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94年的西尔莎·罗南登顶年度十佳表演

电影《伯德小姐》的口碑爆裂到什么程度?在烂番茄网站上169连鲜,它已经成为历史上连续新鲜数最多的电影。《伯德小姐》到底多优秀我不敢说,但两刷后,我两次是肿着眼睛出的影厅。

电影《伯德小姐》的口碑爆裂到什么程度?在烂番茄网站上169连鲜,它已经成为历史上连续新鲜数最多的电影。《伯德小姐》到底多优秀我不敢说,但两刷后,我两次是肿着眼睛出的影厅。

似曾相识的构图,似曾相识的站位,从布鲁克林到萨克拉门托,西尔莎·罗南饰演的不再是初来乍到、孤独无依的移民少女,而变成了个性鲜明、渴望独立的加州小妞。这部电影讲述了女主角Christine “Lady Bird”从高中三年级升到大学期间经历的种种,几乎涵盖亲情、友情、爱情和自我认知的变化。

新人导演格蕾塔·格韦格在这部讲述少女成长的电影中倾注了太多的情绪,你或许不曾有过和鸟小姐相同的经历,但其中的感情对于所有人是共通的,无论你的成长环境与鸟小姐有多么天差地别,你总会不自觉地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最打动人的并不是主人公的故事,而是主人公的故事能够勾起你那么多过往的回忆,那些最美好的终将一去不回的年轻时光。

所以说,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动是特别私人化的。我试过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完全摒弃自己的情绪去客观评价这部电影。接下来想说的,有很多我自己的故事。还是那句话,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相同的经历,但打开心扉去感受,你一定会找到些许似曾相识的情绪。

Christine与母亲之间的爱与冲突,让我莫名产生了许多共鸣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Christine挑选毕业礼服时与母亲在更衣室门口的对话。母亲对Christine的礼服提出挑剔意见,不满地指出Christine应该少吃一些。

“妈妈,我有时只是希望你能喜欢我。”

“亲爱的,我当然爱你。”

“不,我是问你,你喜欢我吗?”

妈妈叹气,“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成为最好的那个你。”

“可如果这就是最好的我呢?”

第一次看到这个段落,我已经忍不住泪如雨下。每一句对话都像针尖一般刺进我的心里,这是一段在我和我的母亲之间早就该发生,却从来没有真正发生过的对话。

或许在中国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相比于如此直接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隐忍的理解。是的,我可以理解,但我没办法当作耳旁风全盘接受。在她无数次地嫌弃我这嫌弃我那的时候,我知道她是想让我变得更好,可是我多么想向她问出这个问题:“如果这就是最好的我呢?”

其实我有时也常想,我们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可年轻的我们是否也曾那么急迫地想要驶离这座港湾,去广阔的海洋之中劈波斩浪呢?

生于长于萨克拉门托的鸟小姐,即使面临着父亲的失业、母亲的极力反对等等诸多的压力,在选择大学时还是坚决地渴望着去到远在东海岸的纽约,而不是仅离家车程一个小时的州内大学。

向往新鲜向往独立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中必经的一条路。就像如今身在海外的我,经历了那么多挫折我怀疑过很多、后悔过很多,但惟独不曾后悔的就是远离家乡,远到不能再远。在我真正成家立业承担起家庭责任之前,我想要在我这余下的年轻岁月里,拥有一段只有自己掌控的人生,不受束缚,不受牵连,自由肆意。

鸟小姐是在和母亲的冷战中离开了家乡,她没有看到含着泪水狂奔回航站楼的母亲,却在父亲塞进她行李箱里的母亲未曾完成的信中读懂了全部深爱。

她在给母亲的电话留言中说到:“妈妈,你还记得你第一次驾车行驶在萨克拉门托的街道上时的感受吗?我只是想说:谢谢。”

在看过《我和我母亲的一切》后我曾经说过,情愿或者不情愿,每个女孩都是她母亲生命的翻版,有太多印记和影响会伴随一生。看过《伯德小姐》后,感触依然。

我们常说,谁年轻时没爱上过几个渣男呢?因为年轻时的爱情,总是简单而冲动。Danny和Kyle,一个似阳光般明媚清澈,一个似夜晚般神秘诱人。鸟小姐的两段爱情,都似乎在以一种颇为荒唐的方式结束。

在毕业晚会的当晚,她终于放弃了对Kyle的最后一丝期望,回到她一度冷落的最好的闺蜜家。闺蜜是什么?就像影片开始时,闺蜜就是那个和你并列躺在地板上一边吃薯片,一边八卦讲笑话的人。

她会陪你一起犯蠢,真心实意地赞美你、祝福你,时刻陪在你身边而不求回报。有过矛盾有过争吵,而在你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永远是那个会毫不犹豫把你揽进怀抱的人。毕业晚会的合照,没有遇到一个优秀的男伴又怎样,和闺蜜一起,鸟小姐依旧绽放出最快乐的笑容。

而关于成长,总是那么容易打动人。在鸟小姐离家去上大学前,她重新粉刷了自己的房间。那四面粉红色的墙壁之上,有着多少色彩斑斓的涂鸦,就有着多少她曾经历过的喜怒哀乐。

连同那两个曾走进她心中的男孩子的名字,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愤怒,所有的荒唐,都被雪白的油漆彻底覆盖,是时候挥别过去,开始一段新的精彩人生了,鸟小姐,长大了。

高中时的她执拗地一次又一次地纠正着老师同学们,“请叫我Lady Bird,这是我给自己起的名字。”就像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的,追求个性、关于身份认同的挣扎。而来到纽约的鸟小姐,在陌生人问她名字时,微笑着平静地回答:Christine。

在那一刻我笑了,我特别能理解这个转变。我的小时候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就总是很热衷于给自己取英文名,老师取的自己取的,有个英文名称呼自己就觉得特别洋气。而如今真正到了海外,我却在一次次别人问起姓名时报出自己的本名。我有一个从我出生起就伴随着我的名字,我不需要一个新的外来的英文名。

从名字到其他一切,优点或者缺点,终于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那一刻,才是真的成长了。我记得在参加廖一梅的一次座谈中,她曾提到过,每一个人一定会经历一段无比痛苦的挣扎,最终做到与生命握手言和。与生命握手言和,或许所谓的成长,便是不断接受自己,一步步走向这个终极的目标。

那场莫名其妙的宿醉后,影片落下帷幕,Christine的大学生活才刚刚拉开前奏。她还会遇到新的感情,经历新的快乐与愤怒,所有过往都是财富。我们也是,生活不断继续,成长不断继续,感动也会不断继续。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