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城市,在电影行业发展成熟之前就有长远的眼光,上海就是这样的城市。
1993年,农历癸酉鸡年。
在老上海的记忆中,这一年有两件事值得记忆,一条地铁线路,一个电影节。地铁是贯通这个城市经济腾飞的血脉;电影,则给了腾飞的上海一张文化名片。
2017年,走过25年历史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地铁10号线南京东路站举办了“光影筑梦纪念展”。上海的地铁和电影节,以这样的方式再次相遇。地铁的“四通八达”载着电影节的“五彩斑斓”,绵延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电影节也像地铁一样,成为这个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上海,国际制片人协会秘书长伯诺伊特·杰尼斯第有感而发:“今天大家看到的上影节的辉煌,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经历了20届,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1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构想最初发轫于1988年北京举办的“中国电影周”,那时候谢晋、吴贻弓等上海电影人心中就有了关于电影节的梦想。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同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同意。1993年10月,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199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定,成为当时全球9个A类电影节之一。
如果硬要说这一年跟电影的缘分,那么上溯一个生肖轮回,在1981年农历辛酉鸡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电影专家奖——金鸡奖。金鸡奖、金爵奖,以及其背后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最终成为从不同维度观照中国电影的两把标尺。
一个白手起家的电影节,部分办节资金来自企业和演员的捐赠,电影市场搭建在上海影城5楼的会议室里,展映单元只有8家影院、11块银幕……没有人能想到,这个从1988年就开始在上海电影人心头生长的梦想,25年后会成长为10天吸引40万观众的观影盛会,并以“亚洲、华语、新人”的办节品格对中国、乃至世界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1993年初夏,奥利弗·斯通收到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团邀约后,随即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上记下了电影节的举办时间——1993年10月7日至14日。作为一个初创的电影节,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包括评奖、展映、交易市场三大板块。第一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由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担任,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奥立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渚、香港导演徐克、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巴西导演赫克托·巴本科组成国际评委团。这样一个殿堂级的评委阵容最终从20部参赛片中评出了4项金爵奖、一项评委会特别奖,《无言的山丘》成为首部问鼎金爵奖最佳影片的电影。
“我伴随着电影节一路成长,电影节每年都在进步,今年更胜一筹”。2017年重回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无言的山丘》导演王童这样说。
《无言的山丘》导演王童亮相本届电影节开幕式
办一个真正与国际接轨的而不是徒有其名的国际电影节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之初的坚持。“在最初的几年里,我们依样画葫芦,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学习办节规范和习惯做法。记得我在参加柏林、哥德堡、香港等电影节时放弃了很多看片机会,钻在狭小杂乱的办公室里,操着不规范的英语问人家许多今天来看也许是十分幼稚的问题,比如Daily News该如何编撰……”吕晓明说。
高点起跳之后,往往是艰难的摸索前行。前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每两年一届,每年10月举行。到了1999年,第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形成了金爵奖评选、国际影片展映、国际影视节目交易市场、国际著名导演影片回顾暨学术研讨会四大板块。
时间走到200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办节时间调整为每年6月。电影节也从每两年举办一届改为每年一届。除去非典的延宕,走到今年刚好25年、20届。
3
从谢晋到吴天明,金爵奖走过了最初的8届,优秀的中国电影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艺术判断为金爵奖定下了最初的品位,成功地推介了《无言的山丘》、《仲夏夜之梦》、《求求你,表扬我》等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国内外优秀电影。
从吴天明到吕克·贝松,一个更加国际化的“金爵”时代开始了。
在任仲伦的记忆中,2006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走向国际化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电影节首次邀请外籍电影人出任金爵奖评委会主席。9名金爵奖评委会成员中,有3位曾经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初来乍到的吕克·贝松对中国电影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评奖之后,吕克·贝松专门参观了上影,钟情电影的他还热情地建议“上影”建设一个自己的水下摄影棚。
吕克·贝松在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年份,戛纳选择了一位中国人——王家卫担任评委。上海选择了我。两个国家在各自的电影节上交换导演担任主席,我相信这是一个完美的年份。所以,我到中国来了!”2017年重温首次执掌金爵的瞬间,吕克·贝松说。
那一年,吕克·贝松任主席、冯小刚任副主席的金爵国际评委团将金爵奖最佳影片和评委会大奖分别授予了德国电影《四分钟》和中国影片《天狗》。
之后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不断完善。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公布了“选片人制度”。2015年亚洲新人奖由“入围制”改“提名制”, 金爵奖增设最佳纪录片奖和最佳动画片奖2个奖项。此后,金爵奖又增设了国际短片单元,最终形成了金爵主竞赛、纪录片、动画片和国际短片四个评奖单元。
4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总经理傅文霞将2014年视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又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明确提出了“亚洲、华语、新人”的办节理念。明确的办节理念,给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自己的性格标签,也给了上海一个与戛纳、威尼斯、柏林并肩同行的通行证。
从这样的办节理念出发,通过升级的电影项目创投,首度设立的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提名制”的亚洲新人奖,权威的金爵奖搭建阶梯式孵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对亚洲电影新生力量的扶持和孵化。
“如果说此前电影节致力于优秀电影的引进、交流,那么明确亚洲、华语、新人的办节理念后,上海国际电影节更注重讲好中国故事、发展中国电影,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展示亚洲、华语、新人……”在傅文霞看来,从单向的引进、交流,到双向的互动、发展,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中国电影人的文化自信。
本届亚新奖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陈泽耀
“亚新出人才!”熟悉亚洲新人奖的人这样说。 宁浩、万马才旦、高群书,台湾的林书宇、伊朗的叶塔潘那、印尼的巴瓦尼……在这里崭露头角;贾樟柯、田壮壮、阿彼察邦、奉俊昊、林权泽……在这担任过评委。今年,评委会主席王小帅干脆直接说这届“亚新”可以叫板“金爵”……
时间回到2004年,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金爵奖之外,增设了亚洲新人奖。作为“金爵”之外的竞赛单元,“亚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奖中奖”和“亚洲新人挖掘机”。十余年来,亚洲新人奖始终致力于发掘和扶持亚洲电影新生力量,激活亚洲电影地域特色与多元活力。坐拥“金爵”和“亚新”两个竞赛单元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逐步形成了自身以评奖带动的梯次人才培养机制。
“2006年我带着《光荣的愤怒》第一次来上海就拿了奖,这11年我一共拍了4部电影,我对电影的标准也一直没有变,因为上海国际电影节让我知道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并且持之以恒。”曹保平说。
“别人帮我坚持自己的路,我也想帮助新人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今年的亚洲新人奖主席王小帅说。最终,王小帅和他的评委团将新一届亚新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和最佳摄影颁发给了马来西亚电影《分贝人生》。
5
“今年开票首日就买了30万张,现在已经40万了,40万张都是一张一张卖掉的,不包括一张招待票!”另一个傅文霞看重的事实是,以“金爵奖最佳影片”、“金爵奖最佳动画片”为片名的场次也都售罄。售票的时候,评奖结果还没有揭晓,观众买的是金爵奖评委的眼光。
金爵的眼光,是好电影,也是多年深耕厚植、不同于好莱坞制片体系的多元观影氛围。
六月的上海,影迷常常有这样的幸福。在影城电梯里遇见金爵奖主席,穿过大堂里看见创投的导师,拐到银星迎面而来的是“亚新”的评委……对于上海影迷而言,很多在电影字幕里滚动的名字都是真实、具体的,甚至于是司空见惯的。上海的影迷不会在电梯里求签名、合影,但他们会在每年长达500部的展映片单中,寻找自己“中意”的名字,然后用电影票投票。
吴觉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500部的片单在他眼中无外乎四大类,竞赛单元、经典影片、著名新片、自选新片。“经典不一定流行,所以才需要电影节的推荐,比如《阿尔及尔之战》《东京流浪汉》《卡拉瓦乔》;如果说官方推荐是奢侈品店,那么包括‘一带一路’单元,一些国家的国别展在内的自选新片就像一个跳蚤市场,有很多平时看不到的,古董级的好电影。”
常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片的影迷都知道“四眼老王”——电影节的排片人王佳彦。6月9日,王佳彦在微信里发了这么一条:一个人决定一场战役的好坏很有成就感,累,但我喜欢。希望今天不要给我打电话,每一分钟对我都很宝贵……”
作为一个完整服务电影节20年的老人,王佳彦还保留着拷贝时代的排片习惯,不重复场次、时间、地点。他希望更多的、来自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看到好电影,这也是电影节创立的初衷。
6
2008年,走过10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距离电影节开幕还有一个月,此前公布将出任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的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突然离世。如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协调一位有足够名望的电影节主席成了主办方面临的棘手难题。
王家卫在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
时任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主席的任仲伦拨通了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话,王家卫二话没说来到了上海。后来,“墨镜王”领衔的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评委团将最佳男演员和评委会特别奖分别授予中国影片《千钧一发》和男主角马国伟。马国伟是导演高群书慧眼挑中的一位非职业演员,也是第一位问鼎金爵奖影帝的中国男演员。初次登上领奖台的他难掩紧张局促,甚至在现场邀请导演高群书上台帮忙撑场面。
7
电影节是电影人的节日,但对电影之外的精彩和无常电影人也从不曾置身事外。25年光阴荏苒,给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很多次与历史同行的机会,也成就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扎根中国,观照世界的温度。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王家卫表达了对四川地震的问候,“在过去的一个月中 ,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能量,强烈的意志,看到了爱。要记住我们的脆弱,也要记住我们的坚强,记住这个灾难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它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可贵。”
也是在这一届,电影节组委会授予已故的英国著名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虽然未能如约执掌金爵,但是他收到了来自上海的尊重和肯定。
2008年奥运之年,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选择《筑梦2008》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
2010年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恰逢世博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为此组委会特别设立了“新中国60周年精品电影展映”单元,《乌鸦与麻雀》、《早春二月》、《渡江侦察记》等一大批代表新中国成立60年电影艺术成就的优秀影片集中展映。
世博之年执掌金爵的吴宇森曾经说,上海是世界文化交汇的桥梁,一方面可以结交好友,欣赏佳片;另一方面也体验了“世博”精神。
2012年6月16日,神州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的当晚,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启幕……
“一带一路”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联姻始于2015年。2017年,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特色板块,服务“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相关内容再次赢得了高度关注。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塔林黑夜电影节、格鲁吉亚国家电影中心、开罗国际电影节达成四方合作协议,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又与印度、罗马尼亚、希腊、以色列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5个电影节签订“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并通过电影论坛,分享各自的电影节办节经验,观众培养策略和市场推广机制。通过国别推介会,介绍本国电影产业现状及电影文化特色……
8
“电影节不是明星盛宴、也不是豪华 Party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新闻话题。电影节的本质是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才华的激发和人才的涌现……”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与产业升级论坛上 ,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
“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故事之外、总要说点什么才是电影;由此及彼,我们同样相信,欢聚之后总要留下点什么,才是电影节。”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上,手捧金爵奖最佳导演奖杯的曹保平说。
上海国际电影节又一次满足了电影人的要求,作为一个周期性提供观点、交锋的平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板块让电影节的每一天都人气满满。
“高质量的论坛,汇聚全球影人的智慧,汇聚全球影人的观点交锋,的确是电影节中少见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独树一帜。”著名导演贾樟柯说。
论坛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区别于其它电影节的一大亮色,板块设置的背后是组织者的务实和创新。9天的电影节,开闭幕式风光无限,中间几天难免冷落,搭建有质量的论坛板块,不但能延续热度,也是把脉产业走向的绝佳机会。冯小刚、于冬、李安等行业大佬在论坛上的经典语录都曾经瞬间“刷屏”。
今年的金爵电影论坛,在兼顾产业和创作平衡的大前提下,13场论坛从艺术创作、产业格局,文化传播、受众分析、电影人才等多个维度梳理电影,再次体现了电影节的创新性、敏锐性和前瞻性。
当然,9天的电影节开不出关于中国电影的所有药方,但13场论坛至少可以给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一个停舵、调整的机会。9天之后,让思考转化成路径,交锋沉淀出力量,这或者就是电影人期待的收获吧。
9
“我六岁半做童星,之后小武行、中武行、大武行到临时演员,后来到武术指导,演员,导演,整整53年,电影给我的太多太多说不完,到今天我还拼命拍电影,因为我爱电影。”这是成龙在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对电影的表白。也是在那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将在电影节设立常规板块——“成龙动作电影周”。
2017成龙电影动作周之夜氛围热烈
2015年成龙动作电影周正式亮相电影节。经过两届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开幕论坛、动作影片展映及评奖、成龙动作电影周之夜等活动在内的基本框架,今年的成龙动作电影周上,成龙宣布将成立中国电影家协会特技人工作委员会,在“钢铁人”评选之外,通过专业组织的成立给中国的动作电影人以更强大的保护。
10
你能想象吗,演员秦海璐以新导演的身份全程参与了今年电影节创投的各个环节,包括公开陈述、约谈,只为在专业的平台上验证自己项目的可行性。
这个被秦海璐和很多青年导演信任的平台创立于2007 年,当时叫“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和“合拍片项目洽谈”,它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的核心,也是电影节对有限开放市场的一次创新突围。通过创投,为电影与资本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新人成长。2012年,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首次以“电影交易市场”与“电影项目市场(合并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与合拍片项目创投)”的结构崭新亮相,此后又延伸出青年导演计划……
作为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电影项目融资活动,创投11年成功孵化了46部影片,其中包括2010年入围项目《追 踪》(李霄峰)、2015年入围项目《归去》(颜雷)、2016入围项目年《夏天只是一天》(李小江)、《好友》(杨平道)、《强尼凯克》(黄熙)和《甜美生活》(牛涵)等。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部门共收到来自21个国家的380个项目申请,30个项目从中突围,并在三天内共完成了690场洽谈会议。主办方还新增了“创投训练营”孵化教育活动,为已杀青的《好友》提供后期制作融资的特别推荐。
对了,开头提到的导演秦海璐的《一意孤行》作为青年导演计划的入围项目,最终成功拿下“万达特别关注项目”。
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看过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中的FOX2000纸墨光影,同样是纸墨和光影的联姻,今年的电影市场新设了一个“拍摄欧洲主题馆”和“拍摄图书”推介洽谈会,把版权交易纳入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了电影市场的交流、交易视野。
11
其实,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钟情的艺术形式,上海和电影九天的节日为什么格外让人着迷?
沿着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点自东向西,走过光陆大戏院、大光明大戏院、国泰大戏院等影剧院,走过昆仑、联华等电影公司旧址,走过阮玲玉、张爱玲、周璇、赵丹、上官云珠的寓所故居……类似连接历史与当下的路线本身是一个答案。上海电影人也有自己的回答——对传统的传承,对电影的热爱。
“我依然爱着电影!”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式上,汤晓丹的电影表白将闭幕式带入了高潮。那一年,恰逢中国电影诞辰百年。
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拿到终身成就奖奖杯,吴贻弓用电影诗人的语言表达了对他电影的热爱:“电影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梦,它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绚丽多彩、应有尽有。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从不拒绝任何人,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亲近它、喜欢它,从它那里获得应有的快乐,它也会毫不吝啬地告诉你,世界曾经、或者可能是这样的,人生应该或者不必是那样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电影。”
王家卫曾经问任仲伦,“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目标是什么?”
“当然是世界一流的电影节。”任仲伦说,“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希望能给中国电影带去更多的机会。”
“希望用我们发现的眼光,为中国的观众找到他们还不了解的好电影,告诉观众电影还有很多种可能,同时给电影人带去创作的启发,我想这就是电影节追求的目标。”傅文霞说。
如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走过20届。负责国际电影节认证的国际制片人协会秘书长伯诺伊特·杰尼斯第也为上海送来了他的祝福和期待,“20届你们值得骄傲,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国际制片人协会在亚洲认证的国际电影节,希望它能借助这个平台上更好地推广亚洲电影,并从其他州引进各类优秀电影。”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获奖名单
颁奖典礼现场
最佳影片
《三轮浮生》(菲律宾)
评委会大奖
《筹款风波》(伊朗)
最佳导演
马赛 皮耶普莱兹卡《我是杀人犯》(波兰)
最佳女演员
萨蕾 巴亚特《筹款风波》(伊朗)
最佳男演员
黄渤《冰之下》(中国)
最佳编剧
伊万 布洛茨尼科夫《哈尔姆斯》
(俄罗斯/立陶宛/马其顿)
最佳摄影
山陀尔 别尔克什《哈尔姆斯》
(俄罗斯/立陶宛/马其顿)
艺术贡献奖
《故障状况》(罗马尼亚)
最佳动画片
《至爱梵高》(英国)
导演:休 韦尔什曼/多洛塔 科别拉
最佳纪录片
《当保罗穿越大海》(德国)
导演:雅各布 普罗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