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下午,东方出版社《别来无恙》新书分享会暨“文艺现场”沙龙在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举行。著名电影人、编剧程青松,北影节策展人、电影学者沙丹以及《别来无恙》的主编安宕宕,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港片承载了一代电影人的汗水和才华,更承载了一代观众的记忆与青春。对于现在的青年观众,香港电影早已融入了基因当中。不论是小马哥的风衣墨镜、义薄云天,还是《笑傲江湖》的慷慨之歌,抑或是《东邪西毒》的喃喃自语,都已经成为无数观众认同的文化符码。毫不夸张地说,虽然生活在不同地域,但港片却是我们这代人的隐秘交集。
安宕宕携“开麦啦”编辑团队,以对港片的一片痴情,写就了这一本给香港电影的情书《别来无恙》。此书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引发了一波对香港电影的怀旧热潮。
谈到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安宕宕坦言,今年恰是一个适合重温旧梦的时间,作为一个香港电影的忠实粉丝和影评写作者,为了在这样一个时点纪念香港电影20年来的发展,就与几位同样热爱香港电影的同伴一道,挑选了20部优秀港片,对20年间香港电影所发生的一切加以梳理。
近年来“港片已死”之声不绝于耳。港片真的成为过去式了吗?香港电影之于华语电影市场,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地位?对此,嘉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程青松谈道,许多人认为,香港导演“北上”之后,“纯粹的香港电影”没有了,然而“纯粹的香港电影”到底是什么,也并不能用哪一种类型去框定它,它其实非常多元。“北上”之后的合拍片,从拍摄的场地到工作人员的构成,都已经融合了内地的元素,与过去的香港电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呈现了香港电影多元化的样貌。正如他的一位香港影人朋友所说的那样,“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香港电影就还在”,港片永远不死。
沙丹提到,从电影的发展史上来看,香港电影业从最初就与上海、东南亚其他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香港文化就是一种混合型的文化,因此才能呈现出多元的、丰富的城市文化肌理,这也是香港电影有诸多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香港电影从未停止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营养,香港电影数十年的积累,香港电影人不断求新求变的进取精神、对电影艺术的执著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
到了最后的提问环节时,读者朋友们都非常踊跃,几位嘉宾也非常详尽认真地回答了提问,讲到激动处甚至抢起了话筒。直至活动尾声,仍然有很多朋友举手想要提问,足以见得广大影迷对香港电影的关心与喜爱。活动在非常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新书介绍】
《别来无恙》
安宕宕 等著
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
时光可以逝去,但绝不应该被忘记,港片承载了一代电影人的汗水和才华,也承载了一代观众的记忆与青春。港片从未远去,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延续。本书梳理了1997年到2017年间的香港电影,披沙拣金遴选了近20部经典之作,以青涩但热血的笔,留住值得铭记的岁月。
20年,世事如棋。香港电影又不知经历了几多人事流转、江河变迁,其中千言万语,欲说还休。本书正是借1997年后的经典港片,对近来20年香港的社会文化变迁做一次梳理。我们将电影置入时间的长河,去探索电影的另一重意义:历史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