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未来》海报
《喜丧》中饰演老母亲的郁凤云年过八旬,演技却让人拍案叫好。
《路过未来》导演李睿珺(中)和演员一起。
以往国际电影节上出现的中国电影导演多是张艺谋、贾樟柯这样的知名大导,但在今年的戛纳,中国青年导演的力量却不容小觑。唯一入围本届电影节的华语长片《路过未来》出自青年导演李睿珺。去年在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大获成功的两部导演处女作《中邪》《喜丧》在戛纳展映后同样广受好评。当数码拍摄技术革新,拍电影的技术门槛降低,青年导演距离自己的电影梦是否越来越近?而市场对于年轻导演又有怎样的态度?对此,广州日报记者在戛纳电影节专访了多位青年导演及制片人,听听他们心中的想法。
谈题材:
家庭、农村题材更受捧
张涛、马凯、李睿珺都是第一次带着作品来到戛纳电影节。张涛执导的首部导演处女作《喜丧》获得2016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与他同一届的马凯当年同样凭借处女作《中邪》获得“最佳艺术探索奖”。曾执导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导演李睿珺则是第一次有作品入围戛纳。这一次,由他执导的电影《路过未来》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几位青年导演此次带去戛纳的作品都纷纷选择了家庭题材。《路过未来》聚焦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情感,影片既是探讨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家庭与爱的故事。
《喜丧》的故事则聚焦于农村老人问题。《中邪》虽然是惊悚题材,但背后同样是对农村迷信文化的一种审视。尽管三个人的电影背后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却都表现出中国青年导演身上的担当。
张涛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一题材,其实是跟自己的家庭有关:“我的外婆和奶奶都已经去世了,母亲今年刚走,死亡这个话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是发自内心想要拍摄这个题材,中国人很忌讳讲生死,但古人从来都不回避这个话题。《论语》里讲得最多就是生老病死。”他透露,接下来自己还会继续关注跟家庭伦理相关的题材,第二部长片《家谱》目前正在筹备。
除此之外,家庭也是几位青年导演创作的灵感来源,李睿珺坦言,《路过未来》中充满了大量对当代农民工的描写,自己创作的灵感很大程度都是借鉴于平时对家里出外打工的亲戚的观察。
谈演员:
素人或明星无所谓,关键能塑造出角色
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能够请到明星演戏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非职业演员成了多数青年导演的第一选择。
早前大获好评的《路边野餐》演员几乎来自导演毕赣的亲朋好友,《喜丧》同样全部采用群众演员。这些群众演员不仅不露怯,甚至在镜头前贡献了极其自然的演技。其中饰演老母亲的演员郁凤云年过八旬,但演技却让人拍案叫好,在去年First电影节上,评委会主席王家卫执意要把“最佳女主角”颁给她,电影在戛纳展映后,她的表演也获得不少观众好评。导演透露,郁凤云是一辈子的农民,但从年轻时就很爱唱戏,这次能找到她来出演,是这部电影的福气:“看完她的表演,我深深被震撼了,原来一个普通农民也可以如此有梦想。”
马凯的《中邪》同样全部启用群众演员,当年曾在横店做选演员的副导演助理的他,通过自己认识的特约演员找到主演班底。为了能让这群非职业演员适应电影的表演,马凯不断要跟他们排练,督促他们不能用电视剧那么夸张的演法,为了让他们能够找到出演惊悚片的感觉,甚至带他们去墓地“体验生活”。
不同的是,在《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接连使用了草根演员之后,李睿珺这次在《路过未来》里转而与杨子姗、尹昉等专业演员合作,对于这次合作,李睿珺本人很满意:“杨子姗的角色生病了,需要一个逐渐消瘦的过程,她就开始节食,每天只吃几个虾仁和青菜,瘦了近20斤。”
谈市场:
观众对年轻导演态度更包容
以往艺术电影及其创作者常被贴以“闷”、“生涩难懂”的标签。然而这次在戛纳电影节,几部来自中国导演的电影不仅故事具有现实性,可看性也有所加强。
7万元成本、18天拍摄周期,马凯的这部超低成本处女作《中邪》刚诞生就拿奖无数、登上戛纳、接下来还将登上国内大银幕。对于这一切,这个曾经艺考失败,武校出身,做过横店跟组演员的年轻导演直言不可思议:“我从2011年只要赚点小钱就会拍短片,朋友都不了解,那时候我的直觉就告诉我,要坚持下去,现在也许看不到什么,但未来一定会带给我点什么。数字机器的产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接下来,马凯想尝试拍一系列开启国产惊悚片的新类型,让大众能看到属于中国自己的惊悚电影。
李睿珺认为,整体而言,中国艺术电影生存环境正在往良性方向发展,融资和发行渠道越来越多,观众也比以前更包容:“几年前我的电影哪有可能上院线?但现在可以。”
张涛则认为,随着观众的审美提高,拍摄门槛降低,青年电影人有了更好的展示平台。
谈国际市场:
青年导演进入门槛依然不低
而在国际市场方面,也有不少片方对中国青年导演的电影有了更多了解和兴趣,当然想要入选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次《路过未来》能入选戛纳,制片人林晶坦言“当初压根没想到”。林晶表示,在贾樟柯之后,国际电影节对于中国电影的认识曾出现一个断层,再加上如今国内很多青年导演想拍的电影类型更丰富,或者想拍票房很高的商业片,都让如今的年轻导演进入国际电影节的难度依然很大。但另一方面,观众及市场对于艺术电影及其创作者却日渐包容:“只要你认真做一个作品,他们一定会给予你很好的反馈,这是青年导演一个最好的时代。”
而针对近年来不少艺术电影在国外影展“镀金”回国,但在国内电影市场却依然遭遇“排片难”的问题,《路过未来》的出品人杨硕则对《路过未来》国内放映情况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影片入围戛纳,又拥有一线演员,同时幸福蓝海、成龙耀莱等比较有格局的院线也都愿意给予这部电影更多排片,再加上走艺术联盟院线,对于前景还是较为看好。
曾参与过多位年轻导演作品开发的杨硕透露,相较以往,如今的年轻导演拥有更多机会,在资源方面更多可能。他举例,自己正在参与开发的新项《我的机器人兄弟》也是年轻导演的首部处女作,但已经能跟被称为“全世界最牛的特效公司”——新西兰维塔工作室合作。
头评
年轻导演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年导演被看到,他们的作品通过国内外影展走出来,与观众和市场交流。去年有《路边野餐》《八月》等优秀佳作,今年又有《路过未来》等电影闪耀戛纳舞台。
而近年来国内对于艺术电影创作的市场环境也逐渐完善,更多院线开始给艺术电影机会,各大电影节也给予年轻导演更多融资机会及展示的平台。走过11年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就挖掘出《心迷宫》导演忻钰坤、《中邪》导演马凯、《喜丧》导演张涛等年轻新秀,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张大磊执导的《八月》在金马影展惊艳亮相后成功登上国内院线;可以说,如今的年轻导演迎来了史上最好的时代,他们的作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被看到,对于这些优秀的艺术导演,我们必须更珍惜。毕竟,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不仅要有票房高的商业大片,也要有这些对生活拥有更细致观察的文艺小品。
当然,机会与才华是相辅相成的,机会是给予有准备的人的,年轻导演的作品类型可以多样,但必须要有对生活的洞察力、感受度,让观众有共鸣,而非只是某种单纯地“无病呻吟”,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国内艺术电影的环境更完善。
这次在采访三位年轻导演时,他们在谈到初登戛纳的感受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很震撼。”尽管已经去过多个国际电影节,但李睿珺对于戛纳的“仪式感”还是印象深刻:“这里有最好的观众,最好的放映地点,还有最优秀的电影,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是对电影人的尊重。”但愿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氛围也能传承到国内,给予国内的艺术电影及年轻的创作者也能有更多关注及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