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小鲜肉”失灵 是否意味着未来影市将重新审视“粉丝电影”的位置?

在中国演艺圈,一直存在这样一条鄙视链:实力派占据行业制高点,偶像派分居下游。但随着国内造星模式升级,粉丝经济崛起,那条曾经等级分明的“三八线”已经模糊不清。

《小时代4:灵魂尽头》剧照

在中国演艺圈,一直存在这样一条鄙视链:实力派占据行业制高点,偶像派分居下游。但随着国内造星模式升级,粉丝经济崛起,那条曾经等级分明的“三八线”已经模糊不清。

2013年,随着郭敬明导演处女作《小时代》狂卷近5亿票房,击败《速度与激情6》、《007:大破天幕杀机》、《侏罗纪公园》、《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等好莱坞大片,跻身当年内地最卖座电影排行榜前十,除了再次印证90后票房市场的巨大容量,更将一个全新的电影运作模式展现在众人眼前。

“具备一定粉丝基础的原著+以高颜值著称的鲜肉小花”,这种依靠IP和流量支撑起来的电影类型,被业内称为“粉丝电影”。有了《小时代》系列的巨大“成功”,不少复刻此类模式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当中不乏制作草率的“圈钱”电影,更有许多国内外顶级导演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鲜肉”元素。

一时间,流量明星成了众多资源追捧的对象,近几年更与重工业电影概念结合,企图谋求更大的市场。但“粉丝电影”口碑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到了今年暑期档,小鲜肉扎堆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理罪》、《鲛珠传》、《建军大业》等电影,不仅口碑持续走低,票房上也集体垮台。反倒是“老腊肉”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杀出重围,除了以50亿票房打破纪录,更带热了整个暑期档的电影大盘,创造了900%的超高回报率。

“小鲜肉”失灵,是否意味着未来影市将重新审视“粉丝电影”的位置?

是谁开启了“大IP+小鲜肉”的霸屏时代?

提起“IP+小鲜肉”模式的开山鼻祖,还要属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用电影票房吧网友的说法,其特色就是“由简短的台词串联起散文诗配画与音配画而成的全新的类型电影”,剧情不再是基石而只是作料。当年该系列的主演除了柯震东是实实在在的电影咖之外,其他人此前并没有什么拍电影的机会,甚至很多人都是通过郭敬明才将脚踏进电影圈。

其中,林萧的扮演者杨幂此前只在电视圈名声鹊起,而顾里的扮演者郭采洁也只是在台湾演艺圈不愠不火,剩下南湘的扮演者郭碧婷和唐宛如的扮演者谢依霖,在此之前甚至完全不会演戏,二者社会角色分别是模特和综艺明星。但在《小时代》系列爆红以后,她们则分别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杨幂的颜值、郭采洁的气质、谢依霖的综艺感和郭碧婷的模特事业,都被《小时代》系列中夸张的长镜头、高级的美衣华服以及文艺感十足的台词放大到极致。截止到目前为止,《小时代》四部曲的票房成绩分别为:4.83亿(折纸时代)、2.96亿(青木时代)、5.22亿(刺金时代)和4.88亿(灵魂尽头)人民币。

相对应的,这四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分别为:4.7分、4.9分、4.3分和4.6分。

然而,低口碑并没有影响这一电影模式的崛起,不少影视公司纷纷效仿。甚至蜚声内外的“大导演们”,也开始在自己的电影中为小鲜肉们留有一席之地。包括管虎的《老炮儿》,就邀请了吴亦凡和李易峰出演重要角色;周星驰和徐克的《西游·伏妖篇》也是吴亦凡和林更新挑大梁;而国师张艺谋更是深谙此道,早在《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就曾邀请歌手周杰伦饰演男二号,而到了《长城》中,更是将流量小生悉数搬上荧幕。

很显然,国内大部分导演并未完全向“大IP+小鲜肉”的运作模式低头,流量明星在他们的作品中还都难以扛鼎,充其量是个边边角角的装饰性角色,或者干脆成为人肉背景板,但面对“粉丝的呼声”他们也并未无动于衷,这至少证明,这一模式的影响力确实已经渗透到行业的各个层次。

重工业概念加持下的“粉丝电影”破局无望?

在今年暑期档,背靠流量明星刷票房的做法开始陡转直下。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暑期档“小鲜肉”作品的量级和票房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缩水。鲜肉阵容上,只有欧豪、彭于晏、杨洋和李易峰还活跃在大荧幕上。但无论热议度还是口碑,风头正劲的依然是吴京、廖凡、张震、王千源等“老腊肉”。

票房上,“小鲜肉”电影也大多没能完成票房目标。据网络大电影报道,《建军大业》曾一度喊出16亿票房,《鲛珠传》的制片人更是豪言“至少20亿”,而杨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光线秘密8亿保底。但截至目前,这两部影片票房分别为3.8亿和5.3亿,《鲛珠传》虽然是新片,但目前排片仅剩0.7%,票房才刚刚破亿。

在这些电影口碑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先前喊出的票房目标已经成了痴人说梦。

观察去年的电影市场,吴亦凡和鹿晗等“小鲜肉”尚能掀起不小水花。今年杨洋、李易峰担当大任,“小鲜肉”却已风光不复。其实今年小鲜肉主演的电影还呈现出一个特点,重工业类型片的卖点和视效场面的风头似乎要盖过“小鲜肉”本身,粉丝电影不再以小成本青春言情题材为主,而是逐渐向大制作靠拢。

例如在《建军大业》中,真正具备“顶级流量”的小鲜肉担任的角色并不突出。反而是作为一部青春版的“献礼片”,影片的大场面镜头和“港片基因+主旋律”的多元卖点占比上升。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悟空传》等影片,在视效场面和成本投入上也足以媲美主流电影咖主演的重工业大片。

例如《悟空传》中特效镜头就多达1750个;《三生三世》中也有进95%的镜头由特效完成。而《鲛珠传》中则有近两千个CG镜头,从前期设计到最后完成,一共花了将近两年多时间。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大IP,为了迎合粉丝,鲜肉电影也越来越愿下本钱,重工业电影概念和密集的特效镜头已然成了“标配”。

但强强联手却并未取得应有的商业成功,对偶像演员而言又将意味着什么?

市场进步倒逼行业自律,

是时候戳破“鲜肉经济”的泡沫?

重工业电影模式的加持于“小鲜肉”而言本是一种信任和托付,但无奈大佬们押错了牌,和粉丝们各自抱团的消费水平相比,他们对中国观众的力量显然“一无所知”。粉丝买单并不意味着观众也愿意买单,随着越来越多“鲜肉电影”和“小鲜肉”本身的负面新闻被爆出,这些年轻的偶像正在用当初自己成名的方式为现在的事业画上句号。

如今的年轻偶像,成名大都靠两点。一靠颜值,二靠人设。从郭敬明《小时代》系列掀起大众对颜值的盲目崇拜至今,娱乐圈对颜值的追捧已经发展到病态的地步,“特点”和“灵气”不再是艺人选拔的着重点,能拍出好看的画报才是王道。作为演员也毫无专业水准可言,他们大都是工业化造星模式打磨、团队精心包装下的“产品”。

资本一茬接一茬收割着年轻的偶像,当容颜老去,“鲜肉们”会过气;当“人设”坍塌,“鲜肉们”也会过气,他们的火爆如同短暂绚烂的烟火,易逝而又脆弱。从“韩庚”到“吴亦凡”,都曾是韩国造星模式下红极一时的“宠儿”。如今韩庚已经跌落神坛甚至销声匿迹,吴亦凡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从年初宋方金卧底横店,爆出鲜肉演员轧戏、不敬业、耍大牌开始,关于“小鲜肉”的负面新闻就从未停止。从不背台词的“数字小姐”到抠像、P图、狂用替身,“小鲜肉”越来越成为“烂片”的代名词。今年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又被爆出杨洋粉丝锁场、控场甚至偷票房的嫌疑,更让鲜肉电影陷入争议。

不仅电影领域“小鲜肉”在退烧,电视剧领域也对作品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年初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刷爆朋友圈就可以发现,年轻观众并非美丑不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众鲜肉小花主演的大IP剧《海上牧云记》、《将军在上》等遭到退片的传闻。可以预见,今天观众会比行业进步更快,观众的变化又会倒逼行业自律。

当市场越来越成熟,依靠“打擦边球”圈钱的做法也会无处遁形,或许是时候戳破“鲜肉经济”的泡沫了。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