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艾玛·沃特森新片《圆圈》:不够深入 不像电影

这样一部影片,不由得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演员们会接这部戏?

从电影《圆圈》的背景设定出发,可以挖掘出许多丰富的素材,这部新出的惊悚片集结了像谷歌,脸书和苹果公司这样的科技巨擘于一身。

在影片《圆圈》中,艾玛对社交媒体嗤之以鼻

从电影《圆圈》的背景设定出发,可以挖掘出许多丰富的素材,这部新出的惊悚片集结了像谷歌,脸书和苹果公司这样的科技巨擘于一身。

但不幸的是,整部影片在挖掘主题深度上既无耐心,也无洞察力。相反,它粉碎了所有的概念,聊以慰藉地丢出它可以直面社交媒体缺点的噱头。

该影片改编自达沃·埃格斯(Dave Eggers)的小说,由詹姆斯·庞索尔特(James Ponsoldt)执导,《圆圈》的女主角Mae Holland由艾玛·沃特森饰演,她是一位聪明的年轻女子,受雇于“圆圈”公司。这家公司刚研发出一项革命性的科学技术:一个叫SeeChange的照相机,它的体积非常小巧,功能多样,价格便宜,从而带来了新一轮的监控时代。 

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Eamonn Bailey(汤姆·汉克斯)声称这是一件好事。SeeChange不仅可以让他们收集和分发更多的数据,无处不在的相机更意味着犯罪率的降低和危险以及灰色产业的减少。坏人很难逃之夭夭,珍贵的关系也不会轻易瓦解,政客们很难再欺骗他们的选民。“知道是好的,”他宣扬道。“能知道一切就更好了。”

想象一下汤姆·汉克斯扮演的史蒂夫·乔布斯...

想要理解他的言下之意,或是洞悉他是如何将现实世界的隐私问题,透明问题和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并不难。“圆圈”好奇的是当我们登录帐户时,我们放弃了什么?什么样的隐私和自由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在网络世界中真的有可能回归本真吗?当巨头公司和政府勾结会发生什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讨论,自互联网被发明以来这些问题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

但奇怪的是,《圆圈》似乎对互联网的缺点感到非常自豪。我并没有假设自己知道电影制作人与社交媒体的熟悉程度,但我可以说,《圆圈》这部作品就感觉像是一个反社交媒体的传播者,其作者可能尝试发送过一次推文,但自此就决定他讨厌社交媒体。 

不过到底是什么让社交媒体如此诱人?又是什么让它传递出一种细思极恐的危机感?(例如关于社交媒体危机的电影,似乎不会在病毒或是网络欺凌上多花笔墨,这太奇怪了。)这部电影对上网改变我们的观念以及和他人的交互并没有兴趣,片中只有模糊地呈现出“云端”、“Soylent”和“社交”的概念。

站在艾玛身前露出背影的是演员约翰·博耶加。

《圆圈》正忙着为目前的科技状况拉响警钟,事实上,它几乎都没打算拍成一部真正的电影。故事剧情脱节,到片尾之时完全失去控制。大多数角色的水平都不达标——他们只是一具空壳,配好台词、完成任务就好了。

因此演员的表现显得很生硬、不自然。约翰·博耶加(John Boyega)和巴顿·奥斯瓦尔特(Patton Oswalt)饰演的都是小角色,实在屈才,而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虽然是主演,但是却一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有汤姆·汉克斯演的比较有趣,为他慈祥的形象添加了一丝不安的小情趣。我只希望他的戏份够足,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Bailey这个角色。

《圆圈》中的SeeChange照相机。

这样一部影片,不由得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演员们会接这部戏?最终这也成为了《圆圈》的问题。这部影片叙述能力较差,我们并没有看到每一个科技背后关于人的故事——创造它的人,使用它的人,使用它的人,需要它的人,受益于它的人,或者受其伤害的人。

我们只能将其理解为真的非常讨厌社交媒体主题的影片。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完全不符合主流,任何一个活跃的推特用户都不会开心地告诉你他/她有多讨厌社交网络。现在,如果《圆圈》能够思考为什么人们总是要使用推特,或是脸书是否真的能够让一段关系持久,亦或是我们对于instagram上的点赞功能还能保持多长时间的热情等问题,那它才能被称得上是真正的故事。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