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远在“达利与电影艺术展”上
很多人熟悉达利的“软钟”、达利的“大红唇”,但或许不知,达利也是一位电影编导,他曾与布努艾尔合拍“超现实主义电影”《一条安达鲁狗》。日前,在上海,多位电影人莅临“醒着的梦——达利与电影艺术展”,其中包括著名导演吴思远。吴思远在展览现场寄语中国电影人:“中国电影为什么那么多烂片?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像力和艺术修养不够。希望电影人都能多看艺展,开阔眼界,做艺术就是要像达利那样天马行空,敢想敢做而不是墨守成规。”
超越现实的“一条安达鲁狗”
达利1904年生于西班牙。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位“当代艺术魔法大师”依然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世人的审美和生活。达利的作品曾陆续来华展出,每次均引起轰动。这次“醒着的梦——达利与电影艺术展”最为特别之处就是,将达利的版画作品与光影作品——电影,混搭在一起,在“跨界”中还原一个更为立体的达利。记者了解到,这次展览共展出达利的版画16幅,并在展场循环放映《一条安达鲁狗》以及迪士尼出品的达利纪录片。
达利编导的《一条安达鲁狗》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协调接合。有的评论者认为,影片的画面是对梦幻的模仿,具有象征意义,都可以用弗洛伊德心理学进行分析、解释。
策展人崔保仲告诉记者,这次展出的16幅达利版画均是达利亲自参与制作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有达利的签名,版画的颜色也是他亲自调配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作品的标牌写着“1/300”即意味着这幅版画一共制作了300张。“都是限量的。这些母版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批版画也极具价值。”崔保仲说。据悉,这批版画属于一名法国出版商,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利生命的晚期,他曾与达利一起共事,帮助达利出版版画。
艺术就是要天马行空特立独行
尽管展出作品不多,但每一幅作品都既天马行空又自然和谐,给人脑洞大开的神奇体验。有的作品是关于神话传说的,比如鲜花脑袋的太阳神,有的是关于梦境的,还有他著名的“软钟”系列……展览起名为“醒着的梦”,崔保仲告诉记者,“醒着的梦”直指达利最核心的艺术精神,受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影响,达利在绘画创作上比布列东等超现实主义运动发起人的“潜意识创作”更进一步,到达“深层现实”。
绘画与电影跨界展,崔保仲认为,美术和电影一样,也是大众的。长期在法国生活的崔保仲说:“在法国人的生活中,看展和看电影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达利,正是沟通这两个领域的人。超现实主义的精神是激发潜意识,让人回归本有的状态,认识真实的世界和自我。达利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摆脱后天的各种枷锁,让想像力保持天马行空的自由,并且关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电影和绘画在最起初的原理是相同的,即对现实的模仿与呈现。绘画通过二维平面方式,而电影则通过第四维度——时间的维度来或重现或模拟现实。达利通过朝向超现实的潜意识去理解和探索现实。法国的艺术院线电影一直延续了对内在的呈现,夹杂着思考。”
“美育”缺失致中国电影审美不高
著名电影导演吴思远也来到了展览现场。吴思远自谦说是一位“艺术爱好者”。他透露,曾买过朱德群的画,“之前投资陈逸飞的电影,亏了300万,陈逸飞很不好意思,画了一幅画送给我。”吴思远认为,“电影是娱乐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一定要独一无二,想像力至关重要。”在他看来,从事电影艺术工作,一定要多看展,多学习,开阔眼界,而不是为电影学电影,“你看达利多有想像力啊,做艺术,一定要感想。”
吴思远建议电影学院的学生一定要“开眼界”,“不能就电影学电影。”而正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缺乏美育,导致了现在毫无价值的烂片丛生。 “做导演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美。”吴思远说,“达利对电影艺术影响深远,著名导演希区柯克就深受达利影响。”吴思远认为,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美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民审美水准才会集体提高。”
本次展览主办方之一、上海锦兜云文化公司创始人陈俊君还透露,此次举行达利与电影艺术展,是对达利艺术和影视市场的一次试水。不久的将来,锦兜云将有计划地开发、推出一系列有关达利IP的影视作品,“不只是故事片,还有艺术片和纪录片。”陈俊君对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中国电影发展到这个阶段,我相信是时候百花齐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