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谊公告了2016年财报,其中多项重要财务数据同比下滑。这尚属华谊兄弟自2009年上市8年以来的首次。外界一直以来的忧虑,在2016年得到了切实的回应。
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最重要的财务数据。华谊财报显示:2016年,它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同比2015年分别下滑9.55%、15.21%、17.21%。
这些数据已经够糟糕了。然而,坏消息并未就此结束。在与企业的主业,以及核心竞争力紧密相关的扣非净利润上,财报数据为负值。也就是说,2016年华谊主业亏损。不过幅度较小,仅为4000万。
扣非净利润全称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这里的“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主营业务之外的投资收益、政府补助等方面的收入和支出。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只有在主营业务上保持活力,才是具备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如果它在投资等非主业上表现得更加引人注目,它的持续盈利能力就难免让人生疑。毕竟,企业在自己并不专精的事业上,能有多出色呢。
不过,接下来的为更具实业属性的主营业务殚精竭虑、胼手砥足,应当是富一代们的大事;对富二代来说,他们或许对提升“扣非净利润”之类的辛苦事,并不那么忧心忡忡,反而对资本运作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业、相对抽象的领域,更为倾心。
1 华谊双王,更像富二代
一次媒体专访中提到,王中军更喜欢在画室里消磨他的闲暇时光。他与冯小刚合用的画室位于北京繁华的CBD地区,拥有整面落地窗,随时可以俯瞰现代文明的胜景。专访里还写到,冯小刚和王中军碰面很少谈工作,而是各种形而上的话题和去哪里休闲。
在另一面,富于生活品位、优游从容的富二代,大多数时候对实业却总是打不起精神。王长田在2016年年末发表的公开信中所身体力行的兢兢业业,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他们对抽象的数字更加敏感。在操作不涉实务的资本运作时,他们会迸发出更多的灵感,也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快感。与之一脉相承的是,他们在构建远大计划,筑立宏阔的商业体系、商业价值观上拥有着富一代们无可比拟的想象力。
只以上述富二代特有的显著才能评判,华谊双王虽然是如假包换的富一代,却更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下图是自2009年上市以来,华谊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增长幅度:
从上图可以轻易发现,以2012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后,华谊的资产和净资产如同驶入高速增长通道,一路飞涨。在华谊历史上,这样的高速增长只有上市前夜的增资扩股期才出现过。
2009年,华谊上市。当年同比2008年总资产增长率为208%,净资产增长率则高达498%。不过,对于一个拥有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说,这并不出奇。相比之下,在公司平稳运转了4年之后的2013年却再次迎来资产增长高峰,则显得突兀,让人充满了好奇心。
在这一转变的开始阶段,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底,A股暂停IPO。这次IPO限流虽然一直没有得到官方正式通告予以确认,但事实上,在此期间未有一家企业获准上市。
这一资本市场上的天灾,激活了王中军身上的富二代因子。在相当一部分资本客正懵圈和掂量监管层用心的时候,王中军迅速而果断地做出了回应。
2013年年初,他对身边的人分析了其中的利害,指明了这里面隐伏着的商机:“就今年的一年时间,是并购的好时机。要不是今年IPO关闸,谁都憋着劲上市,谁给你并购啊?”
接着,他言辞果决地分配工作指标:“2013年是华谊的并购年,必须去全国各地看项目,(你们)要像个真正的投资人一样做出判断和行动。”
王中军的要求细致而明确:标的要利润在1亿元以上、互联网游戏第一阵容,以及绝对不能超过12倍PE。
为了恰当形象地阐明观点,他使用了一个比喻:“就跟你买衣服一样,黑色、修身、西服,三个关键词就可以了,多了就太复杂,你根本做不了决定。”
即便简单,也不能没有原则:“还有一点,绝对不能全部买!多好的公司我都不全买,全卖给我,你还有没有斗志?”
此时此刻,王中军等来了天赐良机。他只在一跃之间即摆脱了实业的地球引力,攀上了资本运作的风口。扎根实业的苦吃勤做在那里往往事倍功半,敏锐的判断力、宏观的构建能力和架构愿景的想象力,才是那里的第一生产力。
他,像是早就为这次与资本市场的风云际会,做好了一切准备。
2 资本市场,富二代的兴奋剂
资本运作当然不是凭空呼风唤雨,它同样需要建筑在实业的地基上。只不过,在资本的构架里,轮替的热点和宏大的愿景总在台前,产业现状则充当大件的道具或背景。
早在2010年,华谊的产业扩张就已发动。这一年,华谊耗资1.485亿元收购手游公司—掌趣科技的20.97%的股权。到了2013年,华谊放开了手脚,出资6.72亿元收购银汉科技50.88%股权,出资2.52亿元并购张国立创立的常升影视70%的股份,再以2.1亿元收购耀莱影城20%的股份。显然,以2013年为标志,华谊扩张的步伐明显加快。
如此巨量的并购,必然会造成财务状况的恶化。下图由华谊2013-2016年现金流量表整理:
上图中华谊在2014年现金流量的状况,已相当恶劣。经营与筹资的现金流量为负,说明华谊已无法为日常经营提供充足的现金流,投资项为正,结合前两项则表明华谊苦于现金流的枯竭,只得从投资项目上结算退出,凭此缓解现金压力。
与之相应,2014这一年,华谊发行的影片不多,此项收入有限。此外,它还减持了掌趣股票套现。
对任何企业来说,都绝不能任凭这一现状蔓延,必须做出改变。华谊的办法,则是提出了更为远大的愿景。
2014年,华谊重组内部组织架构,建立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事业群。并明确未来的愿景,转型成为迪士尼一样的世界级娱乐公司。
这一年是华谊建立20周年,王中军在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详细讲明了上述规划:
“接下来,华谊的九大子业务会整合成为三大板块:以电影、电视剧、影院、音乐、娱乐营销等业务为代表的传统业务板块,以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乐园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权与文化旅游业务板块,以及以游戏、新媒体、粉丝文化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板块。”
“从‘四轮驱动’的业务格局,回归到升级加强版的‘新三驾马车’,更大格局、更大体量。”
也更花钱。
华谊将这个无所不包的宏大愿景,确立为下一阶段商业拓展的主线。并以此为蓝本,筹划向腾讯、阿里、中国平安定向增发36亿。2015年7月24日,证监会审议通过这项增发。华谊最终实际募得35.73亿,分别是2014年总资产和净资产的36.4%和62.9%。
从刚才的现金流量图表中可以看出,得益于这36亿资金,华谊现金状况已转危为安,近期无忧。另外,华谊2016年财报注明这笔资金尚有26.1亿结余,足以支撑一段时日。
其实,这一愿景只是华谊多年来“去电影化”的延续和升级。2013年的华谊产业帝国的启航,就是依照“去电影化”、拓展业务幅宽的路线图发动的。电影行业中不时爆发的不可期风险,让所有从业者身心俱疲。开发电影以外的业务,防止风险过分集中,是他们一致的选择。只是华谊投入的更多、走得更远。
事实上,华谊的全力以赴本身就已构成了一股强大而持续增加的压力,迫使它一往无前地投入更多的资金,构建更大的格局。2014年严峻的财务状况,就是这一态势的一次搬演。2016年财报所显示的倒退和亏损,则是2014年的重演。这一次,华谊会举起加码、扩张商业版图的重锤,强行闯关么。正如乐视所做的那样。
就在今年3月29日,在上海华谊举办的投资者交流会上,王中军抛出了下一轮扩张愿景:“作为绝对版权持有者,华谊兄弟的未来有20多个文化小镇……如果有100个,我们坚持商标属权,每个1亿元就是100亿元的收入,如果三五年能爆发,我相信这个数字不是梦想。”
这一面向未来数年的愿景,似乎与2014年的那次立志成为世界级娱乐公司宏愿一脉相承。这次,华谊会破局还是落入一个新坑,现在做判断还为时过早。
富二代相比创富的上一代,更加熟悉、也更加乐于资本运作。他们没有聚细流成江海的造富经历,缺乏操作实务的经验。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
与之相对,他们在财富大数据中长大,亦步亦趋地积累财富的做法对他们来说,太慢太笨。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资本运作和由此而来的、商场上的纵横捭阖,才更合他们的胃口。
华谊会是富二代的“试验田”吗?或许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华谊宣布改名为“华谊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