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比较不同年龄层偏爱的科幻片发现,00后偏爱“爆米花”大片,最爱《变形金刚》;90后、80后以及70后,因为年纪阅历的原因,开始对《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这样的硬科幻产生兴趣。
科幻!元年?9月6日,由北京新传智库研究院制作的《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发布。该报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聚焦于科幻片的成败得失,通过市场分析、受众调研和具体案例剖析透视科幻片的创作规律,进而帮助科幻片市场进行风险管控。
活动现场,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主任司若,北京太合娱乐总经理张逸松、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詹想、马来西亚导演赖怡良等业内人士就中国科幻电影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大多是好莱坞进口片吸金,中国科幻片外因在进口片争夺市场,内因在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成绩堪忧。
自2010年先后上映的《未来警察》《全城戒备》等4部影片收获不错成绩后,国产科幻片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零的边缘;2015年以后,相继有《时光大战》《东宫皇子》《食人岛》《蒸发太平洋》和《逆时营救》上映,国产科幻片的市场表现才相对以往有上扬之势。反观进口科幻片的市场表现则往往以碾压之势霸占市场,《阿凡达》《变形金刚》《星际穿越》都是获得较高票房和口碑的,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外因: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 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内因: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调研比较不同年龄层偏爱的科幻片发现,00后偏爱“爆米花”大片,最爱《变形金刚》;90后、80后以及70后,因为年纪阅历的原因,开始对《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这样的硬科幻产生兴趣,其中,作为看好莱坞大片长大的一代,78.95%的80后科幻片观众表示曾为《阿凡达》贡献票房。
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广为知晓的科幻大片,还有一些影片,科幻片观众对其偏爱程度排名相对靠后,其中包括豆瓣评分7.6的《前目的地》和评分8.0的《云图》,还包括原本数量上就占劣势的几部国产科幻片。
对喜爱科幻片的观众进行深访发现,已不同于学界以往对于观众的认识(学界曾一度认为,中国观众单纯觉得外星人即科幻、3D即科幻),现在的科幻片观众表示更关注科幻片表达出的高概念的科学构想和震撼心灵的视效奇观。但是当追问最喜欢的科幻片时,很多观众给出的答案并不是科幻片,而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片,分析认为,中国的科幻片观众对科幻类型辨别并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