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德艺双馨”越来越被广大演艺工作者视作最高行为准则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粉丝经济”势头迅猛,当红年轻艺人自然被视为“吸金法宝”,成为制片方抢夺的对象。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粉丝经济”势头迅猛,当红年轻艺人自然被视为“吸金法宝”,成为制片方抢夺的对象。然而,部分“小鲜肉”一夜爆红后就迷失了自我,拿着天价片酬,却不认真拍戏、耍大牌,甚至有的演员大部分镜头都是替身完成……种种不敬业、有失职业道德的问题引起诸多不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要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尽管社会各界对演艺人员“德艺双馨”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德艺双馨”四个字已被写入法律,但仍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的指挥棒下,“德艺双馨”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很难与商业利益平衡兼得。事实真的如此吗?当今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哪种类型的明星,才是百姓真正需要的?

不久前,编剧宋方金一篇名为《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的文章在网络上传得火热。在参加某脱口秀节目时,宋方金也毫不避讳描述了“替身”和“抠像演员”当道带来的尴尬。“制片人说找到一个演员,但需要用替身。说需要‘手替、文替、武替、臀替、胸替、腰替和锁骨替’。我当时倒吸一口冷气:这不是要替身,这是要‘化身’。”

其实宋方金清楚,当下影视圈“粉丝经济”正盛,“流量明星”成了包括投资方、播出平台等各方的盈利保障。没有个把小鲜肉出镜,去各种推介会上提案都成了难事,于是五花八门的接戏条件开始出现。

今年两会时“德艺双馨”作为热词被频频提起。陈凯歌导演的一段言论,更是广为流传:“能不能做到德艺双馨?‘馨’就是芳香,让一个人在艺术和品德上都很芳香确实是很难的事情,标准很高。但至少应该自律,不应该臭。”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演艺人员作为公众人物,社会关注度高、样板性强、影响面广,因此对他们的道德要求,必然要高于常人。公众人物也是文化载体,专业艺术水平和道德作风都会对公众产生广泛影响和感召力。如果作为典范,会对社会风气向上向善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尽管对演艺人员“德艺双馨”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这四个字已被写入了《电影产业促进法》,但仍有观点认为,在资本的指挥棒下,“德艺双馨”最多就是句口号,怎能与商业利益兼得?

今年夏天,一部电影彻底颠覆了上述理论。从7月底上映,《战狼2》只用了20多天时间就突破了50亿票房。作为影片的编剧、导演,吴京说,拍电影就像做人,越真诚得到的回报越多,即便以前不红,以后也会红。也正因如此,吴京认为,优秀艺术创作与资本追求回报的核心利益并不相悖。“学会如何利用资本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让资本达到目的,其实不相冲。中国电影在进步,市场开始慢慢趋向成熟。我们该学会如何让大家受益,如何让资本支持那些有理想的导演完成自己人生观的表达,这需要方法,不能永远只是图快钱。”

80后、90后作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对《战狼2》的青睐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口味绝非肤浅、低俗,绝非崇洋媚外,也绝非华而不实。德艺双馨、弘扬正能量的时代作品,越来越被市场追捧。而“德艺双馨”这四个字更是越来越被广大演艺工作者视作最高行为准则:

侯勇:德艺双馨,德在前、艺在后。先做好人,才能再做一个好演员。

赵薇:在艺术上对人本身和职业道德都有很高标准。

杨洋:受益匪浅的一句话。想演好戏,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除了依靠从业者的集体自觉,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也应对演员经纪人提出一些管理要求。眼下我国缺乏对演艺经纪人的考核门槛,从业者鱼龙混杂。广受诟病的明星天价片酬或多或少都与部分演员经纪人有关。饶曙光表示,首先要有顶层设计、制度性的安排,比如对明星高片酬设置明文限制,要给经纪人设置门槛,有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法律要求。

饶曙光认为,应坚持“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代会上提出的“四点希望”,增强文化自信,按照历史的、人民的、美学的、艺术的标准,建立一个科学的影视评价体系。过度追求眼前的效益会丧失长期和根本的利益,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绩、真正塑造出人物、真正拍出有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品,才能真正带来更长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点无论是7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三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是作为原则性的根本问题提出来的。为人民创作,这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文艺工作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艺工作整体上与人民的需求、时代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和影视文学作品。但对于近些年泛起的“市场奴隶”的沉渣,我们依然需要保持警醒:个别文艺工作者调侃崇高、丑化英雄、是非不分、炫富摆阔,甚至吸毒嫖娼的失德行为,频频见诸网络。粗制滥造、量多质次、脱离时代与人民的文艺“垃圾”依然普遍存在。

以丑为美,以臭牟利的风气背后是没有搞清楚我们的文艺工作要为什么人服务这个问题。文艺作品要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文艺工作者应该多创作一些温润人民心灵的精神食粮,少制造软化人民骨头的精神鸦片。

市场和资本是手段,不是目的。它们是文艺作品借助资金支持以换取人民满意、市场认可的手段,而不是文艺作品以牺牲社会效益换取巨额利益的摇钱树。那些醉心于票房片酬点击量的人,那些热衷于埋头制作玄幻穿越肥皂剧的人,不妨抬起头来,多看看路,多环顾一下自己所处的时代,多用笔头、镜头去关照身边的人民群众。

时代需要扎根人民的作品,人民需要讴歌时代的明星。“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那些眼里有且只有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注定要为时代和人民所抛弃。而那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必将拨开历史风尘、穿透岁月篇章,不朽于时代和人民。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