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015年的资本泡沫、2016年的大浪淘沙后,2017年对于大多数电影电视剧行业从业者而言,都是一个观望的年份。
但是对于华策影视总裁赵依芳而言,现在却是影视行业明确的不能再明确的投资机会。从事了25年电视剧行业的赵依芳,对这个行业一直有着别样的热情和眼光。她刚刚在法国获得戛纳电视节最高等级的荣誉勋章,是20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中国人。
和华谊兄弟类似,华策影视是2010年左右国内第一批上市的影视企业。虽然同属影视板块,但华策影视和华谊兄弟的行事风格却不尽相同。毋庸置疑,华谊兄弟是电影生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业务方面,早年华谊兄弟成功联合冯小刚等出品了脍炙人口的贺岁档电影后,开始布局“泛娱乐”领域。包括绑定艺人、游戏等领域的投资,这也让华谊兄弟逐渐开始迷失(报道:迷失的华谊兄弟)。2016年年报显示,华谊兄弟营业收入为35.0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9.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0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17.21%。
华策影视目前在电视剧行业内的地位不可撼动。在收购了克顿传媒之后,华策影视的收入和利润规模遥遥领先。收入规模方面,华策影视2016年收入约为44.4亿元,相比慈文传媒18.31亿元和欢瑞世纪7.39亿元的收入规模而言,可以说不在同一数量级上。
不过资本市场却并不对此“买账”,受传媒板块的大环境影响,华策影视的股价长期处于低迷态势。根据数据显示,从2015年6月的股价高点27.14元/股计算,如今华策影视已经跌去62%。进入2017年以来,公司股价长期徘徊在10-12元/股的区间段,市值维持在190亿元左右的规模,在行业中并不算高。对此,赵依芳有着不同的理解。“从09年开始,影视专业和资本市场是一对个性很强的恋人,一开始不理解,到后来热恋发生了泡沫,再到现在可以说是‘能躲则躲’,行业内都需要沉淀思考,彼此如何互相支持。”
事实上,资本市场如今对于影视行业的谨慎态度已不言而喻。有不少二级市场人士打趣称,2015年是没“文化”真可怕,现在是有“文化”真可怕。而这个“文化”,指的就是对于传媒股的配置。根据数据显示,机构配置传媒股的数量在2016年骤然下降,持股市值从2015年的3100亿元左右的规模,骤减至2016年1600亿元的规模,下降比例达到48%。这足见机构以及二级市场对于传媒企业的谨慎态度。
记者采访永柏联投研究员侯希得,其表示传媒股前几年的爆炒透支了其成长性。对标海外传媒股20倍PE的估值水平,如今的传媒股还算不上便宜。“传媒股的业绩担忧在于其不稳定性以及业绩瓶颈。海外的传媒企业成长大多都是依赖外延式并购的生长,如今国内的融资环境对于传媒企业也并不算得上友好,短期内更加速机构逃离的意愿。”不少投资者也表示,不稳定性是传媒行业近期不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华策影视自然也被纳入了这一范围中。不过华策影视近年来制造爆款的能力和稳定性却是有目共睹。年出品剧集数量方面,华策影视2015年共出品1352集电视剧,相比慈文传媒出品368集的规模而言,华策出品剧集的能力遥遥领先。赵依芳认为,可以持续的出品爆款剧集并不是偶然。
华策影视内部拥有一套完整的影视剧工业化体系,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大数据筛选-研发题材-项目评估-整合资源-制作五大环节,体系需要数据方、职能端以及平台多方面的支持。比如《翻译官》这部小说,实际上原著IP并不是很热,点击阅读量也有限,反而是电视剧的播放带动了小说的阅读量。可以说,在经过华策影视内部系统化、工业化的选择之后,大大地提高了做成爆款的确定性。赵依芳认为,华策制造爆款的能力绝不是偶然。“外人看来可能是运气,可能是钱堆出来的效果,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二级市场对于内容生产的焦虑性。2015年华策影视出品了包括《何以笙箫默》、《妻子的谎言》等剧集,2016年成功播出《亲爱的翻译官》、《微微一笑很倾城》、《解密》、《锦绣未央》等11部收视率和点击量均不俗的作品。2017年刚过去四分之一,已经有《射雕英雄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赏》、《周末父母》等收官,而《传奇大亨》、《谈判官》、《一粒红尘》、《夏至未至》等剧集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年内上映。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同一时期,华策全集团就有包括《初遇在光年之外》、《时间都知道》、《七个我》、《盛唐幻夜》、《独孤皇后》等7个全网剧项目处于开机拍摄状态,其每年作品生产的稳定和规模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二级市场对于电视剧制作行业“亲热”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和行业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和电影不一样,电视剧的生产内容的逻辑和流程与前者大不相同,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了销售环节。电影行业已基本上实现市场化,电影是否热卖和票房直接挂钩,而刨除刷单、票补等非正常现象,观众是否愿意观看直接影响着票房收入。因此,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导演演员号召力、剧情题材受欢迎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但电视剧却非如此。以华策影视为例,其主要客户包括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和广州广播电视台。慈文传媒的主要销售对象为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广播电视集团以及乐视网等网络平台。与电影的票房市场化相比,在电视剧销售环节中,电视台以及视频网站等渠道方拥有相对高的话语权,电视台是否愿意购买也直接决定了华策影视这样制作公司的“生死”。虽然如今有网络平台等竞争者的入局,但是实际情况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
而处于“被采购方”的电视剧制作公司自然深知这一行业规则。赵依芳坦言传统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采购标准确实变化很大,制作公司能做的只有沉淀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对于标准和热点追踪还不太一样,所以制作公司需要有自己的规划和沉淀,再去和市场作对接。”比如华策的大剧《传奇大亨》,我们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干预得并不多。
比起内容制作的难度,行业面临洗牌的挑战更为严峻。销售端方面,受移动视频崛起冲击,2015年以来国内广电电视广告收入已趋于下滑。分地区而言,除了北京、浙江、上海、湖南、江苏五省或直辖市在2015年仍维持广告收入正增长外,其余地区普遍下滑。电视剧在电视台渠道的销售,仅有几大龙头广电集团仍具备增加预算的购买力。尽管央视及卫视每年可容纳500部左右电视剧播出量,收视率则始终呈现“宝塔型”阶梯分布。从2011年开始,卫视每年平均收视率在2%以上的优质剧占比仅1%,总数量不超过10部,收视率在1%以上(含2%以上)剧目总数不超过40部;收视率不足0.5%的剧目占比则始终高达75%以上。这对于内容制作公司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危机。
华策影视除了要面对来自销售端带来的压力,还要应付来自渠道端涌来的网络剧的竞争。自2015年爱奇艺与慈文传媒联手打造了《花千骨》之后,视频网站与业界知名制作团队合作的模式似乎也成为了惯例。2016年爱奇艺与慈文传媒的《老九门》、爱奇艺与新丽传媒的《余罪》、乐视视频打造的《太子妃升职记》都显示行业竞争者正加速涌来。这些对于华策影视来说,如何项固其在头部市场的领先地位和在包括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在内的头部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也充满了挑战。
多重因素影响,导致电视剧行业的估值水平并不高。Wind资讯二级行业估值显示,如今电视剧行业的市盈率中值为36倍,相比2015年71倍的估值、2016年54倍的估值,已经趋于理性。对此赵依芳认为,应对变化最大的方法就是加大自身高品质爆款内容出品的能力。“现在一个项目都是两三亿,行业内人都很慎重,这样更容易沉淀团队,做出好作品。这个过程也能彰显出平台能力和软实力,对优质公司是件好事。”
对于行业未来,赵依芳也显示出了乐观态度。“文化产业要升级,行业本身要成熟做强。目前现在正处于调整期,但是这个过程很快。音频、视频未来是主消费行业,资本市场对于影视产业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和引导。”在赵依芳看来,对于娱乐这样的主消费行业,作为一种新实体经济,远没有到谈论天花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