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不被评论界看好的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 《正义联盟》 在中国市场累计票房5.8亿元,这个数字并不比 《雷神3:诸神黄昏》 差太多,后者比前者多上映两周,累计票房7.4亿元。两部电影分属好莱坞漫画改编电影的两个大户———DC和漫威,这些年看似漫威电影强势,坊间议论纷纷“为什么DC总是输一筹”,其实这个命题未必成立。
在“超级英雄片”这个好莱坞的主流电影类型屡屡不能冲破瓶颈的当下,DC和漫威这对“死对头”更像难兄难弟,“英雄谱系”野蛮扩张,主角们一次次解决宇宙级别的危机,却对人间电影市场的顽症束手无策:超级大片越来越不能激起人们的热情,怎么救?
因为视觉奇观破除了语言和文化的门槛,所以全世界电影市场需求量最高的,还是贩卖视觉奇观的超级大片。技术发展和资本投入的增长,决定了漫画题材成为视觉大片的重要素材,在当下以及可以预见的短期未来,超级英雄片是好莱坞大制作的重点。观众受不了? 忍着。
今年一年里,漫威电影有三部,《银河护卫队2》 《蜘蛛侠:英雄归来》和最近的 《雷神3》,DC电影有两部,《正义联盟》 和 《神奇女侠》。以及更多的“英雄家族成员”在路上,明年,漫威将推出 《复仇者联盟3》 和 《黑豹》,DC有 《海神》,随着“续集”“新开人物列传”和“英雄混战”如滚雪球般膨胀,两家的超级英雄出场排期都排到2020年以后。大电影拍成连续剧,热闹背后的秘密是好莱坞电影制作工业品质不断升级和叙事能力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正义联盟》 上映以来,正面评论几乎为零,它虽不是烂片,可是太乏味了。借用一位英国影评人的调侃,“蝙蝠侠自嘲‘我的超能力是有钱’,这是网友用滥的段子,编剧还好意思放到电影里?”幸而有个神奇女侠,让影片免于在差评的泥淖里灭顶。DC今年的两部电影,全靠“神奇女侠”的人设撑起了一点门面。这个角色获得的认可度,很大程度是因为“女性主义”这个时代话题的介入,以及随之而来的观众情感代入。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神奇女侠的“大女主”设定,以及扮演者既悍又美的外形,让她超越了“超级英雄”的主角身份,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偶像。塑造一个符合时代诉求的主角作为电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好莱坞超级大制作在有限套路里的重要策略。DC回应“女性发声、两性平等”的时代潮流,漫威作为对应开拍了 《黑豹》,树“族裔平等”的姿态,“黑豹”有可能是主流大制作里的第一个黑人男性主角。
比起 《正义联盟》 里上天下海的群魔乱舞,《神奇女侠》 有一点“保守”的优点:影片选择了“一战”作为具体的时代背景,试图把女主角搁置在时代的脉络中,获得历史感的分量。但是这种美好的意图没有转化成古典意义的“叙事”或“戏剧”,历史背景成为功能性的标签,是实现视听奇观的必要条件,最终,历史碎片和话题、噱头一起成为影片鸡尾酒配方的一部分。
古典意义上剧作逻辑的缺席,是眼下的DC和漫威电影共享的顽疾。“神奇女侠”和早几年的“美国队长”构成一对微妙的对照。这两个角色的漫画原作都是指涉战时年代的经典,电影改编都保留了“历史”的映射。“美国队长”系列仍遵循老派的戏剧原则,确保人物的成长和命运在戏剧的张力下伸展,观众对角色的“价值认同”根植于这种戏剧性。这一点,到了 《神奇女侠》 里被消解了,至少显得粗疏马虎。神奇女侠目前享受着这个角色设定的天然红利,但这份红利可以持续多久?
“话题+噱头+历史/流行文化碎片”的鸡尾酒配方不是 《神奇女侠》 的原创,这种“段子组装大片”的策略最初来自漫威的 《银河护卫队》,经 《银河护卫队2》 《复仇者联盟》 《奇异博士》 和 《死侍》 等,到 《雷神3》 时,“段子大片”从创新固定为套路。《银河护卫队》 尚且可以视作超级英雄大片和B级片混搭的一种实验,有它“拍案惊奇”的一面,到了 《雷神3》,“段子”机灵的光环褪去,露出它乏力的一面:频繁的逗笑并不能制造观众对角色的命运认同,应激的笑容不能产生深层的情感代入。
漫威、以及步漫威后尘的DC,在电影制作中遵循的一种取巧的商业逻辑,即电影资本“大一统”的野心:一个角色、一部作品、一个系列的成功,都不够,要让作品/角色平行构建起一个“电影宇宙”的奇观。《雷神3》 和 《正义联盟》,以及明年上映的《复仇联盟3》 在感情上满足了粉丝狂欢的心理需求,但“关公战秦琼”的荒诞叙事不可能构建一套逻辑完整的戏剧,只能靠段子缝缝补补。而伸展到单线主角的“个人列传”里,当创作者发现“塑造人物情感逻辑”的难题可以用段子来搪塞、并且段子能带来不菲的票房回报时,创作者索性从这个难题前逃逸了。
在以视觉奇观为卖点的商业大片里,我们为什么要纠结“卖人设”“卖段子”和“卖故事”的差别? 因为当叙事从戏剧降格为段子,一部电影的作为就只剩下视觉概念。段子手即便成全了天马行空的视听想象力,但脱离了戏剧情境的视觉奇观,不过是一堆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