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按常理出牌的国产电影又出幺蛾子了。
6月13日晚,电影《李雷和韩梅梅》的导演杨永春@导演永春发布了一条“电影《李雷和韩梅梅》出品方叫板豆瓣”的微博,文中出品人陈永宁通过写信豆瓣CEO阿北,直指豆瓣评分机制存在bug,而豆瓣评分只有4.2分的电影《李雷和韩梅梅》明显是遭到了水军的偷袭。
微博发出后,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出品方如此手撕豆瓣,纷纷留言与杨永春互怼。
6月14日,也就是微博发出的第二天,电影《李雷和韩梅梅》的豆瓣评分再跌1分,目前停留在3.1分左右。
话说,这已经不是国产电影第一次拉不出屎怨茅坑了。就在不久之前,电影《夏天19岁的肖像》制片人安晓芬刚刚通过微博求排片,对电影院线的排片机制发出了抱怨。
如今,《李雷和韩梅梅》的出品方再从豆瓣、时光网等平台下手,不免使人心生鄙夷:为了票房,国产电影还能玩出点什么新花样儿吗?
豆瓣评分决定着电影票房成绩?
众所周知,在影响电影票房的十大因素中,电影评分从未被列入过其中,反而是影片的质量和院线的排片占据着最大部分的主导因素。
在电影《李雷和韩梅梅》的身上,一边是从旧版教科书中走出来的人名IP,一边是从未执导过电影作品的年轻女导演。
讲真,这得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走进电影院啊。
先来看一下“李雷和韩梅梅”这个大IP的诞生过程:
20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科书里首次出现这两个人物;
2001年,教科书改版后不再出现;
2005年,网络出现了集体回忆李雷和韩梅梅的相关内容;
2008年,《南方周末》把这种现象上升到社会学高度,认为这一现象属于集体记忆,使得话题升温;
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学英语配套教材《派斯英语》,延续了这两个人物的设定;
2009年,出现了同名漫画与同名歌曲,同名漫画由出木杉太郎创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同名歌曲由徐誉滕创作并演唱的;
2010年,北京上演同名话剧;
2017年,由杨永春执导、张子枫和张逸杰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
据娱眼科技了解,在去年电影开拍之前,围绕着《李雷和韩梅梅》的电影版权归属问题还曾惹出过一场纠纷。
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都天音奇林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此次电影《李雷和韩梅梅》的出品方,正式宣布启动《李雷和韩梅梅》院线大电影的拍摄工作。
随后不久,北京泓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表律师声明,称拥有“李雷和韩梅梅”电影、网络剧相关独家授权。
声明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将“李雷和韩梅梅”的相关作品、形象、元素改编、摄制电影、网络剧等独家权利授予了文脉堂,而北京泓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分别于2014和2015年与文脉堂签署了《<李雷和韩梅梅>电影和网络剧许可使用协议》,依法取得了电影和网络剧的相关独家授权,而该授权还在有效期内。
据出品人陈永宁透露,导演杨永春研究了人教社英语教科书上的所有漫画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创作了剧本大纲。也就是说,两家影视公司拼死相争的竟然只是“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人物的名字。
想当初高晓松翻拍歌曲《同桌的你》以及何炅翻拍《栀子花开》,娱眼君已经觉得很不可思议了,没想到还会有更离谱的IP电影《李雷和韩梅梅》,而国产电影竟然已经堕落到了这种地步。
再说电影导演杨永春,在杨永春的百度百科履历里,其导演代表作的偶像剧《骄阳似我》,其实只是联合导演角色。而其余的工作经验,不是微电影,就是广告片。
说实话,这种导演拍出来的电影作品,就算是送票送爆米花送可乐,想必很多观众也要先考虑一下自己的档期吧。
无辜的水军又到底要背多少黑锅?
影视行业里,水军的存在自不必说。
但大家也都知道,水军不过是影视行业里抬高自己或者拉低别人的外力之一。在以往的案例中,还从来没有说水军的利用曾实现过一部影视剧的翻盘;同样,也没有说水军的来袭曾打倒任何一部优秀作品的胜出。
水军于整个影视行业,更多时候仅仅只是锦上添花,或者白费力气。
在电影《李雷和韩梅梅》的豆瓣评分问题上,很明显,第一,影片质量不高,做国产电影市场的炮灰无可厚非;第二,同档期多为《新木乃伊》《神奇女侠》《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等好莱坞大片,遭碾压也是意料之中。
所以,出品方的遭遇水军偷袭之说,完全就是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症症状显现。
更有意思的是,在电影《李雷和韩梅梅》出片方窦娥喊冤似的炒作之后,已经有媒体第一时间爆出《李雷和韩梅梅》票房注水的嫌疑。
除了电影首日预售票房占比奇高无比之外,上映6天便取得3700万的票房总成绩也让人心生怀疑。
要知道,前一阵黄磊执导的《麻烦家族》和蔡康永执导的《吃吃的爱》,总票房都不过3000万左右。而这两部喜剧电影都是超强的明星阵容+自带流量的导演,票房烂成这个样子都没说推卸责任,由此可见,电影《李雷和韩梅梅》也是够自信的。
其实,对于很多国产电影来说,院线上映一周基本就已经决出了胜负。像电影《李雷和韩梅梅》这样初出茅庐的导演和首次制作院线电影的出品方,如此不顾民愤的进行话题炒作,不过是想在票房失利的结局之下,做最后的挣扎,哪怕是不太正面的露脸,好歹也算是实现电影行业话题榜一日游了。
而这样的博人眼球又最终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我们依旧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