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年的贺岁档,影片整体偏“沉重”,多为老导演的作品。本文不论及影片的内容品质,就从影片和观众的对话中,来预估今年的贺岁档表现。并探讨在电影品相已经不能更改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短暂的几日中,进一步拉拢观众,让大盘热起来。
暑期,《战狼2》探测了电影市场的“水深”:56亿,将一部分游离观众群吸引到了影院,也就是“小镇青年”。具体描述,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本科学历以下的非白领人群。
但是目前来看,贺岁档中几部大片的电影气质和这批人并不太符合。这是今年贺岁档难有市场扩容惊喜的主要原因。
贺岁档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拍几部热闹的电影,献给观众。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中国内地的影片,1998年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不过演变至今,贺岁档只变成了一个档期了。
贺岁档广义上指的是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初的电影档期。我们今天谈论的则是从12月中下旬到1月初的电影,也是国产片主发力的时期。
今年的贺岁档和2014年有些相似,即老导演集体出没。2014年,有吴宇森的《太平轮》,姜文的《一步之遥》,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大导儿带出的就是超强的卡司阵容。今年的作品也是大导演们蓄势待发之作。
袁和平联手徐克耗时七年完成了影片《奇门遁甲》,陈凯歌为《妖猫传》耗时6年斥巨资打造了唐城,冯小刚用《芳华》兑现了自己对青春的缅怀。
以下图过去两年贺岁档票房成绩不错的影片为例,可以看出,观众喜欢的影片类型以喜剧片和奇幻片为主,且以娱乐性和画面性为主。今年贺岁档影片中,也有这两个类型和风格。但如今的电影市场,情况多变,谁也说不准什么类型一定会赢得观众青睐。
过去两年贺岁档票房成绩不错的影片
冯小刚导演以“冯氏喜剧”贺岁片被观众认可,其喜剧作品在拉近观众层面上不是问题。不过,《芳华》(12月15日公映)的整体气质,以及在映前宣传的“文工团”、“年代青春”等关键词都离“喜剧”比较远。因此,票房表现不能以习惯性思维预估,但映前的口碑预热效果不错,可能会成为加分项。
从预售数据来看,这部电影的受众主要集中在白领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数量,可以保障电影票房在一个经验值范围内,至于会不会有惊喜,到时见分晓。
徐克和袁和平联手打造的奇幻作品《奇门遁甲》(已公映)更像是影迷向影片。两人联手,武侠风格可想而知。武侠+科幻,好在这个类型是很有观众缘的。我们可以用2017年春节档的电影《西游伏妖篇》进行类比,同样有徐克参与、类似的魔幻风格,基本受众是一致的。
从用户画像来看,这部分受众和《战狼2》的受众也基本吻合。因此这部电影对于拉高电影票房的新纪录,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陈凯歌的《妖猫传》(12月22日公映)虽然上映在即,但貌似动静不大。这和去年贺岁档张艺谋的《长城》情况有些相像。观众期待值相似、影片气质相近——雍容华贵,都是老导演“卷土重来”之作。因此也有破十亿的品相。
不过,相似也有相似的不好之处,一些观众容易受经验主义观影思维的影响。但归根结底,电影以内容取胜,只要质量过硬,票房总会有的。
徐纪周执导的犯罪片《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经过多次删改,终于定档12月22日。在IP改编和话题的预热层面,已经积攒了一波好评。但是犯罪题材,在票房表现上是有天花板的。不过好在有邓超主演的《烈日灼心》在前,估计很多观众还是会为他再次买账。
成龙主演的《机器之血》(12月22日公映)是一部科幻动作片,他自带一波固定影迷,作品的票房一直很稳定。
《解忧杂货店》(12月29日公映)和《前任3再见前任》(12月29日公映),虽然称不上“大片”,但是这种自带矛盾冲突的题材、轻快的风格,不论是品相上还是情感共鸣上,更易于博得年轻观众的好感。与去年同档期的《情圣》、《摆渡人》相类比的话,两者相加估计也能拿到过十亿的票房。
《妖铃铃》(12月29日公映)和《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12月29日公映)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片,喜剧咖云集,并且档期都偏后,在元旦档之前,形势比较乐观。
严格来说,今年的贺岁档影片,都有些缺乏“爆款”潜质。这时候,怎样把观众引导到影院就至关重要。这里说的引导不是“谎言营销”,而是真正将信息传达给可增量的观众群,帮助他们挑选好的电影。
在综艺市场上来看,《见字如面》、《国家的宝藏》受到“90后”追捧,《演员的诞生》也被网生代们乐此不疲地讨论。放在电影观众上也是一样,没有观众不接受的题材,只有没有戳中的点。
方励为《百鸟朝凤》那一跪,曾经让小编难以理解,不是电影的特定受众,把他们求进影院,对影片传播也无益。但是现在小编改变了看法,通过这一事件营销,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部电影,这就是一大帮助。
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经表示,不要看不起商业片,只有电影市场的容量大了,才能给更多类型的电影提供可能性。同样放到电影市场来说,为什么我们追求票房。因为票房高了,电影市场活跃了,才能给更多优质的影片提供翻腾的场地。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工业。
说这么多,只是希望大盘热起来。追求优质内容的前提是有足够好的环境。电影这门艺术,要先做到量的普及,再追求质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