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变形金刚》在中国从未迟到

1984年的秋天,一部名为《TRANSFORMERS》的系列动画片在美国各大电视台开始播出。在那一年,著名美国玩具厂商孩之宝公司(HASBRO)刚刚从日本引进了一批有趣的机器人变形玩具产品,并决定通过制作动画片的形式,让更多的小朋友喜爱上这些玩具,将它们买回家。

1984年的秋天,一部名为《TRANSFORMERS》的系列动画片在美国各大电视台开始播出。在那一年,著名美国玩具厂商孩之宝公司(HASBRO)刚刚从日本引进了一批有趣的机器人变形玩具产品,并决定通过制作动画片的形式,让更多的小朋友喜爱上这些玩具,将它们买回家。

或许没有人能想到,变形金刚会从儿童玩具延伸到动画,漫画、电影等多种商业形式,故事跨越了无数个宇宙,影响力波及全球,最终成为了今天影视行业的一个超级IP。

在好莱坞主导的当今影视娱乐行业当中,比《变形金刚》粉丝基础更广,生命更长的IP不是没有,比如《星球大战》系列,漫威宇宙和DC宇宙,但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那些都是西方人的童年,但《变形金刚》却成为了一个难得的交集,是一段没有时间差的共同回忆,也是好莱坞大IP中和中国羁绊最深的一个。

《变形金刚》在中国从未迟到

“在电影院看到擎天柱变身的时候,我的眼泪刷的就流下来了。”

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想成为《星球大战》或者漫威、DC的粉丝,是需要那么点自觉的。因为《星球大战》正传加前传共六部,这个系列最核心的部分他们注定错过了,超人与蝙蝠侠的漫画,他们也不能第一时间看到,他们一定需要自己后天补课才能成为粉丝。但中国的“变迷”是原生的,尤其对于80后一代来说,《变形金刚》浸润了他们的日常。

1984年,《变形金刚》动画在美国播出,1988年《变形金刚》动画片搭配玩具进入中国内地,全中国几乎所有适龄小男生就和大洋彼岸的同龄人唱着不同语言但同样旋律的动画主题曲了,全中国的父母也和美国的父母一样被孩子追吵着要变形金刚的玩具了,7年间,变形金刚在中国的正版玩具达到10亿人民币销售额。

2007年,美国上映仅一周后,《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登录国内院线,不仅唤醒了粉丝75、80后的情怀,圈粉势力也扩大到了90后、00后,之后每部《变形金刚》电影都被引进,今年《变形金刚》电影系列已经走过了10年,前四部在全球共计取得了37.57亿美金的票房,内地贡献了近40亿人民币,占全球总票房的近六分之一。

可以说《变形金刚》,尤其该系列的真人电影,十年来在中国几乎从未迟到。

上海五角场万达影城经理沈佳俊还记得《变形金刚1》在中国上映时的情形。“当时没有网络售票,基本上都是现场,第一天晚上零点场我们是全满,第二天开始从早上大概八点多钟一开门,整个大堂就开始排队了。万达的大堂在当时的影院规模里属于比较大的,但根本就没有走路的空间,我们当时用了很多的隔离带,变成了像世博会排队一样的蛇形队,员工都忙的要死,十个票位可以全部开足。” 媒体人王双记得当时他看完《变形金刚》的震撼,“走出电影院就坐在路边呆住了,觉得开过去的车都会变形。

作家马伯庸当时和几个儿时伙伴约好带着玩具变形金刚一起去看电影,结果到了现场发现大家带的都是擎天柱” 。王凯可能是粉丝中最幸运的一个,因为国语版的擎天柱是他配的音, 他非常自豪的说,“不知道有多少小男孩在玩游戏时喊过 ‘汽车人,出发!’ 但全中国就我一个人让擎天柱传出了我的声音,我真正说出了这句话。” 那一瞬间,他的眼前出现了整个童年。

《变形金刚》一直是全球范围的票房收割机,但尽管票房一路上涨,口碑却持续下滑。烂番茄上,《变形金刚》的口碑差的不忍直视。

对于《变形金刚》真人系列电影,媒体人李毅的态度可能代表了很多的变迷。尽管《变形金刚》的四部电影一直褒贬不一,导演迈克尔·贝做了大量改动,很多原著粉丝也颇有微词,但是“因为它跟你的成长太贴近了,它就融入到你的骨髓里了,我不可能违背这件事情,我不可能不看它。”

《变形金刚》的中国牵绊

“既然在中国有这样大的反响,有这样大的热度,就比我想象的还要大,我觉得肯定早晚有一天他会彻彻底底来中国拍。”

《变2》中重要的开场戏就是在上海发生,之后汽车人战斗的足迹又踏上过重庆武隆、香港、北京,中国演员李冰冰、韩庚都曾在片中出演,第四部还曾经在中国海选变迷参演电影,随着《变4》上映后中国取代北美成为《变形金刚》的第一大票仓,《变5》的全球首映仪式的首站直接选择了广州。尽管《变形金刚》和中国的牵绊不总是愉快的,比如《变4》取景地之一重庆武隆景区曾起诉派拉蒙,比如片中植入的某品牌牛奶成了一个笑点,但不可否认,《变形金刚》是世界级超级大IP中和中国走的最近的一个。

李冰冰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王双认为,《变形金刚》是真正意义上让中国人见识到了粉丝电影的强大,或者说让好莱坞意识到了中国的粉丝对于他们情怀的消费能够达到这样疯狂的程度。

从《变2》开始,变形金刚系列在北美的票房一路下滑,但在中国,四部《变形金刚》的票房却一部高过一部,变四上映时更是刷新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票房纪录,引发热烈讨论。其实从票房占比来看,

2007年,《变形金刚1》票房2.81亿 ,中国全年总票房33.27亿,占比:8.44%

2009年:《变形金刚2》票房4.28亿,中国全年总票房62.06亿,占比:7.38%

2011年:《变形金刚3》票房10.71亿,中国全年总票房 131.15亿,占比:8.17%

2014年:《变形金刚4》票房19.77亿,中国全年总票房预计296亿,占比:6.67%

变四的票房成绩在中国票房体量增加的环境下的仅仅是正常发挥,或因口碑影响占比还有所下滑,但《变4》仍然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为了分享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的红利,为了回报中国变迷的深情,李毅的预言说不定会成真,“早晚有一天变形金刚会彻底来中国。” 

《变形金刚4》在武隆取景拍摄

《变形金刚》在中国拥有相对成熟的粉丝文化

《变形金刚》对中国市场的期望显然并不止于票房。近年来尽管影视行业一直在谈IP,抢IP,但在时光网CEO侯凯文看来,“国内票房市场强势让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电影的IP化运营,当你成为一个知名IP后,就必须考虑票房以外的那些可持续的营收来源。”

“衍生品一直都是国外电影IP运营最重要的一环,它也是最有潜力的创收来源。西方市场无论是片商还是消费者对衍生品都有非常成熟的理解,大家对电影衍生品的接受度也非常高,所以衍生品在西方市场发育的非常好。”

“国内市场目前还是另外一种状态,”侯凯文说。他认为,国内衍生品市场无论是消费侧还是供给侧都做的不够成熟,IP受众缺乏对电影本身之外的环境教育,无法对电影时尚消费产生认同和直接需求,基于以上原因,中国没有像星球大战等超级IP在国外形成的立体、紧凑的粉丝文化和商业链条,但由于变形金刚本身就是由玩具延伸而来,加之《变形金刚》在中国几乎从未迟到,又仰赖于孩子宝这么多年来在中国市场对于《变形金刚》这一品牌的深耕运作,这种得天独厚的粉丝基础使得变形金刚这一IP在中国人的认知范畴中本身就是超越单纯的电影或者儿童玩具的存在,也使得《变形金刚》在中国的粉丝现象可能是最接近欧美所谓的理想、成熟的状态。

时光网CEO侯凯文

《变形金刚》的铁杆粉丝大部分属于80一代,并且大多是从动画时代培养起来,而他们已经是当下最有消费力的群体,有能力也原因为自己的童年买单。沈经理介绍,07年《变形金刚》是第一部IP带来衍生品收入相当高的一部片子。“那个时候全国的影院,因为没有几家在做衍生品,我们上海万达属于走的比较前列了。当时《变形金刚》的玩具系列,光我们影城一个月可以销量达到20万左右,在现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些人还有意无意的培养了下一代人成为变迷。

近年来在电影衍生品方面花大力气的时光网这次和孩之宝合作,获得了《变形金刚》的衍生品的正版授权。侯凯文告诉界面娱乐,因为粉丝的需求,品位已经提高了,以为贴画、在产品上印logo这种简单粗暴的衍生品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粉丝了,“(衍生品)要从电影的元素中直接调出来,他们才觉得自己好像真正拥有了这个电影的一部分。”因此,衍生品的设计从电影拍摄阶段介入,时光网这次和《变5》的合作就是从1年前开始的。

电影衍生品是具有时效性的,侯凯文说“如果它不是常青款,它的生命期就一个月,上映前一周,上映后三周。” 而成熟的长线IP,比如《星球大战》、比如《变形金刚》,“我坚信一直卖到春节。”

《变形金刚》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粉丝文化,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和中国电影消费市场转向更为均衡的模式的一个绝佳试验场。6月23日,《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就要在中国上映了,据说这次真的是迈克尔·贝执导的最后一部《变形金刚》了,但即使完结也并不遗憾,反而增添了新的期待,毕竟时间线重启在超级IP中早已屡见不鲜,更何况大黄蜂的独立电影已经在筹备当中了。《变形金刚》的故事不会完结,这份情怀也将继续在玩具,动画和影片中传递。

关键词: 变形金刚 中国 从未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