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微博上一则“电视剧里雷打不动的老梗(老套桥段),我已长大你还没变”的帖子戳中了70后80后的心声,现在电视剧的某些桥段和小时候看的没啥大差别啊——绣花特写必定扎手,女主角悲伤时一定会下雨……最神奇的是,“男主竟然不喜欢漂亮、有气质、有钱的女二,喜欢穷、不太好看、性格有缺陷的女一号!”想不通啊!扬子晚报记者就请业内人士来分析分析这些老套桥段“长盛不衰”的原因。
那些老套桥段
恶毒配角总能发现秘密
大热天的,宅在空调里追剧是暑假的最好打开方式了,那些年电视剧里的套路实在让人揪心——
“杀害我的凶手是……”紧要关头,挂了,凶手还要继续陪玩;喊着“别杀我,别杀我”,就一定会死;喊“你杀了我吧”,然后就死不了;坏人在临死的时候都会大彻大悟,向男主女主忏悔,得到原谅后嘴角带着微笑挂了;一个人快死了还废话连篇,另一个人就蹲在TA旁边说:“不!你不会死的!”却又不把TA送进医院;坏女人被揭穿都会后退一步,站不稳……
对于这些网友总结的桥段,大家脑补出好多熟悉的电视剧画面:主角说秘密的时候,恶毒配角总是能听到;无论多么健壮的人,打了下脖子后面就会晕倒过去;还有,每次逃走都会被东西不小心绊倒发出声音;撞到头可能会失忆,再撞一下可能就恢复记忆了!最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警察抓贼时,为啥大老远就要喊“别跑”呢?开场白是“有句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必定是说了,为啥不闭嘴呢?
古装总有“刀下留人”
古装剧的打开方式更奇葩。
中毒了,拿出一颗麦丽素解毒;女扮男装一定看不出,女扮男装扎起来的头发不小心散开,就会立即发现是女人;刽子手总是能等到“刀下留人”的那一刻。
还有主人公落魄必用桥段:某人可怜巴巴地走到包子铺前吞口水,直勾勾地盯着包子,此时老板就会吼道:“要买包子就给钱,不买就滚一边儿去,别妨碍我做生意!”生病则爱用咳血:只要拿手帕捂嘴咳嗽都会咳出血。被打耳光呢,必定嘴角流出一丝血。要是有娘娘被推倒,醒了要么检验有孩子了,要么孩子没了。
武打桥段里,最难死的当然是主角啊,每次坏人用剑指着主角头,眼看着就可以剧终了,结果就不砍下去,和主角聊天……现代剧同理,主角被枪击中心脏还能说上五分钟,路人被打到腿就挂了。
男女主角见面得是“欢喜冤家”
看个爱情戏码吧,标配是“男二是暖男,女二是心机女”。富二代就是不喜欢漂亮、有气质、有钱的女二,喜欢穷、不太好看、性格有缺陷的女一号!
观众心心念念“在一起”的人们,总是“在电梯门口擦肩而过,在路口转角擦肩而过,在各种地方擦肩而过”。当然,每一对相爱的情侣背后,都有一个狠心拆散的妈!恋人之间有误会了,“你听我解释!我不听不听不听!”被车撞就会失忆,谁都能记住只会忘了恋人。在男主自甘堕落时,女主永远是一个巴掌扇过去,然后男主就清醒了。当她扇的是如来神掌啊那么神!
最逃不过的套路是,如果男女一号在第一集就掐架,成了冤家,那结局肯定在一起了!第一集就在一起的情侣最后肯定会分开!对了,到底为啥永远在结婚当天抢亲,逃婚!不穿婚纱礼服美一下还不肯跑了是吧?
业内人士揭秘
网友总结得好不欢乐,陪伴大家成长的套路居然还在。来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开始时是“好招”,
用多了就成“俗招”
编剧杨骏表示,对编剧来说,有些内容是规律性的东西,表现女主伤心就会下雨,第一个这么写的人是“好招”,但用的人多了,往往就成了“俗招”。当然,有时候俗招也不怕用,关键看你怎么用,这里面体现编剧的匠心。“但现在确实有些不动脑筋的人,有的也可能是创作量太大,觉得有些细节也不重要,就用一些老桥段对付一下就过去了,这是懒人思维,不想把每个细节做精致。”
老桥段矛盾集中,
好操作还省钱
业内人士郑硕告诉记者,确实在电视剧创作中“套路”很难避免,因为众所周知,创新很难。为何一定要把主人公写成三角恋呢?因为好看,且人物关系集中,有经验的编剧在创作时既要考虑可操作性,也要顾全成本因素。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关注的还是情节好看,但天马行空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呈现在荧屏上,再加上还要看是否符合审查制度。换孩子、失忆、车祸、凶手是谁老也说不出来,这些用烂的梗还在电视剧里出现,就因为矛盾集中,观众买账而屡试不爽,于是成了套路。就像三十六计,也是套路,但是管用,有威力,但时间长了,观众口味又变了。编剧要想跳出窠臼,换包装换形式,也是挑战。
引发吐槽也是脑残剧
“营销”手段
编剧周劲翔对记者分析道,在新型的娱乐业态下,很多人热衷于弹幕文化,吐槽风行。因此,也不排除有些剧在创作时是故意要留下槽点,播出期间可以激发一些吐槽文章,引起关注,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从创作角度来说,在浮躁的影视剧生产环境下,为了赚钱,不少编剧没有太多时间去搞创新,把别人的经验移花接木拿过来就用,这样就出现了很多雷同。“这些话题的出现给我们一些警示,如何在创新中出新,不要全是山寨货,不接地气的东西。尽管电视剧属于大众娱乐产品,众口难调,但还是需要专业人员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