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波耶加,《底特律》
由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执导的新片《底特律》(Detroit),已确定将在2017年8月4日于北美院线上映。虽然《底特律》还未上映,但它已被看作是角逐奥斯卡最佳电影的种子选手之一。
该片讲述了1967年发生在密歇根州第一大城市底特律的那场骚乱,警察对一群年轻的黑人男子和两名年轻的白人妇女所施加的暴行,最终演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暴动事件之一。全片节奏紧凑,毕格罗以一种全新的戏剧性手法为我们重现了那段即将被世人遗忘的历史。
另一部被看作是角逐奥斯卡最佳电影的种子选手是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新作《敦刻尔克》(Dunkirk),该片自上周五上映以来,狂揽票房,好评如潮,并迅速成为奥斯卡夺奖热门。
《底特律》
《底特律》采用了一流的电影制作班底,尤其是在拍摄阿尔及尔汽车旅馆(Algiers Motel)中的场景时,参演人员众多,而且角色之间的行动交互穿插在一起,但却丝毫不混乱,条理清晰,扣人心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自然要归功于毕格罗的导演才华,却也少不了她在片中启用的一大批年轻演员的默契配合。
其中,参演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约翰·博耶加(John Boyega)在片中表现突出,代表了正义的化身,而参演过《荒野猎人》的威尔·波尔特(Will Poulter)也精彩演绎了邪恶的代言人。
此外,《底特律》的幕后制作阵容也很庞大,包括美术指导杰里米·辛德(Jeremy Hindle),摄影师巴里·埃克劳德(Barry Ackroyd),电影剪辑师威廉·戈登伯格 (William Goldenberg)以及电影作曲人詹姆斯·纽顿·霍华(James Newton Howard),他们也对影片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也有很多人觉得《底特律》可能不如毕格罗之前的两部电影。于2009年上映,由马克·波尔(Mark Boal)编剧,和毕格罗合作拍摄的《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六个奖项,毕格罗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的女性。
凯瑟琳·毕格罗,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女性。《拆弹部队》
此外,2012年上映的《刺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也提名了最佳影片,但是毕格罗没有再次提名最佳导演,这在当时颇受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影片开始那些欢快的场景与全片基调格格不入,整个影片143分钟太过冗长,以及影片中存在的许多不必要镜头等等。
而今年,毕格罗凭借《底特律》再次成为奥斯卡夺奖热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其选用的题材相关。这部影片的亮点就在于,借助人们对于警察暴力执法的关注,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影片本身的兴趣。
与之类似的影片《撞车》(Crash),2006年意外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就是选取了大众关注的焦点“种族歧视问题”作为主题,只不过《撞车》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洛杉矶,而且故事是虚构的。
而当今的美国,种族多元化的情况空前复杂,种族关系的紧张局势持续加剧,有关警察暴力执法的报道频发。这样的背景更加提升了人们对于《底特律》的关注和期待。
此外,2017年1月上映,由乔丹·皮尔(Jordan Peele)执导的《逃出绝命镇》(Get Out)同样聚焦当今日趋紧张的种族关系,这部影片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盛赞,好评如潮。对于那些关注种族关系问题的投票人来说,这部影片也将成为《底特律》夺奖的有力竞争对手。
《逃出绝命镇》
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对是错,但必须指出的是,过去人们曾强烈抵制白人导演制作有关于黑人重大历史事件的影片,其中最著名的影片包括:罗伯·雷纳(Rob Reine)导演的《密西西比的鬼魂》(Ghosts of Mississippi)、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导演的《断锁怒潮》(Amistad)。
虽然奥斯卡评审团成员在过去两年经历了很大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奥斯卡长期以来的电影评审标准也会随之改变,尽管这份标准往往存在着偏差。在他们看来,或许《底特律》与《稻草狗》(Straw Dogs)之间存在着更多的相似之处,而不是更接近《月光男孩》这样的影片。
而作为梅根·埃里森(Megan Ellison)亲自参与制作、安纳布尔纳影业(Annapurna Pictures)发行的第一部影片,人们对《底特律》更添了一份特殊的期待。适逢底特律骚乱发生50周年,毕格罗又一向善于处理这类严肃的政治题材,这必然也将成为《底特律》夺奖的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