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有轻微剧透
跟播出之前众望所归的期待相比,职场剧《猎场》的得分不算高。最开始豆瓣的评分仅有5.7,随着播出逐渐回升到6.3,但跟之前导演姜伟的《潜伏》、主演胡歌的《琅琊榜》相比,只能算一般。
而在豆瓣上关于这部剧评论或者评分的光景,也展现出某种诡异:作为一部开播不到半个月的国剧,打分人数超过三万,而在排名前列的一星评论里点了“没用”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二。今年上半年的热播剧《大唐荣耀》评分人数是四万,下半年《河神》是七万、《白夜追凶》是十五万。到底是不是有传说中的黑子带节奏只有豆瓣本瓣知道,但《猎场》口碑不如出品方青雨其他作品,究竟是谁的锅?
作为一个提前看了试片的人,坦白说《猎场》的表现并不如心理预期——主要还是因为导演姜伟和一众实力派演员,让人条件反射会把水平拉到相对高的期待位。试片播放的两集中,胡歌和其他演员们的演技没得说,问题主要出在制作方面,这也是现在观众吐槽点之一:整体情节、对话的腔调看起来像上个年代的遗留产物,色调和呈现也并不是当下流行的手法。
这两年网剧市场突飞猛进的直接影响就是质感越来越高级了,电影导演争相进入这个市场,原本只有在电影工业里出现的美术和服化道也消弭了网剧原本的粗糙。新一代剧集横空出世了,它们的特点是足够精致、足够向工业化更成熟的美剧看齐。以这个为衡量标准的话,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观众对于《猎场》的镜头感到不满意。
在《猎场》正式开播之后,前四集的内容更加重了这种感觉,以至于娱评人孟大明白说这部剧充满了一种土气。因为涉诉,《猎场》被搁置近两年,这种命运有点儿像《醉玲珑》,不至于不好,但错过了播出的最佳风口,再看难免有点过时。《猎场》的故事是从十年之前讲起的,但是同样讲旧时光的《请回答》系列就不存在这种土气,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讲故事的人没有把自己当成那个年代的人,用的是当代人回溯过去的眼光。以至于台词中出现了脑残、悲催这样不合时宜的梗。观众期望有多高,对细节就有多苛刻。
不过,抱着对导演本人的信任感,坚持看到第五集之后,事情出现了反转:我确实是被剧情吸引住了。胡歌扮演的郑秋冬实在太倒霉,屡次创业屡屡失败,从监狱里出来之后靠着人生导演刘量体的帮助换了新身份,进入了大型企业当薪酬总监,但是仍然没有避开失败的命运。这种从一个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出发的视角,几乎是起点男频逆袭的情节,很容易激起人关注悬念的情绪,就像剧中提到的《肖申克的救赎》,这时候你终于明白导演想干什么了:这是一个男人的史诗,他从尘埃里出发,但未必不能走向通天。
有人吐槽胡歌在这儿的演技不好,其实我觉得胡歌本人倒是最没得说的,他在本剧中表现出的张力是充分的,至少在看他表演的时候,可以理解为什么传销分子的语言会有蛊惑人心的力量。那种澎湃而来的激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当你以胡歌的逆袭为故事主线来看的时候,《猎场》会有点《基督山伯爵》的意味,他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儿都是串联成他日后逆袭的力量。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故事,估计是密度极大。
但是,《猎场》的缺憾和它的优点一样明显:欲扬先抑的手法在视觉呈现上可能不如文字那么讨喜。胡歌是这两年以来最不正能量的男主角了,急功近利、深陷传销、行走在道德的边缘。这样的男主角很难让观众一开始就有代入感。而因为故事太庞大,细节跟细节明显有点接不上。这种接不上既有不完整,又有突兀。比如胡歌和罗伊人、老白三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他们的分手的原因,罗伊人跟老白走到一起的原因,老白“陷害”胡歌的原因等等。虽说故事的留白有助于悬念的推进,但是空白多了会让人感觉疲沓。
看到有一些讨论说,《猎场》口碑不佳是不是女主角菅纫姿的锅,个人以为,没有全部至少是一半。评价回升也证明了这一点:前四集她戏份较多,第五集之后,没搞情情爱爱的胡歌的事业剧情逐渐打开。如果说胡歌是因为故事线设定观众接受需要时间,菅纫姿的问题在于她的演技本身。
上文说到,《猎场》本身是一个宏大的故事,导演给人物的设定可能只有大事件和大冲突,细节需要演员自己来填充。菅纫姿演的罗伊人很难让人搞清楚这个女主角在想什么,看了十集,对她的印象只有这是一个喜欢借老男人力气生活的女子,同时不断地对前男友欲拒还迎。开播之后,菅纫姿团队还买了微博热搜,话题是“菅纫姿、钱女友”。可见的是,《猎场》是一部男人戏,但愈是男人戏,女性的戏份就愈要锦上添花,否则便只会让人想要快进。
《猎场》共有52集,目前只播了不到四分之一,给其整体定性未免还太早,它绝对不是一部眼下“主流”的作品:它有点笨拙,有点野心,也有点缺陷。但它绝对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相比之前的《翻译官》之流,这种题材的探索对于电视剧市场有益无害。而里面涉及到的对于传销这种社会事件的关注,也很有人情味。一定要现在总结的话,那就是跳过女主角的戏份吧,这部剧还可以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