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四大行业对话之一,由编剧帮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论坛”今天上午在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类型电影创作谈2017”,多位嘉宾围绕未来几年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论坛现场
中国电影正处于向类型化发展的阶段中
论坛上,《绣春刀》编剧陈舒介绍了她创作《绣春刀》的经历。她表示,在进行类型片创作的时候,有的时候是用反类型,或者是杂糅的方式。对此,电影制片人、发行人,北京橙乐新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韩小凌认为,这其实也是类型片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技巧,或者说是创作逻辑。
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智取威虎山》编剧吴兵表示,在中国电影的类型化过程中出现了“杂糅”的概念,这与中国的电影市场环境有关——类型电影的创作类不开类型化的观众群。但是,目前中国的观众群还未被类型化,他们很容易受到话题的影响:“也许这个(电影)原本不是我的菜,但最近它火,它是话题。我为了能在办公室里跟人家聊天,我也会去看。这就会滚雪球,迅速扩大一个题材的商业化效果。”吴兵表示,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上,受“话题电影”特点的影响,导致很多电影都很难严格按照西方类型电影的创作规律去创作。吴兵表示,西方电影市场对于类型电影的理解比我国早且通透,他们在创作类型电影方面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方法。目前我国电影出现的“杂糅”就是从西方的经验中吸取经验,以实现诉求传达的目的。
对此,吴兵举了两个例子:主旋律电影和合家欢电影。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多数“主旋律”影片不受市场青睐。但最近几年,博纳影业连续推出多部商业化的主旋律影片,例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也形成了类型化的创作模式。吴兵表示,主旋律商业化,或者叫主旋律类型化的话题说了很多年,归根结底就是如何让观众更好的接受所谓的主旋律电影,而接受的手段就是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和类型化。而“合家欢电影”要满足不同的年龄、背景观众的口味,因此影片就会吸取更多元的类型化电影的经验,也就造成了所谓的“杂糅”的类型化的状态。
吴兵表示,随着不同类型电影的经典电影出现,中国一部分电影观众的口味可能会慢慢固定下来,电影创作者有据可循的类型化内容也将越来越清晰。“现在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类型化)过程中的阶段,呈现的是杂糅的类型化经验的使用状态。”
科幻题材电影成编剧最期待题材
五位嘉宾发言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邵希炜/摄
在谈及对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电影类型的期待时,多位编剧均表示希望科幻题材电影可以出现。
《港囧》编剧苏亮则表示,他非常喜欢剧情类电影,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这类电影却并没有空间。
陈舒表示,她个人希望不断有好的喜剧电影出现。此外,她希望能看到像《捉妖记》这种奇幻题材,而且叙事规整、完整的大幻想题材电影能够出现。她说:“希望真正属于中国的,好看的科幻电影能够拍摄出来。”
吴兵表示,中国电影多元化的趋势存在,未来中国观众也将看到更丰富的类型电影,其中科幻电影的上升趋势最快、最明显,但他同时表示,短时间内,硬科幻题材的电影还要等待,但软科幻内容的电影,一定是未来一段时间上升趋势最明显、制作体量最大的题材。
电影《情圣》、电视剧《好先生》编剧李潇也表示,她非常喜欢软科幻的内容,也特比喜欢将一个现实的故事与科幻的内容进行融合。她说:“我们都能看到审批过的题材里面,科幻已经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不管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未来一年到两年之内可能会有很恐怖的现象出现,就是每个电影都会有一点科幻色彩。”
宋方金:目前科幻电影和英雄电影不会成功
宋方金在论坛上发言
论坛上,编剧宋方金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在中国,目前科幻电影和英雄电影不会成功。
具体来说,他推断二三十年之内,中国科幻电影不会成功。但如果将科幻改成玄幻,就不一样了。他说:“我们的文化土壤里有玄幻的基因。一听应劫、历劫、转世、轮回,大人小孩都双眼放光。”
最后,宋方金还认为中国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超级英雄类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