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档,内地影视迎来“小阳春”,三天总票房报收约7.4亿元,同比上涨11%。这也是继去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持续“遇冷”后,又一个重新热络起来的小长假。
而《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喜欢你》《春娇救志明》正是这亮眼票房背后最大的功臣。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情怀大片《速度与激情8》狭路相逢时,这四部影片不仅票房上势均力敌,质量更是可圈可点,可谓“值回票价”,并且豆瓣上的评分均达到7分以上,实属不易。
仔细想来,这大概也是中国电影这些年来第一个“无烂片”的集中档期。比起过去票房各种破纪录但“口碑扑街”的尴尬成绩,这个“五一档”的电影市场着实令人欣慰。
可是欢喜之外,文创资讯却也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这四部电影的导演和主创或多或少都有香港或者台湾背景,“港味”、“台味”十足!难道真的应了那句话,内地导演不行?
票房和口碑齐飞,国产片重振雄风
刚刚过去的五一,《喜欢你》《拆弹专家》《记忆大师》《春娇救志明》四部电影精彩上映,不但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也燃起了观众多国产片的热情和期待。
陈可辛监制的《喜欢你》,用美食装点爱情喜剧,周冬雨和金城武这一对年龄相差20多岁的意外组合,在剪辑师出身的导演许宏宇考究的节奏安排下竟然真的擦出了点小火花,即便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这样并不算新鲜的“套路”,也因为两位主演一本正经地搞笑而让人心生欢喜。
同为爱情喜剧的《春娇救志明》有8年的文艺青年群众基础,这次重新回归香港的背景,导演彭浩翔发挥起来也更轻车熟路。比起《喜欢你》,《春娇救志明》所探讨的爱情更加现实,不少情侣都能从中看到自己。
刘德华监制并主演的《拆弹专家》几乎全程无尿点地牵着观众提心吊胆地随着孤胆英雄来了一次拯救香港的大冒险。导演邱礼涛将警匪类型与人性的软弱纠结做了很好的结合,残酷的血腥镜头以凌厉凶狠震慑人心。
几部电影中看起来最费劲也最能博得观影快感的《记忆大师》,是台湾导演陈正道继《催眠大师》之后又一力作。烧脑的情节和反转依然是影片最大的看点,热爱复古风格的导演为影片赋予古典油画的质感,黄渤和段奕宏两位影帝的同场飙戏令扑朔迷离的剧情更加生动而深刻地呈现。
可以说,这个五一档的国产片在口碑评分上算得上是创下了近年来国产商业片无烂片的“巅峰”。
就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都在朋友圈发布长文点名表扬称,“《喜欢你》就是冲撞逻辑之后的邂逅。邂逅无解,往往有趣”;《拆弹专家》“用工匠精神去完成套路往往值得青睐”;《记忆大师》“正在创造中国电影走向复杂未知世界的勇气”;《春娇救志明》“摆渡危机,也是摆渡人人,电影中一种立得住脚的价值体系在忧郁地生成”。
张宏森在文中将今年定性为“电影质量促进年”,并且表示,“五一档期,四部电影,全部指向了当代生活,努力在梳理人心纷乱,努力在寻找生活定力,四部电影,我们看到了仁义礼智信,看到了镜像背后苦心孤诣的价值追求。”
国产片向好背后,竟是港台导演在挑大梁
《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喜欢你》《春娇救志明》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片的长足进步,甚至成就了中国电影这些年来第一个“无烂片”的集中档期。但这个档期也是国内第一次彻头彻尾由港台导演主导的小长假档期,四部主要影片的导演均是港台导演。
《喜欢你》的导演徐宏宇是陈可辛的御用剪辑师,该片是其导演的处女作;《拆弹专家》的导演邱礼涛是香港资深导演,该片是其首次指导主旋律警匪题材影片;《记忆大师》导演陈正道是台湾青年导演,较早以拍摄短片和MV入行,进入内地后迎来事业高峰,2014年拍摄《催眠大师》获肯定;《春娇救志明》的导演彭浩翔更为内地观众所熟悉,其上一部在内地上映的影片《撒娇女人最好命》取得了2.3亿的票房成绩。
事实上,最近几年里,比较卖座的国产片中港台导演占据了半壁江山。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堪数香港导演的集中爆发之年,不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5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包括周星驰的《美人鱼》、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王晶刘伟强的《澳门风云3》、李仁港的《盗墓笔记》,而且越来越多的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名字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而今年以来,票房前15名的热门电影中,《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嫌疑人X的献身》也都是出自港台导演之手,像唐季礼、徐克、苏有朋等。
话说最近几年,港台导演在内地似乎越来越吃香了,但是早几年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10年前,随着港片的日渐式微,整个电影界萦绕着一股日薄西山的悲观气息。大量香港电影人舍弃本土市场北上,但当时这些较早北上的导演们大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作品频遭票房和口碑上的溃败。
比如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监制的《十月围城》、徐克导演的《七剑》《深海寻人》《女人不坏》、王晶导演的《大内密探零零狗》《未来警察》《大上海》等,这些影片几乎都票房口碑皆输。“港片已死”、“香港导演不行”的论调更是被反复提起。
但到了2012年之后,这些导演似乎集体开窍了,陈可辛拍摄了《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徐克拍摄了《龙门飞甲》《狄仁杰》系列影片、《智取威虎山3D》、王晶拍摄了《澳门风云》系列影片、周星驰拍摄了《西游降魔篇》、《西游伏魔篇》、《美人鱼》,其中《美人鱼》更是以33.9亿元的票房高居内地总票房榜首。最近几年,港台导演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年度票房top10的榜单中。
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香港导演已经成为内地公司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徐克、陈可辛等早年便转战内地的大导自不必说,林超贤、彭顺、郭子健、周显扬等新一代导演身上都背了不少片约,甚至此前主要活跃在香港的《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也早已被内地公司锁定,接拍真实案件改编的《太平洋大逃杀》。
是怎样的蜕变,让港台导演开始执掌内地电影市场?
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如今成为“香饽饽”,显然港台导演已经对内地电影市场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良好的掌控度。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港台新一代导演的名字走入大众视野,多少刷新了人们关于港片套路化、香港导演黔驴技穷的刻板印象。
那么,港台导演的迅速逆袭背后,他们究竟做了哪些功课,克服了哪些短板呢?
1.题材从单纯的动作喜剧转向多元化
过去香港导演主要接手传统的警匪枪战和无厘头喜剧,近两年,不少主旋律题材、大IP魔幻片以及青春爱情片、剧情片等,也成为香港新一代导演施展才华的空间,比如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在青春片已泛滥成灾的国内市场,被认为改编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原作。而随着内地警匪片、现实题材、以及新闻事件改变影视的出现,对香港导演而言都是送上门的机会。
2.香港导演在主旋律电影中成功融入类型片风格
从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开始,《反贪风暴》、《救火英雄》、《我的战争》、《湄公河行动》等多部主旋律影片,都由香港导演来主导。相比于内地电影人刚刚开始探索商业类型片,香港导演在制作动作片、警匪片、写实片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这批主旋律电影普遍没有以往的刻意说教和煽情,惊险刺激的程度也堪比一些好莱坞商业大片。
3.魔幻大片崛起,给香港导演更多用武之地
香港电影的工业制作水准较为成熟,比如电影版《盗墓笔记》在特效方面堪称良心,《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也被认为画风唯美,特效“国产最高”,即便是去年饱受诟病的《封神》,尽管剧情奇葩,但在视效方面却较少有批评之声。
4.加大内地演员的比重,增加受众亲近感
和昔日导演喜欢用自己本土演员不同的是,如今的港台导演更加倾向于用内地演员。就拿五一档新片《记忆大师》来说,演员方面三位主演黄渤、徐静蕾、段奕宏皆是内地观众熟悉且认知程度更高的演员;《拆弹专家》除主演刘德华之外,内地演员姜武和宋佳在片中也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担当。
5.用内地视角来讲故事,更接地气
近些年,这些港台导演讲述的大多是以中国内地环境和背景为核心的故事。就拿五一档四部新片来说,虽然仅就表象来看,并不算很纯粹的内地影片,但不难发现,这几部影片已经在力求用内地观众角度来讲述故事。
比如《记忆大师》用软科幻的外壳加惊悚悬疑的剧情,实际仍然是要反映家庭暴力、同性恋等这些目前中国人无法逃避的话题。《拆弹专家》和以往香港警匪影片也有极大不同,凸显了奉献和牺牲精神,刘德华几乎变身了香港董存瑞,这一点变化在以往香港电影中几乎很少出现。
可以说,港台导演之所以能在内地干得风生水起,关键在于,他们在充分发挥港片工业化的优势基础上,迎合着内地的主旋律、价值观。
当港台导演撑起半边天,内地导演该怎么办?
港台导演如今在内地干得可谓风生水起,甚至被调侃道“抢了内地导演的饭碗”。可是内地导演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或许得从港台导演的优势说起。除了港台导演已经清晰地摸透了内地观众的胃口和需求外,还与港台导演与生俱来的专业素养有关。
首先,港台导演更敬业,更有时间观念。
“国内导演三个月的戏也许拍五个月还拍不完,但香港不是,香港老板说我要三个月拍完,那就必须三个月把戏拍完”,正如香港导演鞠觉亮所言,国内导演原则性很强,要求的景没做到他不会去拍,香港导演则会选择技术性的处理掉这些问题。
此外,新一代的香港导演更善于听取意见,比较好沟通,而且他们拍电影的心态相对单纯,少了一些算计和世故的成分。因此,导演的拍摄效率更高,注重时效,而且遇到问题懂得变通,执行力更强一些,这也使得投资方出于成本考虑一般都会优先选择香港导演。
其次,港台导演更专业,更有实战经验。
不一样的教育体制和成长环境,也让港台和内地导演,在专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大陆导演多由学校或体制培养,谙熟政策和理论,而“港台导演多从场工干起,香港拍戏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儿,到最后他成为导演的时候,灯光、镜头等,基本上什么都懂。
举个例子,曾经有个老戏骨在参演内地一位年轻导演的作品时就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情况,他说:“我已经80多岁了,一个年轻导演给我拍20多条,把我拍的什么情趣都没了,一会儿光不行,一会儿机器不行,不是我表演不行。”这样的场景也恰恰验证了当下大陆年轻导演徒有理论,经验不足。
再者,港台导演更现实,更懂商业运作。
众所周知,内地导演大都原则性很强,对作品的把控力度很大,作品大多艺术价值高,但就商业层面来讲,一些作品并不太适合近几年市场的商业要求。相反,港台导演适应性强,懂得变通,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想看什么,所以像《捉妖记》、《美人鱼》这种看起来有点无厘头的喜剧片,都先后创造了内地票房神话。可见,香港导演对商业电影的运作,要比内地导演娴熟很多。
另外,由于内地对题材的把控十分严格,所以,在面对一些敏感题材,比如反映社会矛盾的现实题材或者真实新闻事件改编的题材时,内地导演常常因爱惜自己的羽毛而不敢碰,无形中就把这一市场让给了港台导演。
事实上,香港导演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拍摄方面经验十足,自然成为内地影视公司改编时的首选。这也让港台导演票房收割能力大增,比如去年的《湄公河行动》就是用商业片的面貌再现主旋律大案受到观众认可,最终以11.8亿元的成绩刷新了国产主旋律电影票房纪录。
最后,港台导演门槛高,扶持力度大。
翻看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履历,会发现多数所谓新导演其实经验丰富,不少是从大导的副导演逐渐做起来的,正如一些人所说,“香港电影圈是中年社会”,和内地新人导演的年轻化相比,香港导演往往在40岁左右才开始崭露头角。
比如《悟空传》导演郭子健,因与周星驰合作《西游降魔篇》而被人注意;《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导演郑保瑞,曾在叶伟信多部片子中担任副导演,《暴疯语》导演李光耀则是尔冬升御用副导演。而因为《湄公河行动》而名声大噪的林超贤,最早则是陈嘉上的副导演,通过《证人》、《线人》、《逆战》、《激战》等罪案片,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口碑。
即便是资历较浅的香港年轻导演,往往也会有资深电影人扶持,这可能源于香港电影圈素来深厚的“以老带新”传统,只要上了同一艘船,制片人都会派团队保驾护航,帮忙解决编剧、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这种传统,让新人导演能够更快适应电影市场的游戏规则。
而反观内地,一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手拿一个好剧本,找几个投资人,就把电影给拍出来了。更有甚者,明星跨界当导演的风气也愈演愈烈,徐静蕾、徐峥、赵薇、邓超、郭敬明、韩寒、王宝强、李晨等演员纷纷执起导筒。
然而,和正规科班导演相比,明星出身的导演虽赢在知名度上,也具备一些先天的票房号召力,但专业素养成为最大的短板,而这恰是判断一个导演能否坚持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必要条件。
说了这么多,文创资讯并不是想灭内地导演的威风,而是想给当下的导演队伍敲个警钟。虽然内地不乏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姜文、贾樟柯、陆川这样的大咖导演,但是和香港一大波奋起直追的新生代导演相比,内地在青年导演队伍建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几年前香港电影人才断层的问题大家都有目共睹,如今内地也深陷旋涡之中。下一步该怎么办呢?相信港台导演的逆袭路径已经给出了答案。
也许,有人会认为港台导演大批“北上”这势必会对内地年轻导演产生冲击,其实不然。在文创资讯看来,这反而是一种刺激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