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台湾电影在第54届台湾金马奖全面反击

第54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昨晚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晚举行,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成为最大赢家,共获得包括最佳新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和歌曲在内的五个奖项

第54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昨晚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晚举行,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成为最大赢家,共获得包括最佳新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和歌曲在内的五个奖项,《女朋友·男朋友》导演杨雅喆新作《血观音》则揽下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正在内地上映的《嘉年华》拿下最佳导演。最大的冷门来自金马执委会主席张艾嘉执导的《相爱相亲》,七项提名颗粒无收。

台湾电影成为今年最大赢家,提名阶段入围的46部影片有22部是来自台湾或是有台湾出品方的,这是近5年来,台湾电影在金马奖上的最好表现,是在内地和香港电影接连“统治”多届金马奖后,台湾电影的一次全面反击。

金马奖对独立电影展现的开放姿态和真挚情怀

金马奖从对待华语影片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开始,就用其独特的眼光和公平的环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片及华语影人,在这里展示着他们给予电影艺术千姿百态的卓越风采。

和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主旨相似,金马奖更看重电影的艺术性,但又与之不同的是,由于金马奖肩负的表彰性质,使得它并不能有自己的口味和评选态度,像柏林电影节偏重政治性,戛纳电影节喜欢艺术的探索,威尼斯电影节偏爱艺术的多样性,金马似乎并没有鲜明的特征。

不过金马奖是一年一度对一个语种下电影的嘉奖和鼓励,它需要兼具本来的艺术特点,也要考虑到在工业属性下,对影片的肯定和赞许,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马奖是权衡二者最佳的华语电影奖,没有之一。

自李安掌舵的第50届金马奖让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拿下最佳剧情片,将金马奖的评选范畴放大到整个“华语地区”,金马奖于整个华语地区电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与日俱增,到之后内地独立电影在金马奖上大放异彩,台湾电影的日渐落寞和非台湾地区华语电影的强势,增添了金马奖的猎奇性和包容度,同时也凸显了金马奖在50届以后主动求变的决心和态度。

李安接任金马执委会主席

50届的《天注定》、51届的《一个勺子》《推拿》、52届的《塔洛》《山河故人》,53届的《八月》,内地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在本土无法得到市场和观众的大范围支持和认可,却在金马奖上找到了彰显存在价值的有力证明和意义。

这其实是金马奖近几年变化的一个缩影,不单单是内地电影,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以及海外其他地区的华语电影,在金马奖主动求变对艺术至上的影像风格和价值取舍的推崇与力捧时,独立电影都在这里找到了一丝慰藉或者说被商业化的最大突破口。

纵观今年提名及获奖的影片,独立电影仍旧成为最大的亮点,内地影片《嘉年华》、《轻松+愉快》能够同时入围最佳剧情片,是出乎意料也是情理之中,《老兽》、《囚》、《大世界》的获奖是金马奖眼界、魄力月胆识共同支撑下对艺术无比尊重的体现,而台湾影片《大佛普拉斯》、《血观音》代表着台湾独立电影的探索和新生。如果说独立电影只是前几届金马奖的形成因素之一,这一届金马奖就完全是独立电影的天下了。

《Plastic Kingdom》、《囚》、《罗长姐》等内地独立纪录片出现在金马奖的名单上,一方面说明在现有审查机制和市场因素的多重制约下,独立电影或许是内地艺术电影发展中的一个较为直接的路径,另一方面是纪录片向外界发出的一个强有力信号。

今年内地电影市场在《冈仁波齐》和《二十二》出现后,纪录片似乎一夜间成为内地观众最津津乐道的电影品类,以表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热点灵敏度,但平心而论纪录片目前在内地的发展状况并不好,看过上述三部纪录片的观众都会有感触,以这样的题材和呈现方式,包括以“纪录片”的手法诠释纪录片,在现在的内地都有很大的挑战和冒险,三部影片能同时入围金马奖,是来自独立电影对完善主流电影品类的呼吁和以电影艺术之名向市场表达的态度。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血观音》)和最佳男主角涂们(《老兽》)

在台湾电影始终处在青黄不接或者说在低谷期时,金马奖也希望寻找到譬如内地、香港和海外其他华语地区的优秀作品来提携和帮助台湾电影,也可以让金马奖在整个华语地区更具说服力,在香港、内地和海外一些独立作品于金马奖上大获成功后,金马奖也更加鲜明地凸显自己的文艺属性和对独立作品的偏爱。这不是所谓的“逼格”,而是一个电影奖对电影艺术最真挚的情怀。

《嘉年华》作为今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在进入金马奖时就备受关注,影片所涉及的题材是整个华语地区都比较少有的,但却适合和影射到全世界范围的所有地区。影片导演文晏凭借此片获得最佳导演,是金马奖上少有的内地最佳导演,金马奖用这样真挚的情怀容纳进这样一部弥足珍贵又难得的影片,用文晏自己的话说,她想要探讨的社会机制和问题,共通于所有地区,这就是金马奖的眼界与对独立艺术电影的珍视。

台湾新电影的荣耀再生

在今年FIRST电影节上,娱乐独角兽有幸和台湾资深电影人李烈聊了聊,她也谈了对目前台湾电影现状以及台湾新电影的看法。

香港去年有两部电影《点五步》和《一念无明》入围今年的香港金像奖,其中《一念无明》还代表香港参加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这两部电影的导演都是新人,此前并没有电影长片的拍摄经历,而这两部电影也都是有香港电影协会辅导金的支持。在香港电影已经和内地环境渐渐融合默契,“合拍片”变为“华语片”后,香港老导演和老演员们也都纷纷在内地的电影环境和语境中存在,香港本土电影已经如一潭死水。

《嘉年华》导演文晏

《点五步》和《一念无明》的出现,让香港电影看到了曾经辉煌时期的状态和影子,也让香港本土电影人对未来开始充满了希望。对台湾电影也如此,李烈就坦言台湾电影人拍摄条件非常困难,与内地和香港无法相比,从资金和各方面支持等,因此台湾新导演似乎就不如内地和香港那么“突出”,但台湾热爱电影的年轻人还是很多。

在杨德昌、蔡明亮和侯孝贤之后,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让台湾电影在看到过一些希望,但毕竟导演和作品还是太少,从那之后,能够被票房认可和观众记住的台湾电影少之又少,“新浪潮”带出的台湾电影新的类型和模式也没能再延续甚至发扬。

从第50届金马奖到这一届,看提名最佳剧情片的台湾电影《郊游》、《醉·生梦死》、《KANO》、《刺客聂隐娘》、《再见瓦城》、《大佛普拉斯》等,可以较为明显地感受到台湾电影在目前生存状况下的努力和改变,台湾电影不是如大部分内地观众印象中《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逆光飞翔》这样的正能量青春励志片,而是有在现实主义语境下对人性、社会问题、生活现状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方面寻求突破和探索。

杨雅喆导演在《血观音》拿到最佳剧情片后说“影片在需要正能量的时候,却是一部不那么正向的电影”,这就是台湾新电影的变化。获得最佳新导演提名的《川流之岛》詹京霖就坦言现在台湾年轻电影人受“侯蔡杨”新电影的影响和启发很大,但对个体而言,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拍片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血观音》剧组成员

“侯蔡杨”的电影在后来被定义为台湾新电影,区别于早年如香港电影人来台后衍生出的一些列台片,是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而且也是带着台湾电影人对电影的赤诚与感知去拍片,也正因为像李烈和詹京霖所言“台湾电影人大多数都是单打独斗”,没有片场制的台湾电影无法成体系般构筑一个大的产业,主要还是倚靠台湾电影人自己去创造和传递电影的信念和热忱,而就这一届金马奖来说,《大佛普拉斯》、《血观音》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做到了。

新人的群雄逐鹿与FIRST的价值凸显

今年入围金马奖的几部台湾影片,像《大佛普拉斯》、《强尼·凯克》和《川流之岛》等,都是来自于新导演(不只是第一次拍片的导演)的作品,这其实和香港电影去年向观众释放出的信号很相似。

在开场陶晶莹的描述下,今年金马奖有超过100位新导演和新演员报名参加,创下了历年之最,提名名单也较为明显和突出了新人在这一届金马奖所占据的分量和比例。

无论是台湾电影、香港电影还是内地电影,在以华语电影为名向地域内或是全世界展现东方过度的电影繁盛时,新人一定需要不断的涌现,才能够将这种繁盛传递并发扬下去。在数字化时代彻底改变电影行业时,拍片门槛降低的同时对于拍摄电影的方式及技术没有很高的要求,新人确实较之早年出现的数量极度增加。而新人往往不带顾虑地进行创作会带给电影非常多的惊喜,从今年金像奖到金马奖,新人接连受到肯定和鼓励,这对华语电影的发展是百般利好。

作为鼓励和发现新人的电影平台,内地的FIRST影展在今年金马奖成为绝对的焦点,去年《八月》以“超级黑马”之姿拿下最佳剧情片,让《一路顺风》、《我不是潘金莲》、《再加瓦城》、《树大招风》铩羽而归,而这部《八月》就来自于去年的FIRST影展。在娱乐独角兽的一次采访中,FIRST方面的负责人也表示过《八月》的得奖对FIRST在台湾的传播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导致今年FIRST就有多部台湾的长片和短片报名参加,《强尼·凯克》、《川流之岛》就是其中翘楚。

FIRST影展以鼓励和推崇年轻电影创作者和具有先锋艺术表达的电影作品为主,每年出现在FIRST影展上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青年电影作者的头两部电影长片,并且这些电影作品也都大多是独立电影。

FIRST影展于中国电影而言,是一个既稀有又珍贵的存在,它向中国电影输出很多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是对电影最真实的表达和呈现,也是来自创作者对电影艺术最本真的呼唤和渴求,这与金马奖近几年的评选风格有着一脉相承之处。

因此《囚》、《Plastic Kingdom》、《老兽》等出自FIRST影展并在今年金马奖斩获奖项的影片更强化了FIRST和金马之间的某种默契和相同点,FIRST发现好的新人作品并推广出去,金马奖凭借平台优势将其择优揽入并以奖项表彰,增添作品的价值与难能可贵,这对两岸的青年电影人和新人作品而言,都是一种良性且珍贵的渠道和合作。

第54届金马奖在一片赞誉声中结束,在对2016年至2017年华语电影做出总结的同时,也给接下来华语电影的发展及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随着张艾嘉卸任金马执委会主席,李安接任,金马奖在未来四年的改变将令人期待,而更重要的是,李安会以怎样的方式和角度去看待、帮扶、推崇和鼓励华语电影,是金马奖在之后最大的看点。

关键词: 金马奖 台湾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