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好电影不缺观众 《冈仁波齐》逆袭成票房“黑马”

《冈仁波齐》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同村的11个藏族人,一同翻越2500公里前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这11个人中,有可能会倒在路上的耄耋老人,也有身怀六甲的孕妇

一部无剧本、无职业演员、几乎无宣传的“三无”小众电影,却摆脱了过去“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众多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大片的夹击下,逆势成为票房“黑马”,这不仅是优质电影的胜利,更是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冈仁波齐》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同村的11个藏族人,一同翻越2500公里前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这11个人中,有可能会倒在路上的耄耋老人,也有身怀六甲的孕妇;有因杀生过多想赎罪的屠夫,还有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也怀揣各自的希望。

按照寻常的逻辑,由于缺乏足够亮眼的主角,这种群像、脸谱化的影片会是模糊的叙事,看完电影谁都不被人记住;而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又可能会变得沉闷、乏味,难以吸引大屏幕的观众。过去诸多类似影片,无论在题材还是拍摄手法上都费力不讨好,或者是费尽心思观众却不买账,或者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拿奖无数,国内关注者寥寥。

时长近两个小时的《冈仁波齐》之所以能够摆脱以上种种刻板印象,实现“叫好又叫座”的双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摆脱了浅薄的猎奇和围观,有的只是真实的记录:11名藏族人的艰辛苦难、路上的四季变换、漫长路途的温馨与挫折……平静的记录之外,观众也能在他们的虔诚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在2500公里路途的平淡中感受心灵的冲击。

尽管没有任何华丽惊艳的镜头,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电影对信仰的刻画,却未曾因此削减一分一毫。如小女孩坚定的眼神、屠夫让小虫子先爬过、众人面对积水继续叩拜前进,这些细节就像无声处的惊雷,直抵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虽然是个“三无”电影,但是制作团队并未有过一丝的轻松懈怠,导演张扬酝酿十几年,最后跟踪朝圣队伍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上拍摄近一年,说这部电影是“手工打造”的一点都不过分。从我个人的观影效果来看,影院里没人交头接耳也没人进进出出,甚至在影片结束后,许多人还坐在椅子上沉思着,可见影片的力量。

《冈仁波齐》定档为六月暑期档,该片电影所面临的困境显而易见,上映首日只有1.6%的排片量。然而,影片最终却依靠社交媒体上绝佳的口碑以及超高的上座率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空间,上映第七天票房突破了2000万,目前已经超过3000万。尽管这个数字在商业大片面前不值一提,但对于一部国产纪实片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

不独《冈仁波齐》,近期上映的纪实类国产电影《忠爱无言》《重返狼群》均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这几部影片,其成功秘诀均包括口碑换票房:观众自发在豆瓣、微信等平台上推荐,众多圈内人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这无疑是对国产优质电影的鼓励。

国产电影的质量屡为人诟病。有圈内人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而一些精心制作的作品却观众寥寥。《冈仁波齐》等的例子恰恰说明,永远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

小众电影逆袭成“黑马”,也再次证实优质的电影不会缺少观众。作为面向亿万观众的文化产品,电影必然要经历从“跟风猎奇”到“精神刚需”的磨砺。

当电影市场越来越丰富,影迷对影片质量也会越来越挑剔。为了赢得市场,相关产业资本会认真寻找优质题材,口碑佳片的生存环境将随之改善。这是艺术电影、纪实电影的“新希望”,更是国产电影实现口碑“逆袭”的好机会。希望文艺工作者们沉下心来,以“匠心”打磨,深耕作品质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