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儿的一些乡镇,大家能与城市观众一样看上 同步首轮 电影。”谈起“家门口”的电影放映,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芭沟镇嘉阳煤矿职工胡林丽难掩激动。
2013年以来,四川省乐山市开始探索农村电影放映市场化,已建立多家政府企业合资建设的“城市影院”,帮助乡镇老百姓实现“电影梦”。实际上,全国不少省市也在积极探索提高农村电影放映的服务水平。
那么,当下制约农村电影放映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怎样能让农村电影真正走进千万农村百姓家?
“农村电影放映的供需问题很复杂。尤其是一些商业电影,不太愿意进入农村市场,就算进入的话也得等一段时间之后,供应节奏要慢很多。”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电视剧处处长胡荣强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对于农村人群来讲,想看新上映的影片可以不通过农村电影放映渠道。加之农村电影放映的硬件和软件不理想,对观众的吸引力就更为降低。“还有很多商业电影是国外版权,拿到版权很困难,而且我国农村与外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鸿沟,也增加了引进片子的难度。”胡荣强补充说道。
除了供需对接乏力之外,资金等支持力度不足也是制约农村电影放映的原因之一。在政府下发的放映补贴方面,我国各地均维持在200元左右,除去影片下载服务费、设备更新维修费等各项开支,平均每场次只能补贴放映员140元,不利于激发放映员的积极性,更难以提升服务水平。
由于政府支持资金欠缺,为节约成本,宁夏全区的335支放映队有的只能租车放电影,有的使用小面包车、三轮摩托车,还有的用大车将设备沿路入村进行放映。这使原本就不佳的电影放映条件进一步恶化,全区农村电影观影人数一度出现下降趋势。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宁夏农村电影场均观影人数最多为257人,最少只有35人。
农村电影放映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面对日益严峻的电影放映形势,为使农村电影真正走进千万百姓家,改变现状已迫在眉睫。
供给侧改革:标准化放映,选片权力优化
在宁夏广播影视服务中心农村电影监控总控室,每个放映点放映了什么电影、多少人观看、多少场次等都有实时监控记录,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工作人员都会及时核实并解决,有效杜绝了空放、不按时间放映、短时间密集放映等弄虚作假的现象。
这种标准化放映和监管措施在山东也得以实施,他们从人员、设备、片目等7个方面提出规范性考核要求。“重点突出映前宣传和现场规范这两个环节,这直接关系到观影群众数量的多少。”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延荣说。
山东省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服务监管平台负责人岳远记表示,各级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平台上实时监管,对发现的不规范或违规放映进行纠正;在放映结束48小时之内,对违规放映场次进行“作废”处置。“放映场次作废,也就拿不到补贴了。”邹城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朱言胜说。
“之前我还觉得老家村里放的电影肯定没人看,但来小广场连看了几场,令我很意外,放映的都是像《北京遇上西雅图》《大唐玄奘》这样的大片,乡亲们也很爱看。”在固原市原州区东红社区,打工返乡的“85后”杨晓霞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
为更好地对接农村百姓需求,在影片的选择上,宁夏以需求定供给,将选片权力下放,用内容吸引观众。宁夏广播影视服务中心主任王若鹏介绍:“我们一是及时将最新影片编印成《订片目录》和《农村电影快讯》下发到放映一线,群众可根据资讯自行选片;二是建立农村电影专家库,组织专家选片。”过去是“放什么看什么”,现在是“想看什么放什么”。
乐山还专门印制观影券,并张贴《放映信息公示》。观影券上有12个空白点,看过一场打一个孔,看满12场电影,村民可凭票参加年底的抽奖活动。《放映信息公示》则将该放映厅放映的电影场次、节目片名、放映时间等通过招贴画的形式公示,让村民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到放映厅观看,实现“电影菜单式”服务,村民由“被动地看”转变为“主动地看”。
不同地区的群众对电影的需求也不同。宁夏南部山区的海原县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当地根据刺绣和剪纸的地域特色,策划制作了《海原回绣》《海原剪纸》等科教片进行播出,群众反响热烈,还辐射带动了当地刺绣和剪纸产业的发展。浙江各地结合实际,建立起农村群众观影需求调查分析机制,杭州市富阳区以调查问卷形式公开征集观影需求,在放映《爸爸妈妈我爱你》后,不少群众对放映员说:“电影太感人了,看了之后,从内心感觉到以后对父母要孝敬。”
为解决农民工观影难问题,乐山先后建成19个城市数字电影广场,每年放映公益电影1300余场,观影人次达40万;还对全市70周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等实行免费观影,对城市低收入人群实行五折收费观影,对学生则实行15元票价观影,以解决特殊群体观影难问题,满足不同人群电影文化需求。
积极探索:公益与市场结合,推进商业化运营
《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由政府出资建立完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电影放映,不断改善农村地区观看电影条件,统筹保障农村地区群众观看电影需求。”
为加大对农村电影的支持力度,浙江省政府每年投入8000万元,建立包括财政补贴机制、流动放映网、影片发行网、监控统计网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动镇级影院建设,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截至2015年底,乐山市、县两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700多万元,建成62个乡镇电影放映厅,134个镇村级室外固定放映点,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观影条件。市中区棉竹镇副镇长辜靓笑着说:“老百姓普遍反映坐着看比站着看巴适,屋里看比在坝坝看安逸!”
“考虑到冬天比较寒冷,观众很难在露天观看电影,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室内放映点。”宁夏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黄洪乾如是说。目前,宁夏已建设农村室内放映点500余个,遍布全区22个县(市、区),覆盖农村人口152186户、616981人。这些室内放映点均配备了空调、坐椅、环绕声音响等设备,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冬季看电影难的问题。
此外,各地政府还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市场化,寻找公益与市场最佳结合点,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商业化运营。乐山鼓励企业经营,建成多家政府企业合资“城市影院”,固定时间承担公益电影放映,其余时间放映商业电影。同时,利用放映平台适度创收,采取放映公益电影前进行商业广告宣传、非放映时段将银幕架作为广告牌租借等措施,所得经费反哺公益电影。浙江则鼓励和吸引新的市场主体,通过改革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山东农村电影放映在省级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已经向福利机构延伸。2016年,“送电影进福利机构”活动放映电影故事片544部、4.5万余场。“这里的老人们已经二三十年没去过电影院了。”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老年公寓负责人袁敬华说,“有的老人向我反映,没想到在公寓里也看上了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