强调“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和专业度

在具体的网络文学IP改编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模式。就影视改编而言,比如有基本尊重原著的《何以笙箫默》《美人心计》的改编;也有沿用原著人物原型做较大充实修改的《甄嬛传》《失恋33天》《杜拉拉升职记》《亲爱的翻译官》《琅琊榜》的改编;还有几乎脱离原著主要借用其IP价值的《鬼吹灯。寻龙诀》的改编。从IP转化和改编的艺术与技术来说,哪一种模式都无可非议,市场接受和质量保障是其获得成功的理由。此外,如动漫对《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盗墓笔记》《诛仙》等,游戏对《飘邈之旅》《鬼吹灯》《星辰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戏剧对《步步惊心》《甄嬛传》《谋杀逝水年华》等的改编,亦屡有成功之作。在整体体现网络文学作为内容资源和IP源头的产业价值、泛娱乐布局的样貌、趋势的同时,强调网文IP在改编上的“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和专业度,才是成功案例要告诉我们的结论。这也正是大众评价中所谓“良心剧”之“良心”的关键。

一部网络小说的成功与一部下游IP改编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两码事,这么说是为了突出影视、动漫、游戏、戏剧等等方面自身的艺术逻辑和技术体系。如果把一部积累十数年“粉丝”而充满人气的小说交给缺乏经验和创造力或者急功近利只为资本泡沫计的团队,那么,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他们可能把什么都毁了!这是网文IP的灾难,更是下游产业、资本脱离基本艺术规律、抹杀“二度创作”之独立性的谬误所在。改编市场中并不乏二三流网文或陈年冷门IP被“二度创作”所救活的案例。在网文IP的热潮中,我们归根结底要呼唤的其实是“工匠精神”。

问一问网络作家,很多人内心是明白影视等艺术改编延伸了他们的奇妙故事、跌宕剧情、独特人物、侠义情怀以致经济收入,在没有得到其他艺术门类即产业市场的关注、转化、传播之前,他们曾是多么翘首以盼,渴望越来越多的人尊重他们笔下的虚构世界。而问一问改编作者和制作团队,奇思妙想和兼容并包的文化资源并非过去一个原创编剧闭门造车能够穷尽的,创意可以激发创意,二度创作的难度及其克服正是改编本身了不起的创造力,但网文确实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材料。

为网文IP做加分项而非减分项,是蕴含在今天文化产业链中的专业伦理、行业伦理,也是考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从“大”到“强”,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内功内力。对此,我们应当借机训练自己心理的成熟气度和技艺上的好胜心,糅炼文化工业中的“道”与“艺”,最终实现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真正的“弯道超车”。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