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六一儿童节,一批卡通片、儿童片这两天扎堆儿上映,看起来一片繁荣。如果仔细考量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要么是炒冷饭式的陈旧老IP如《摩尔庄园海妖宝藏》,要么是山寨感十足的《潜艇总动员》之类,一看即知都是敷衍了事的应景之作,更别说有可能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了。
回想二三十年前,在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中,每逢六一包场看电影,还不乏《霹雳贝贝》、《岳家小将》、《我的九月》等质量上乘的佳作,那时的电视荧屏上也时见《小龙人》、《邋遢大王奇遇记》等既有教育意义又为儿童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剧集。要知道,当年中国的影视产业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产量也要少上很多,为什么儿童影视尤其是电影却反比现在兴盛得多呢?这不能不说是老一代电影工作者们的社会责任感使然。
儿童电影的受众有限,但所需成本却并不比其他影片少,而且相比成人演员,以儿童为主要角色的儿童片拍摄难度更大,所以儿童电影从来都不是一个赚钱的产业。据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除了于蓝主管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每年要生产至少5部不同类型的儿童片,每个国营电影制片厂每年也都要生产至少1部儿童片,包括王君正、尹力等实力派导演都积极主动地去拍儿童片。不赚钱,大家还这么卖力,自然是出于公益的考虑,希望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随着电影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利润成为从业人士的首要追求,儿童电影不可避免地日益衰落下去。根据中国儿童电影学会的统计,近10年来儿童电影的生产数量其实并不少,一直占国产影片的10%左右,可是能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佳作却难得一见。即便是口碑尚可的《大圣归来》、《捉妖记》、《大鱼海棠》等影片,也都有着暴力场面或思想观念不尽正确的缺陷,并非纯正的儿童电影,显然制片方在创作时就不是冲着儿童的需求而去的。
中国自己的文艺创作者对此并不上心,也不愿意为之做出什么努力,后果就是把这个有着庞大需求的市场拱手让与他人,致使现在的孩子都已经从小就习惯了好莱坞模式的儿童片,尤其是小孩子最喜爱的卡通片。其实这些年来,几乎每到六一,“适合儿童的文艺作品太少”这类问题就会被拿出来说一遍,可是等六一过去,大家依然故我,情况还是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可见业界并没有真把这当成什么大事。
反观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就会知道,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而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什么样的,最终将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多么期盼能有相关机构或人士真的把这件事重视起来,想办法给我们的孩子多提供一点优质的精神食粮,希望在下一个或下下个六一儿童节,这个话题会尽快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