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国内电影市场整体遇冷,却有几个出乎意料的高潮。先是三年前让武侠片爱好者眼前一亮的《绣春刀》拍了续集《绣春刀2·修罗战场》,获得了比前一部更好的票房和口碑。后是一举摘下中国最高电影票房桂冠的《战狼2》在全国范围内点燃观影和讨论的热情。这两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影片有两个共同点:其一,均是此前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成功影片的续集;其二,均有非常鲜明的类型特征。因此,对于它们的成功,作为“系列类型片”的原因不可忽视。
所谓系列类型片,其实是好莱坞最为成熟的一种内容生产类型。所谓“系列”,旨在突破单部电影时长与叙事容量的局限,延长影片的生命周期,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影片人物及故事的产业与文化价值。所谓类型,则指按照一定的行业成规对影片进行分门别类的生产,使影片在拥有更加明确的观众群体指向的同时,实现对各种类型的深耕细作。
在具体的产业运作中,系列片与类型片往往是相互结合的,如“速度与激情”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等等。其优势不言而喻:既能促进制片行业的分工,又能培养一大批忠实观众,从而以相对低的成本产生最高的效益。
所以,当观众讨论《绣春刀2》精致的画面与细腻的动作设计时,当人们评述《战狼2》的爱国主义与硬汉气质时,他们实际上也是在体验电影的系列类型化生产带来的好处。而那些将两部电影的成功简单归结于个体的某种情怀的观点,其实忽略了产业的因素在这个行业中所起的作用。
并非要否定电影创作者的个体劳动在电影产业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毕竟一切产业都是由人构成的,离开了人,一切都无从谈起。但很多时候,是成熟的产业规范指引着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所以,无论出于繁荣市场还是繁荣文化的目的,我们都应当欢迎系列类型片时代的到来,并呼吁市场经济的法则在文化行业受到更多的尊重。作为所有流行文化门类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电影业,理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