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节&活动 / 正文

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中国电影与BAT 谁给谁打工?

三年前的上海电影节,博纳老总于冬说的一句“未来电影公司就是为BAT(百度、阿里、腾讯)打工”语出惊人,震动业内。

 

三年前的上海电影节,博纳老总于冬说的一句“未来电影公司就是为BAT(百度、阿里、腾讯)打工”语出惊人,震动业内。三年后,在昨日的上海电影节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明确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的建设,阿里影业将通过构建用户触达、商业化和内容产业化三大“新基础设施”,赋能电影产业。俞永福还强调,阿里影业的定位是非传统影业公司,要做电影行业的服务者,而非竞争者。

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加快

新基础设施建设

本届上海电影节开幕论坛的主题是“赋能下一个十年: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邀请了俞永福、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华谊兄弟电影董事总经理、华影天下董事长叶宁、著名制片人麦克·山伯格等多位业内知名人士共同探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今日站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俞永福看来,中国电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三高产业:资金和人才都高度密集,同时风险也极高。不少行业人士把投资电影比作进入一场赌局。今年以来,很多专业电影人都指出,在银幕数激增、互联网补贴等一系列外部红利衰竭的情况下,中国电影产业亟须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俞永福看来,电影产业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既需要创意故事、独特表达、个性化电影人这些感性元素,也需要高效的用户触达、内容制作和商业变现的理性建设,相对应的就是用户触达、商业化以及内容产业化三个层面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俞永福说:“阿里影业定位成基础设施会一直坚持下去,从这个角度我会跟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竞争,但是从上游内容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不会竞争。”

俞永福透露,虽然电影版《三生三世》尚未上映,但“三生三世”相关衍生品已经获得了3亿多元的总销售金额。对此,王长田也表示,他不建议大家把所有的目光全部关注在票房上。“因为事实上,在成熟的电影市场,票房只占一部电影利润30%-40%的比例,其他的收入是来源于版权销售、点播分成、衍生品等等,中国目前这个领域正在迅速扩大,我预计在三四年之后,我们电影公司来自票房收入和来自于其他的收入可能会基本持平,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电影市场规模会是票房的两倍以上。”

新技术与互联网与传统电影业之间是化学反应

王长田表示,新技术和互联网与传统电影产业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影响了创作思路和市场的结构,科幻片成为热点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结果”,所以在王长田看来,“从来就不存在谁给谁打工、谁和谁要被谁给吃掉等等,从来不存在这些东西,而是相互渗透、相互服务、相互交易。”

曾制作《解放姜戈》、《低俗小说》等片的美国制片人麦克·山伯格为中国电影提出的两点建议是培养新人和开发创意:“我们在电影里边有一个挣钱的经济逻辑,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还是创意人才,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到新的人才在哪里。”

这也得到了在座人士的认同,王长田就认为人才缺乏加上过分的商业追求,结果导致了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形:“我举例来讲这个行业是一个严重亏损的行业,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坐了最多的头等舱,住了最多的五星级宾馆,开了最多的派对,晒了最多的照片,讨论一个项目就晒照片,好像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还要到风景区讨论这些事情,很多人拿着非常高的工资。这个行业好多人的年薪都是100万以上,这是什么概念,有几个行业能够支撑100万人民币的年薪,中国有14000家影视公司,太过分了。另外一方面,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实发展太快,很多导演在说灯光都是河南农村的,一村一村地控制了整个中国影视灯光行业。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被一些人控制。我们到美国去看那么多的学校都有电影专业,但是中国的学校有电影专业的非常少。”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