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开心麻花距离成为“中国话剧第一股”指日可待了。
6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开心麻花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6月16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并于2017年6月30日领取了申请受理通知书。依据规定,经公司向股转系统申请,公司股票自2017年7月3日起暂停转让。
2015年12月29日,开心麻花正式挂牌新三板后,估值达到51亿元,被誉为新三板“话剧第一股”。
挂牌新三板1年后,开心麻花曾在今年年初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准备好了在创业板上市IPO,拟聘请中信建投作为IPO辅导券商进行上市事项辅导工作。
开心麻花为何执着于成为“中国话剧第一股”?
开心麻花2014年、2015年、2016年收入构成
虽然挂牌新三板仅一年半时间,近两年开心麻花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了1.3亿元和7480万的净利润,但业内人士对于开心麻花冲刺IPO其实一直都是持悲观态度的。
首先,总票房14.42亿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占据了开心麻花2015年全年营收的50%;而票房仅1.73亿的电影《驴得水》则只占据了2016年全年营收的9%。也就是说,开心麻花目前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完全成型,持续盈利能力也尚待考证。
其次,自开心麻花宣布冲刺IPO算起,交易所登记受理IPO的企业就多达600多家。如果没有特殊处理,即使申请上市辅导,开心麻花“排队”的时间也可能会很长,至少也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加之证监会对于影视类公司的IPO 向来非常谨慎,因此开心麻花的“转板”之路一直都未被看好。
但开心麻花始终都是开心麻花,我们可以怀疑它是否具备长盛不衰的能力,但却不能质疑它不断创造惊喜的魅力。
主营话剧业务的开心麻花为何如此钟情上市之路?
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北京自由元素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由张晨、遇凯以及导演田有良于2003年共同出资成立。
2004年元旦,自由元素推出第一部由何炅、谢娜主演的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虽然票房惨淡,但张晨和遇凯还是坚持做喜剧,于是整个团队先后推出了包括《乌龙山伯爵》、《白日梦》、《旋转卡门》等20多部舞台剧。
2012年,自由元素改名为开心麻花;公开资料显示,开心麻花的主要业务是话剧、音乐剧和儿童剧的创作、编排和演出。但其实在电影《夏洛特烦恼》诞生之前,开心麻花除了话剧一直也都在尝试其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音乐剧、网络剧、小品等。从2012年到2014年,开心麻花连续4年登上春晚舞台,表演了5部小品。
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业务也越来越多,但以话剧为主的开心麻花还是缺乏一块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主营业务。开心麻花CEO刘洪涛曾对媒体透露,2012年创造了12亿票房纪录的电影《泰囧》让正在寻求转型的开心麻花感受很深。
严格来说,《泰囧》是电影《人在囧途》之后的一个IP深度开发,无论是喜剧创作本身,还是IP的开发运用,都刺激出了开心麻花在涉足喜剧电影方面的先天优势。电影《夏洛特烦恼》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转型,14.42亿的总票房成绩印证了开心麻花在涉足喜剧电影上的潜力。
总票房14亿的电影《夏洛特烦恼》被誉为2015年国庆档的票房黑马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夏洛特烦恼》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均来自开心麻花团队,但出于对电影制作的相对陌生,开心麻花方面选择了和新丽传媒、腾讯视频和万达影视共同投资制作这部影片。
据悉,《夏洛特烦恼》的制作成本仅2100万元,宣发成本也只有3000万元,但开心麻花最终却要和新丽传媒等分账《夏洛特烦恼》的14亿票房。
记者认为,开心麻花联手新丽传媒投资制作电影《夏洛特烦恼》,棘手的电影制作只是表象原因,除此之外,缓解投资压力以及分摊票房风险才是更重要的原因。而这一点,在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作品《驴得水》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猫眼电影资料显示,电影《驴得水》的出品方共有4家,除了大家熟悉的开心麻花、猫眼以及影行天下之外,还有一家名为北京斯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新公司。
北京斯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企业关系
企业信息显示,斯力文化成立于2014年6月,自然人股东中包括电影《驴得水》的两位导演兼编剧周申和刘露。并且,到目前为止,除了电影《驴得水》之外,斯力文化再无其它影视作品项目。
根据2016年国产影片票房收益榜显示,电影《驴得水》的成本仅1000万元,总票房1.73亿元,票房收益4700万元,收益率高达476%。而在开心麻花公开的2016年年报中,影视及衍生收入是2857万元,也就是说,开心麻花在电影《驴得水》的投资中占据了至少60%以上的比例。
坦白讲,挂牌新三板,融资数轮,估值已达50亿元的开心麻花应该满足了。但目前看来,开心麻花似乎并不甘于待在这个市场上,在申请创业板的公告中,开心麻花写到,“借助国内资本市场,抓住机遇,进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电影《驴得水》上映之后,导演之一的刘露在采访中透露,“一开始谈了一年多的投资,但带来的管控是我们接受不了的,我们要求创作上百分之百的自主权,因此走了两年弯路。”
如此看来,无论是电影创作本身,还是票房收入分成,开心麻花明显都希望掌握绝对的主导权,而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上市增强公司的现金流。
开心麻花IPO融资用图表
根据申报稿可知,开心麻花此次募资计划为7亿元,具体方面为戏剧项目拟用募集资金投入1.5亿元;电影项目拟用募资投入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由此可见,转型电影制作才是开心麻花执着于上市之路的根本原因。
拯救了不开心的开心麻花又能否拯救国产电影市场?
狄更斯在其代表作《双城记》中有句开场白,“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同样,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开心麻花进军电影市场这件事上。
首先,电影《夏洛特烦恼》的成功印证了前半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作为开心麻花挑战银幕的第一部大电影作品,《夏洛特烦恼》的身上有很多当下成功影片的专属标签:IP资源、用户基础、喜剧类型等。
到目前为止,开心麻花的手中共有25部话剧IP,除了《疯狂的石头》外每一个IP都是公司内部团队创作产生,而这些也都是最好的电影素材。电影《夏洛特烦恼》成功之后,开心麻花官方曾表示,未来希望将这些成熟的话剧IP都搬上荧幕。显然,对于开心麻花来说,未来这些IP的营收潜力是巨大的。
当然,也有观众表示,电影《驴得水》的上映已经证明,《夏洛特烦恼》的成功对于开心麻花是首例,也是个例。
我们不妨换个姿势看问题,电影《驴得水》虽然票房仅1.73亿,但它的投资制作成本却是目前电影市场少有的1000万水平,这也就使得它成为了2016年国产电影收益率最好的作品。除此之外,《驴得水》的豆瓣评分高达8.4分,相比于现象级喜剧《夏洛特烦恼》的7.4分,可以说在口碑上为“新人”开心麻花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一部是高票房之作,一部是好口碑之作,开心麻花接连两部作品都证明了自己向大银幕转型的潜在实力。
目前开心麻花推出的所有话剧作品可以说都是成功的,这些话剧的数百场演出为开心麻花积累了大量的观众,也为话剧改编电影累计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在IP大热的前提之下,对于一个IP越多的认知度才能带来更多的观影人群。
事实上,除了项目IP之外,开心麻花的另一大IP优势就是创作团队和签约演员。比如,从开心麻花创立之初就签约加入了的沈腾、马丽,以及逐渐拥有了粉丝基础的艾伦、常远、陈昊明等,这些演员可以说也具备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凭借电影《夏洛特烦恼》,沈腾以黑马之势摘获“2015金羊奖华语年度男演员”大奖
说完好消息就不得不说说坏消息了,也就是后半句的“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的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市场突飞猛进的一年,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电影票房达271.36亿元,占票房总额的61.58%。
但到了电影《驴得水》上映的2016年,整个电影市场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年初的时候各方预估全年票房至少超过500亿,但却最终仅为455.2亿元,同比增长4%.
可以说,电影市场的大环境也为《驴得水》的票房达到《夏洛特烦恼》的高度增加了阻碍。
从2017年上半年的电影市场来看,500亿将依旧是一个小目标。而开心麻花的加入,也不会缩短这个阶段性门槛的高度。更重要的是,每年主推一部影片的策略似乎并不足够让开心麻花在电影上面的营收达到一个快速增长的地步。
开心麻花能做的,或许只有以每年1-3部的话剧产出速度尝试制作出更多的电影作品。但是,电影又是一种风险相对非常高的投资,开心麻花是否具备一年产出多部电影的能力,仍然需要验证。
与此同时,对于开心麻花来说,如果转板上市成功,那么公司仅仅依靠原有的20多部口碑话剧内容产出相应的电影作品,远远是不够的。在保证已有的话剧和电影作品达到高质量联动的同时,开心麻花必然也要创作出更多的电影作品新内容,也就是新IP,以此反哺话剧本身。
最后,回归到开心麻花的主营业务——话剧上来。刘洪涛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舞台剧还是开心麻花的根本,肯定不会舍弃。”
目前的情况是,无论是拥有“中国话剧第一股”的开心麻花,还是隐藏在北京各个小剧场中的新一代创作者,他们的市场统一密集性的排满了一线城市的各个剧场。但现实是,无论是电影票房市场,还是话剧票务市场,都需要不断地向二三线城市下沉,以此寻求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