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历史正剧日渐凋敝 古装大剧风头正劲

历史正剧日渐凋敝,古装大剧风头正劲,已经成为难以逆转的大势所趋。

历史正剧日渐凋敝,古装大剧风头正劲,已经成为难以逆转的大势所趋。

与不断加大投资、提升工业水准、创下收视点击纪录的古装大剧相比,历史正剧这块土地则显得贫瘠而萧条。

历史正剧作为电视剧的重要类型,兴起于1980年代,是中国电视剧最早成熟并且在市场上最成功的电视剧类型。

中国悠久绵长的历史为历史剧的书写提供庞大的素材库,加之历史可以远离现实的诸种敏感地带而拥有更加宽广自由的叙事空间。

《雍正王朝》是1999年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播出之后全国轰动,自此历史剧迎来了此后十多年间花团锦簇的繁盛景象。

据统计,“从1999—2002年,历史题材电视剧占电视剧年生产总量分别为10.7%,21.6%,27.8%和30.6%,而到了2003年,30集以上的长篇电视剧中,历史题材电视剧竟占86%,(其中正剧17%,戏说剧64%,武侠剧19%)。”

《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走向共和》《汉武大帝》,皆是这一时期的经典历史正剧。说起历史正剧由盛转衰的当口,要从10年前开始说起。

2007年开年三部历史大剧《大明王朝1566》、《卧薪尝胆》、《贞观长歌》,虽然质量上佳,但全都低开低走,收视遭遇滑铁卢,给历史正剧的创作阵地带来重创。

随后2009年的《大秦帝国之裂变》和2010年高希希执导的《三国》两部精品让历史正剧非常提气,但从2012年《楚汉传奇》播出之后,由于剧作质量与观众期待之间落差太大,自此以后历史正剧的生产数量锐减,进入衰退期。

时至2017年,历史正剧这棵树上就结了三个半的果子,《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和《天下粮田》走的是传统历史正剧的路子,而《大军师司马懿》(包括上部《军事联盟》和下部《虎啸龙吟》)则因为新的历史切入点和人物塑造方法而有别于传统历史正剧,又因为端正的历史态度和有质感的正剧品相而归属于正剧行列,因此算半个历史正剧。

年初的《于成龙》与年末的《天下粮田》:清官于成龙与贤臣刘统勋

《于成龙》今年1月3日在央视一套播出,讲述了前清著名清官于成龙从中年出仕到成为两江总督的一生,全剧共40集,由吴子牛执导,主要以7桩案子为线索结构全篇。

《于成龙》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组织,总顾问和总策划都是山西省的高层官员,于成龙的扮演者成泰燊也是山西籍演员,再加上剧中经常出现的山西民歌,让这部戏贴上了鲜明的山西标签。

于成龙深得康熙皇帝赞许,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一生清廉耿介,有“古今吏者之师”,故事开篇就是鳌拜的侄子喀尔齐在山西永宁违背朝廷禁令圈占民田,激起民愤,于成龙率领永宁人对抗圈地运动。

45岁开始做官,于成龙用了23年的时间,从广西罗城的七品县令升到了两江总督,秉承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于成龙在自己做官的每一任上都在不停地解决难题,勇斗强龙和地头蛇,为当地百姓谋福祉,与贪腐作斗争。

做官之前于成龙解决了永宁圈地和恩科舞弊案,他为民请命,万死不辞;上任广西罗城县令之后,找回官服,处理了藩田案;升任湖北黄州府同知,又破了“伪札”案,收服人心;到了福州他重审通海案,让无罪渔民得以释放;之后又在直隶查贪腐,在两江破人命案,叙事节奏类似于游戏中的“闯关”,一路打怪,一路升迁。

于成龙这个道德标兵式的清官形象塑造,完全满足了新时代语境之下,新一任的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待视野,就是清朝的“党员idol”。正因为于成龙作为道德楷模的具有穿越时空仍旧可以被赋予多重话语内涵的可能性,他的事迹才能够被反复影像化,世纪之初就有一部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

同样也是山西人的清官祁寯藻,乃一代大儒,山西寿阳人,是电视剧《天地民心》(2010年),他是清朝后期的贤臣,为“四朝文臣”、“三代帝师”。

把不同时间段的几部历史正剧拿出来对照着看,从人物塑造的方式和影像风格的差异中就可看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些历史人物被赋予了哪些新的时代诉求和政治期许,也别有一番乐趣。

《天下粮田》是15年前《天下粮仓》的姊妹篇,两部剧皆出自编剧高锋之手。

《天下粮仓》是央视一套2002年的开年大戏,以CSM全国网11.58%的最高收视率夺下当年央视电视剧收视排行榜冠军。《天下粮田》全剧共40集,是《天下粮仓》10年之后的故事,开篇的一场“金殿验鸟”引出匿灾不报、贪绩婪财的惊天巨案,暴露大清国粮田萎缩、粮仓空匮的危机。

《天下粮田》从叙事手法和影像风格仍旧映照着传统历史正剧的余光,吴京安饰演的刘统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清官,在朝堂之上穿着铁靴子,舌战群臣,肃贪正纲,并且多次在下级官员面前强调《大清律例》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天下粮田》第3集里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争斗,主要发生在刘统勋和铁公南(郝平饰)之间,二人争论的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粮食问题,这是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真命题,而不像现在很多古装巨制之中不断显影的个人权力欲望,这场戏承载的是经典历史叙事的厚重力量。

但《天下粮田》仍有一个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乾隆皇帝总是喊自己的皇后为“孝贤”。历史上,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称孝贤皇后或是富察皇后,孝贤是谥号,富察是姓氏。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所以人在世之时称呼谥号,是一大错漏。

孝贤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大秦帝国之崛起》:历经坎坷的艰辛之作

《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将故事的背景放置在秦昭襄王统治秦国的时期。公元前305年,秦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一位君王——秦昭襄王嬴稷继位。其后56年期间,秦王嬴稷在其母宣太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芈八子)和其舅魏冉扶植下,从稚嫩君王,成长为威震天下的真正王者,秦国也逐渐崛起成为傲视列国的超级大国。这部剧由丁黑执导,张建伟编剧。

《大秦帝国》的第一部《裂变》,2009年年底首播,豆瓣上超过1.7万人合力打出9.1分,改编自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主要讲述商鞅变法对秦国强盛的关键作用,“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荡气回肠传递出了小说原作的“铁血文明精神”。

第二部《纵横》于2013年播出,和第三部《崛起》的导演和编剧阵容一致。《纵横》里主要讲的是秦惠文王持续推行商鞅变法的政策,在纵横捭阖之中不断壮大国力。

就我个人观感而言,从《裂变》、《纵横》到《崛起》,故事发展是沿着秦国不断强大的线索前进的,今年终于能够播出的《崛起》就成色而言逊色于前两部,仅是根据历史教科书来图解和复现历史事实,结构松散失当。

虽然《大秦帝国之崛起》在艺术性上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崛起》的古朴质感和对历史的尊重仍旧值得称许,尤其是饰演白起将军的邢佳栋在无对手戏演员的情况之下,独自完成了1080P的表演,已是非常难得。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历史剧的新面貌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历史正剧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作品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和时间必须符合历史真实,在这一大前提之下,可以进行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服务于戏剧本身对历史材料的取舍或虚构处理。

从创作理念、审美风格和思想追求上,《军师联盟》在传统历史正剧式微的大势之下,有着自己的异质性特点,为历史剧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这部剧将历史人物演绎得更加生活化,加入了轻松幽默的轻喜剧元素,上部《军师联盟》中有大量的篇幅展现司马懿(吴秀波饰)和张春华(刘涛饰)的家庭戏份以及后半程柏灵筠(张钧甯饰)加入后的争风吃醋场景,司马懿被塑造为一个惧内的妻管严。曹丕(李晨饰)和郭照(唐艺昕饰)的恋爱戏也不少,而且二人第一次见面的那场戏,也是老套路。

上半部《军师联盟》中的古风、古韵、古语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没有佶屈聱牙,也没有过分生硬,于和伟饰演的曹操、翟天临饰演的杨修、王劲松饰演的荀彧,都是非常出彩的角色。

尤其是于和伟让曹操这个角色大放异彩,高台之上,曹操举杯:“这杯酒,当祭典韦、祭郭奉孝、祭荀令君、祭庞德、祭夏侯渊,祭孤的子侄:曹昂、曹安民,也祭,关云长!祭二十年来,为定乱安民,将热血洒入地下的将士英灵!”

22集曹操去世之后,整体的戏剧节奏放缓,再加上司马懿一直没有放开手脚,始终蜷曲着,戏剧张力没有充分展开。

下半部《虎啸龙吟》正在优酷独播,进入后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司马懿开始大展拳脚,司马懿和诸葛亮的龙争虎斗也将展开。

司马懿作为整部戏的第一主角,但从正史来看,他乃“不臣之臣”,有篡逆之举,到最后《虎啸龙吟》怎么建立自己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坐标系,且能否自洽,还有待继续看下去。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希望以后能够从历史剧中看到恢弘的戏剧图景、深邃的人性思考和透彻的历史感悟,而不是大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的女性在男权话语之下无休止的蜗角争雄,名为大女主内核玛丽苏的女性成长以及在架空世界里男性的权力争斗。

关键词: 正剧 古装 风头 历史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