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曾做过上海电视节的评委,而这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秦海璐像一个新人一样走上创投单元的舞台。比起转做导演这事儿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印象中文艺范儿的她执导的首部作品《一意孤行》居然是一部动作喜剧片。
学喜剧的刀马旦越演越悲
为什么是“动作喜剧”,这是媒体们和秦海璐坐下来聊做导演这事儿抛出的第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我是学刀马旦出身的吗?但是从来没有人来找我拍动作戏,我都快不喜欢这些导演们了。”秦海璐的回答逗乐了媒体们。“而且其实我大学学表演是喜剧方向,我们那是一个喜剧班,结果后来拍戏一个比一个悲。”
秦海璐感到演了这么多年戏,虽然演技备受肯定,“但学到的东西和自身有的条件,并没有在这个行业里很好去发展。”当她看到《一意孤行》这个剧本的时候,她觉得是个好机会让大家认识不一样的秦海璐。“这个可能是更代表我个人的。”
第一个剧本,秦海璐原本想拍自己的一个大闷片,《一意孤行》这个项目本来只是朋友拿来给她征询意见的。但秦海璐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欲。“剧本呈现出来的东西很特别,有无限放大的可能。”
秦海璐透露,《一意孤行》是在黑色幽默外衣包裹下讲人的选择和成长的故事。“动作喜剧篇幅大,但力量点不在这。我需要用强势的东西去包装,但真正有力量的东西是不需要包装的。”对于首部导演作品选择这样的商业类型化的方向,秦海璐解释说,商业片同样可以有导演的个人表达。
“文艺片是导演想讲一个他自己觉得好的故事,商业片是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本来真是想拍部大闷片的。但看到这个剧本我是真的被吸引了,远远高出我大闷片的情怀。在阐述个人情怀和与人分享之间,我应该去分享。”
至于喜剧,演了不少苦情戏的秦海璐说,“我其实不太喜欢悲剧的,日子已经很苦了,活着已经挺难了。”她说自己非常喜欢《黑店狂想曲》,虽然这些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喜剧热度很高,但喜剧的多样化表达还远没有在电影中展现出来。“喜剧是表演类型的最高的台阶,做不好会觉得很无聊低俗。喜剧还有很多种。我个人不喜欢搞笑,其实人的笑点没办法统一的,只要具备喜感就可以。”
秦海璐(前排右一)与另外几位入围创投“青年电影计划”的新人导演以及创投项目评委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
自己编剧的本子舍不得其他导演拍
秦海璐早就是个编剧。2011年的《到阜阳六百里》为她赢得了金马奖最佳原创编剧的奖项。这些年她自己笔耕不辍,也攒了四五个剧本,接下来都会陆续开拍。
秦海璐五年前和刘涛一起合开了公司,她形容自己是“内容生产方”,韬光养晦等到现在“不是想要去骗投资或者赶资本风,能够进入到实际制作不会停下来,未来五年这些项目会陆续启动”。
秦海璐凭借《到阜阳六百里》获得金马奖最佳原创编剧。
今年电影节开幕红毯上,与秦海璐携手的男伴是导演管虎,他评价秦海璐是个“有导演意识的演员”。这些年,秦海璐边拍片边偷师学拍电影,进组前会早早进入剧本讨论环节,现场给出的意见也很有整体大局观。
“我28岁就在写剧本,当时想做导演,但在剧本策划过程中发现幕后环节自己有点吃力,跟很多人谈,人家问的问题不是很懂。我想不能打没有把握的仗啊,就从那时候开始就留心注意幕后工作人员,参与实质性的工作。”如今秦海璐38岁,“准备了十年,我想应该够了。”
目前电影还在剧本阶段,秦海璐带着新人编剧,白天在剧组拍戏十二小时,晚上连夜商讨剧本。所有的戏她都演一遍,用实际表演来说服编剧。大多数的时候,编剧通过她的实际表演来寻找合适的文学词汇,用于文字表达。
问她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导演,秦海璐乐悠悠回忆起拍《三城记》时观察导演张婉婷和罗启瑞的收获。“《三城记》是个文艺片,没什么钱,经常有道具或者场景出问题,临到现场来说没有,但是他们特别乐观,他们反而会兴致勃勃地想办法解决,把突发情况当成一种惊喜,去感受解决问题的欣喜状态。”秦海璐说,“希望我会是一个优雅的,给自己制造惊喜的导演吧。”
秦海璐做导演不是一时兴起的尝试,是一早想好如今的“水到渠成”,“演戏上大家都挺认可了吧,履历上没有什么想演的角色了,都演过了。除非你让我演个男人,我还挺羡慕叶童演许仙的。”之后秦海璐会连同上述所说的“大闷片”在内的四部电影陆续投拍。“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好几年的剧本,才舍不得给别人拍呢。”
不差钱但需要创投平台验证自己的判断
“以你的资源和人脉,为什么要来上海电影节的创投平台?”接到这个问题时,秦海璐坦言,正是因为“钱太多”,她才选择在创投平台这个,好让自己“保持冷静”。
“我真不差钱,但是因为太多人要给钱,还要给很多钱,反而会混淆了我对资金投入的判断。我说3000万就够,你非要给我8000万,可是我真不知道8000万怎么花出去!”没想到秦海璐做导演遇到的第一个困惑是“怕钱太多”,“很多人跟我说不能做太小,跟你的身份不匹配,或者盘子不够大不好运作。那我想拍电影到底为什么?为了盘子大小还是我的身份。你说3000万不行,可是我觉得我这个电影就是该花这个钱。我也不要吃制作的钱,制作吃再多钱也没有我拍戏赚的多。”
同时,秦海璐也很珍惜自己在创投平台上的心情。“我是真的想站到创投舞台上,从头开始,感受做导演的每个步骤。我真的是有点紧张和忐忑的,这种非常难得的心情,应该会给我留下印象。”
对于秦海璐来说,“创投最终目的不是找钱,而是你的剧本会经过专业认识的选拔,剧本可以被证明是个可培育的项目。我想做这样的验证。”同时,她认识到,“约见环节可能是个未来票房的小缩影,我得知自己是第一波被约满我小惊喜。当然这不排除有人像看动物一样就为了来看看我。”秦海璐打趣一番接着说,“验证自己的关注度,业内投资人对你的兴趣度,对未来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最终,见了一票投资人后,秦海璐验证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一线做项目的人判断我这个片子的体量就是两三千万,后面再根据演员什么的来加预算,那就不是制作本身的部分。”
对于演员的选择,秦海璐坚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她做好了从头到尾培训白纸的准备,“附加条件我不排斥,但是我跟制片团队说,不管找什么样的演员,开机前十天,必须让我们不受干扰地呆在一起,逐场戏逐个表情的去排练。”秦海璐这次打算全身心扑导演,并没有打算自己演个角色。
对《白鹿原》遇冷并不意外
除了自身为片子做的准备,秦海璐也谈到了她身处这个行业的一些体会。
关于应该把盘子做大做小的困惑,秦海璐说是现在行业内导演们普遍都要面对的问题。“资本进入行业后,确实把中国电影做了类型上的丰富,影片和影院数量上的递增,需要大量内容支撑,但相对来说资本会忽略内容。今天中国电影票房没有那么火爆了,是因为之前资本制作的片子现在都上到台面上了,大家看到这个结果,就会更加警惕。”
秦海璐也打趣,“大忽悠太多了,所以来上海电影节创投嘛。现在基金什么太多,没有钱说自己有钱的人挺多的。去年片单发的几家公司倒了。有实力去推进的没几家。”,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曙光了。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忽悠完了撤了挺好的,总好过对电影十年二十年的伤害吧”。
在《白鹿原》中,秦海璐饰演仙草。
近期在电视荧屏上备受好评的《白鹿原》收视却遇冷,秦海璐说她并不意外。“作品的好坏不能用收视率和票房来判断,《白鹿原》这样的作品是能够留下来,十年二十年后还会有人能想到它,能留下来才是值得做的事情。白鹿原已经做到独树一帜,它蕴藏的东西不是所有观众懂的东西,它不属于快餐,不是爆款,但是经典款,随时可以拿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