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 传统电影业正在进行新一场革新运动

从24年前创办上海国际电影节,到如今担任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江平无疑是中国电影业发展的见证人。

在眼下“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电影业正在进行新一场革新运动。

在刚刚闭幕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发行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江平,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茂军,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猫眼影业总裁康利,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丹等众多业界大咖,围绕“互联网+的思考”的讨论,吸引了众多电影业内人士的围观。

从24年前创办上海国际电影节,到如今担任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江平无疑是中国电影业发展的见证人。

在他看来,21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高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之快、覆盖之广是超乎想象的。今天,谁离开了手机、谁离开了互联网将会怎样生活?互联网成了所有的中国人和所有电影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互联网+”正以旋风般的速度给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崭新的挑战,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就能够深入地转型,就能够跨界融合,就能够融入这个时代,不断地发展。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茂军也表示,如今几大互联网的平台公司开始从过去的电商平台进入了发行和上游的制作。传统的像万达这样靠做电影终端起家的公司也开始通过终端进入到上游的制作和发行,其他一些公司也在业务方面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所以整个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互联网之间的多元化形成了有序的竞争,而这也正在促进国内电影市场快速发展。

对此,身处电影业一线的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感受很深。他从制片人的角度谈到,多年前发行《英雄》的时候,和今天发行电影真的完全不一样。十几年来,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中国成为了在电影发行方面变化最快的国家。现在在美国发行电影,还是用原来的方法,发很多的广告在电视上。而在中国,观众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很多人已经不花钱在电视上买广告了,因为他们怎么选择电影往往是被互联网完全控制的。从一个电影人的角度来说,在中国要懂得发行,就是要懂得观众怎么去消费,谁懂得去掌控观众,它就能占领电影发行的有利地位。“我们接触的观众非常依靠互联网,互联网公司跟电影发行的关系未来会越来越紧密,因为它们是最能接触到观众的媒体平台。对我来说,这么多年的经验,以前用过的东西,今天真的不能再用了,这是我对未来的感受和思考。”江志强如是说。

作为一个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电影公司,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处于风暴中心。该公司高级副总裁杨丹谈起互联网对电影业的影响,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她说:“相对于中影112年发行的成长史,我们才成立两年多,是112年的尾数。日益多元化的市场带来了新的市场特征,比如碎片化,更加分散。在线的购票渠道犹如一条河流,像阿拉斯加的鲑鱼洄游一样,如果在恰当的石头上,像棕熊一样蹲着,就是触达鱼群最好的方式。互联网在一个分散的、碎片化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机会,希望能够把处理数据加用户的能力,跟电影行业去做分享,实现共赢。”

同样作为互联网弄潮人的猫眼影业总裁康利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他们的用户平台、掌握的数据能力,包括对用户行为和轨迹深度的挖掘,可以帮助他们去提升对电影全链条运作的预测和判断,同时也把这种预测和判断的能力分享给全行业,帮助整个产业一起去提高认知和理解,这正是猫眼所做的有价值的部分。

在他看来,现在在电影宣发的前期,通过想看或者用户浏览的痕迹,其实能够得出很多对宣发动作有指导、有预见性的行为和判断,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的想法是做离中国观众最近的一个电影公司,要把离观众最近这件事充分地挖掘出来。因为电影是高风险的运作,我们一直在内部说电影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创、制、宣、发都没有,要努力让数据层面、用户层面的积累成为我们提高预测准确度的工具和手段。“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