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纽约时报》评选出21世纪迄今25部最佳电影,中国导演贾樟柯执导的《天注定》高居第四位,是排位最高的中国电影。作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贾樟柯的电影里都有什么秘密?贾樟柯将自己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都付诸电影创作笔记。2009年,贾樟柯曾推出过回顾自己1996年到2008年电影创作笔记的《贾想》,此次,他对该书进行全面增补修订,将对自己电影生涯的回顾和总结扩展到2016年,并分为《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贾想Ⅱ: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两部先后出版。
《贾想》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和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从《小武》到《山河故人》,贾樟柯从来不诗化苦难,他更愿意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诗化’,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这些大仙。其实,这种自我诗化的目的就是自我神化,这样的精神取向,害苦了中国电影。有些人一拍电影便要寻找传奇,便要搞那么多悲欢离合、大喜大悲,好像只有这些东西才应该是电影去表现的。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时,又慌了手脚,迷迷糊糊拍了那么多幼稚童话。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贾樟柯不在意影展的得失和票房好坏,也不喜欢混圈子,“更对其中的恩怨不感兴趣。在北京,相对来说我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虽然多少有些封闭,但我在其中可以焦点集中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一开始我就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希望能够逐渐在电影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工作方法,让我能不太在意创作之外的事情,包括影展的得失和票房的好坏。因为这两者都不是我的终极目标,让我焦灼的永远是艺术上的问题,而艺术问题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圈子无关,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