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文学素养缺失导致中国影视艺术上的“懒汉”行为屡见不鲜

近期,《白鹿原》、《深夜食堂》、《楚乔传》等多部改编影视剧的热映,将关于原著与改编作品关系的讨论引入白热化。文学或IP改编到底应该遵循原著还是发挥创意?

近期,《白鹿原》、《深夜食堂》、《楚乔传》等多部改编影视剧的热映,将关于原著与改编作品关系的讨论引入白热化。文学或IP改编到底应该遵循原著还是发挥创意?如何在尊重影视剧规律前提下进行改编?在我看来,这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文学与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学有文学的创作规律,影视有影视的创作规律。影视改编不尊重艺术规律,不尊重影视文本,不仅不会成为经典,还可能弄成谁都不喜欢的“四不像”。

文学改编成影视,必须让观众看到与文学的“不一样”,或是深化了文学主题,或是把文学意境形象化了,让影视高于文学应是改编的初衷,如果水平一样或低于文学,那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资源浪费。

但当下中国影视艺术上的“懒汉”行为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学精神、文学素养的缺失。影视不是文学,但影视的基础是文学,可以说没有文学就没有影视。文学需要人文关怀,需要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同样影视作品也需要人文关怀,也需要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对于电影而言,对人的关注和思考必须有好的故事作为载体。文学作品也要有故事,但电影故事的强度和力度比文学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电影还必须以电影化的方式,有智慧、有张力、有感染力地讲好故事。文学的意识流可以“漫无边际”,故事可以是散漫的。但电影故事不同,必须限定在两三个小时内结束,还得留有余地让观众思考,必须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电视剧也需要故事,只是电视需要多个故事相连,或一个故事里面还有故事,而且环环紧扣,情节必须合情合理。一句话,讲好影视故事更需要创作功力。

影视改编需要人文关怀,需要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曾拒绝将其《百年孤独》改编成影视剧,他曾说过,一流的小说常常拍不出一流的电影,一流的电影往往改编自三流的小说。其理由就是,文学经典已经家喻户晓,其故事其人物已经融入读者的血液,任何些许的改编观众都难以接受。相反,三流小说知名度不高,改编创作的空间较大,只要合理观众就能接受,更容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著的改编难度肯定最大,能力欠缺的编剧最好不要碰名著。近年来,影视市场是出现了改编热,但却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