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以前所谓的电影发行,就是各家制片厂的发行科长坐在一起开开会。而近些年随着市场突飞猛进,中国电影发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昨天举行的北影节“中国电影发行高峰论坛”上,中影副总经理周宝林、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华夏发行公司第一副总经理黄群飞、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传奇东方CEO罗异、猫眼影业总裁康利、微影高级副总裁杨丹等发行界大咖,热烈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行新趋势。
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加上互联网文化的深度影响,形成了中国电影市场多元化的现状。周宝林认为,电影发行的多元化首先就体现在了发行主体和资本的多元。“过去中影集团是江湖老大,以中影为龙头,把电影拷贝发到全国省、市、县的发行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发生了深刻变化,专门从事发行业务的新生力量崛起。”
作为后崛起的市场化发行公司的代表,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笑言,自己能作为嘉宾发言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多元化的体现。但他提到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观众的多元化趋势还不够,造成不同电影之间票房分布不均:“中国在18岁到39岁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占所有观众人数的比例是47%左右,但票房贡献占比71%。一部卖座电影的票房可以达到30亿元,但其他国产影片由于观影人次的多元化不足,所以票房也不足。”
周宝林进而提到,现在的电影发行手段也越来越多元,“过去发行影片海报顶多就是路牌一贴,物料发给影院、媒体做一些报道、拷贝送出去就可以了,现在各种手段铺天盖地,有传统、新型的手段,还有票补、保底、垫付宣发费等等。”
作为现场的港澳台电影发行代表,江志强也不无困惑地坦言,“以前用过的东西今天真的不能再用了。”他说,今天自己在美国发行和宣传电影还是用原来的方法——买广告在电视上播出。“但中国观众更依赖互联网,他们怎么选择电影,完全由互联网控制。在中国要懂得发行,就要懂得观众怎么去消费,哪一个互联网公司懂得去掌控电影观众的消费,它就占领了电影发行的有利地位。”
江志强这番话勾起了罗异的怀旧情绪,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美国人,他回忆起1997年自己第一次在中国发行片子时的经历。“那时我自己背着拷贝去了30多个城市,没有任何人帮忙,现在我的合作伙伴开始多元化了。现在很少有一家电影公司、一家发行公司自己搞定一部片子,必须由很多人联手才行。多元化有明显的好处,但也有复杂之处。”
在黄群飞看来,互联网是让电影发行业产生深刻改变的最大因素。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开办自己的影业公司,与传统电影公司产生更多交集,两者如何更好地进行融合,也是一个焦点。
与传统的电影发行模式不同,杨丹和康利认为,互联网的宣发模式能通过社交软件、数据和在线购票渠道更精准地抓住观众。但曾茂军表示,互联网平台上用户每次停留时间是分钟级的,而万达商场的客流停留时间,每个人平均可以按3个小时计算。在他看来,线上和线下平台需要一起结合,既然互联网公司在进入电影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那么传统的电影业也要涉足互联网。
此外,为响应3月初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论坛最后,几位发行界大佬还自定“家规”,共同签署了电影发行市场规范自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