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首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Beijing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简称BISFF)将在北京启动,11月10日-20日在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CHAO艺术中心、法国文化中心、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目的地酒吧(DESTINATION)、激发研究所(IFP)、摄影笔(CAMERA STYLO)、乐空间、Fruity Space等场地进行放映和展览。
此次BISFF由丁大卫与李媛媛共同策划,作品选择上兼具广度和深度,创作者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波兰、捷克、瑞典、丹麦、荷兰、黎巴嫩、墨西哥、匈牙利、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
首届BISFF包含“展映计划”和“艺术项目”两大方向——
展映计划
在展映部分,BISFF将分为六个主要单元放映60多部作品。在国际部分,“星云Nebula”虚构类短片单元,“图卷Fresco”非虚构类短片单元,“幻景Mirage”实验类短片单元,展映30多部作品。实际上,这些影片已经在近两年(2016-2017)的国际影展上广受褒奖,曾经出现在包括柏林,戛纳,威尼斯,多伦多等大型国际电影节,法国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短片电影节、法国“真实”电影节、纽约MoMA新导演新影像展(MoMA New Directors New Films)以及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的提名名单和获奖名单上。
▲ “星云Nebula”虚构类短片单元参展短片《夏日的故事》。该片荣获2017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节“最佳影片”、2017法国“让·维果”奖(Prix Jean Vigo)▲ “星云Nebula”虚构类短片单元参展短片《与魔鬼共舞的女孩》。该片荣获2016 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特别提及”▲ “星云Nebula”虚构类短片单元参展短片《遗忘之河》。该片入围2016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展映、2017年纽约MoMA新导演新影像展
这些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作者中有多位已揽获过包括柏林短片金熊奖(Leonor Teles、Jonathan Vinel)、银熊奖(Mahdi Fleifel)、安纳西评委会大奖(Luca Tóth)在内的多项大奖。
▲“幻景Mirage”实验类短片单元参展作品《爱》。该片荣获了2017年匈牙利电影周“最佳匈牙利动画奖”,并入围了2018年法国电影学会凯撒奖最佳动画片提名
华语展映部分按照“潮汐Marée”独立短片单元、“回响Résonance”影史单元、“光晕Halo”学院短片单元的线索进行梳理,由潘锦心、李一凡作为该部分的选片人,从华语短片的创作群体和创作代际上予以陈列。
▲华语展映单元参展作品瞿尤嘉电影处女作 《朱美静》▲华语展映单元参展作品王铭《屋顶上的丹尼男孩》▲“图卷Fresco”非虚构类短片单元参展作品《归来的男人》。该片荣获2016 柏林电影节评委会银熊奖、欧洲短片奖▲“图卷Fresco”非虚构类短片单元参展作品《柯普拉》 艺术项目
“厝网膜”邀请冯晨、洪启乐、黄曦、吴珏辉、袁可如5位当代艺术家,结合地缘语境,在老北京的胡同,借由原始自然建筑为载体,将艺术影像作品在日常景观里产生公共介入,使观者在与情景影像的交互中,或深或浅的推敲艺术与景观、生灵、自然、造物之间,随意生成的叙事路径。
“肋异”邀请创作者包括:奥利维耶·施特劳斯(法国)、约翰·保罗·米兰达·玛利亚(巴西)、强纳森·维尼尔 (法国)、 卢卡·多茜 (捷克)、蕾娜塔·加西奥洛甫斯卡 (波兰)等,用几组形态各异的艺术短片,集中在同志文化的特殊场地,着重探讨影像与身体的对位法则。本届BISFF还将与“艺术家的电影”进行官方合作,将三位当代艺术家陶辉、辛云鹏、方璐的短片影像在京首次展映,在当代艺术范畴的“影像”与文化工业意义上的“电影”之间寻找某种有意义的结合可能。
▲“肋异”单元作品:强纳森·维尼尔 (法国)参展作品《我们的遗产》,该片荣获2016柏林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2016巴西圣保罗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