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爱奇艺首当其冲 影视行业能否就此“净化”空气?

近日,爱奇艺以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的“刷量”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500万元。

号称播放量过400亿的《楚乔传》一直在风口浪尖。

近日,爱奇艺以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的“刷量”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500万元。但目前,爱奇艺方并没有披露该杭州公司究竟为哪些影视剧刷过量,而是正在低调处理这件事。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例因“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

其实,近年来,“刷量”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苗头。先是电影行业出现票房注水、幽灵场现象;接着便是电视剧行业动辄上线破亿、收官破百亿的惊人数据如刚刚结束的《楚乔传》播放量破400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309亿、《欢乐颂2》播放量达252亿。有业内人士曾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当下大多数播出的热门电视剧都存在一定的‘刷量’现象。

那么,究竟当下播出的热门电视剧是否真的如其所说存在大量的数据造假问题?“刷量”这门背后操作的生意具体是如何展开的?谁又是这场操作背后的最大受害者?

大数据时代的悲哀:

“刷量”已成业内公开的秘密

自2016年网络剧《老九门》在视频网站以破百亿的播放量成功收官后,影视剧市场便正式踏入百亿时代。在今年上半年,这种空前绽放现象得到了近一步发展。先是《欢乐颂2》以267亿播放量圆满收官,接着《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两部大剧纷纷突破300亿播放量大关,随后赵丽颖主演的《楚乔传》便以400亿播放量刷新国产电视剧最高纪录,成为新一代流量冠军。

对此有大量业内人士提出质疑,认为当下的影视剧市场存在大量“数据造假”现象,并且就当前动辄三四百亿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目前中国人口已达到14亿,这意味着每人每天需要观看30集;而从整个全球人口角度计算,每人每天则需要观看7集。对此,编剧汪海林还曾发微博进行调控:“牛逼,全地球哺乳类动物,一只看一遍《楚乔传》!”

此外,除去播放量数据“对不上”以外,在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多部电视剧都曾出现了“买热搜“现象。如《楚乔传》在播出期间,播放量破400亿的新闻一直位居微博热搜榜第五。而关于“新浪微博热搜第五”的故事,也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默认的广告位。《楚乔传》上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唐荣耀》等上半年热播剧都曾在此出现。

在今年爱奇艺搭建的100人团反作弊团队的报告中有组数据很好的揭露了当下的“刷量”情况。据爱奇艺报道:自2015年后,影视剧“刷量”现象大肆增长,绝大部分情况都出现在一些热门剧和自制剧身上,甚至有一部剧超过90%的数据都是盗刷产生的。

“数据造假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在刷量,我们也只能更着刷,不然会被比下去,那就会牵扯出很多的利益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某业内人士张某对此业内现象做出解释。

其实,对于业内“刷量”现象,本质上是希望制造出内容曝光的效果,用于带动更多的真实用户,或者获取内容投资方的认可。但这背后折射出的逻辑却是“业绩观”:观众爱看——资方可投——制作方组局——编剧按要求创作——播出平台和制作方保证点击量——数据好看,向资方交差——出去炫耀,忽悠下一个资方。

这也就是造成“刷量”现象普遍存在的真正原因。片方会把数据当成炫耀的资本,看的人多、收视率越高、点击率越多就说明该作品“火爆”;宣传方则认为数据能够证明一切,播放量越高往往能够为其作品更好的宣传;而制作方则把数据当成是下一次拉赞助的资本。从而造成了这种行业陋习在业内肆意增长的腐败现象。

数据造假背后:

灰色产业链的自然形成

事实上,网络流量造假现象不仅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还是不少业内人士暗箱操作的“潜规则”,不仅各大片方、制作方、宣传方对此偏爱,就连作为播放平台的视频网站也参与其中,甚至占据重要比例。

对于这些网络视频而言,播放量、评论数、点赞数、榜单排名是衡量影片质量和上线效果的直观因素,正是因为这个评判标准,网络视频才渐渐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视频刷量”。而这种暗箱操作,同样是得到了各大视频网站的默许,不仅是播放数据不景气的剧集如此,就连一些原本具备播放实力的影视作品也走上了“刷量”之路。

因此,当面临强大的市场需求时,市面上便开始渐渐滋生出大量的专业“造假”平台。打开百度或者淘宝搜索“视频点击率”等相关字眼,你会发现下面出现相关产品多达十页。而在淘宝中,经过统计得出,成交量排名靠前的店家多数在2015年完成注册认证,每月的成交量少则几十单,多则五六千单。

至于,刷量的流程已经完全高度程序化。这些淘宝店主按需要刷的数量拍得总价,然后发去要刷的视频链接就可以完成。之前有媒体报道:一个需要刷至2亿播放量的视频大约需要花费近2万元人民币。如若按此价格进行推算,一部播放量达400亿的电视剧,则需要花费近400万元人民币。

如此看来,数据造假的成本非常昂贵。那么,视频网站乃至片方们为何对此乐此不彼呢?原因在于,刷量的商业模式是片方与广告商签了点击量的对赌协议。如若点击量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达标,片方将会损失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平台也希望数据好看,很多观众之前对一个网络视频不愿意看,但发现它点击量高了,就可能愿意来看。

正因如此,“刷量”行为才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地下产业链。毕竟与昂贵的“造假”成本相比,一部剧所能带来的附加商业价值才是制作方真正追求的姘头。

爱奇艺首当其冲,

影视行业能否就此“净化”空气?

针对此次爱奇艺正面起诉刷量公司要求其索赔500万元的事件爆发后,不少业内人士发声:影视行业的虚假现象终于得到揭发。尽管该案件目前仍处于尚在处理当中,且不知输赢如何。但其态度远远大于结果。

从面前国内电视剧市场发展状况来看,每年都有着近500部电视剧被输送至市面上,而这当中“数据造假”的作品不计其数。如果单从电视剧市场收益角度来看,其背后产业链也已形成完整的闭环模式。播出平台、演员、网络平台、制作公司、发行公司、数据公司、广告公司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从中受益者。

不过,随着刷量现象肆意增长之后,这些所有的受益者也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转变为受害者。因为“假的永远真不了”。而在这当中,最受到影响的则是我们普通观众,我们既没有办法参与到这场资本游戏当中挣得一毛利息,也不具备制作影视这门艺术手艺活,只能沉浸在虚假数据所带来的“萎靡”环境当中。

尽管目前爱奇艺视频网站首当其冲,意图为行业内萎靡现状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但由于这种方案手段太过“轻柔”,因此并未达到显著效果。再加上,此前腾讯视频也曾尝试上线了“每个视频实时在线人数”公开监管方案,但最终效果却演变成刷量的照妖镜。根据检测,一些网大在观看高峰期时段人数不多,反而后半夜迎来播放高潮。

因此,影视行业想要真正做到空气“净化”,单靠视频网站的首当其冲,显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有业内相关人士对此提出方案,希望能够适当考虑《刑法》惩处的主张。毕竟在多方措施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提高犯错成本大概是警醒业内人士最好的办法。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