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的新作《水形物语》(The Shape of Water)不仅拿下了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日前在美国等地公映后,也获得不俗的口碑,还以七项入围领跑金球奖提名名单。然而,最近有篇关于《水形物语》的影评却在社交媒体上着实火了一把,风头甚至盖过了影片本身。
雷克斯·里德登载在《纽约观察家》网站上名为《这部电影真白痴、蠢蛋、充满胡言乱语》的影评
这篇登载在《纽约观察家》网站(New York Observer)上的影评,以《这部电影真白痴、蠢蛋、充满胡言乱语》为题,仅给《水形物语》打了一星(满分五星)。不过,该文之所以会火,却并非是因为作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有口皆碑的佳片打低分,而是因为他根本就连这电影的导演是谁都没闹清楚,将《水形物语》张冠李戴成“由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执导”。
这两位同姓“德尔·托罗”的电影人在好莱坞的知名度都不算低。导演德尔·托罗1964年生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以鲜明的个人风格打造了《地狱男爵》、《刀锋战士》、《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等颇具话题性的影片。演员德尔·托罗1967年生于波多黎各,主演过《切·格瓦拉》、《毒品网络》、《21克》、《边境杀手》等热门作品,最新上映的《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里也有他的身影。除了姓氏,两人在工种、相貌、体形等各方面全无共通点。
更加荒唐的是,这篇影评就连张冠李戴都戴歪了:不仅把本尼西奥的名字错写成Benecio,还将他的出生地由波多黎各搬到了西班牙。于是乎,该文迅即沦为社交媒体的笑谈,就连吉尔莫·德尔·托罗本人都忍俊不禁地转发它,嘲笑作者实在错得离谱。
那么,究竟是何方神圣竟会在正儿八经的媒体上犯下如此多的事实性错误?翻翻这位作者的履历,还真让人又可惜又可气又可怜。
雷克斯·里德(Rex Reed)
雷克斯·里德(Rex Reed),1938年生于德州,明年即满杖朝之年。毕业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新闻专业的他,想当年也是美国影评界一言九鼎的人物,在《纽约每日新闻》和《纽约邮报》做过专职影评人,还常为《GQ》杂志、《纽约时报》等媒体撰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美最走红的职业影评人之一。
作为美国“新新闻写作运动”的一员,他也曾是那一代美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偶像级影评人,当过1971年柏林电影节评委,常上电视节目指点影坛江山,甚至还在1978年上映的第一部《超人》电影中客串登场,与克拉克和露易丝还有一场对手戏。
进入新世纪后,里德没有因为互联网的盛行而堙没,反倒常因影评中失当言论而成为新闻主角,在网上激起层层声讨。例如,2005年,朴赞郁的《老男孩》在美上映,里德发表在《纽约观察家报》上的一番评论指其“像是这么一个迷恋泡菜的民族,拍出这样的电影来,毫不奇怪;所谓泡菜,那就是一种生大蒜和卷心菜混一混,埋在地底下直至其烂透之后再从坟里挖出来,然后摆在首尔机场里的陶罐子里当纪念品来卖的东西”。虽说客观的批评并不存在,但如此带有种族歧视的狭隘见解难免激起公愤。
还有2013年的《致命窃贼》(Identity Thief),里德在影评中针对主演梅丽莎·麦卡锡的体形做了一连串恶毒攻击,称其为“拖拉机身材”、“母河马”、“一位将自己短暂的电影生涯全都用在了两件事情上的华而不实的喜剧女演员:第一件事是发胖,第二件事是招人讨厌,两件事她都做得很成功”。
这样带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在哪个国家都必然犯众怒,更何况是奉行政治正确的美国。同行斥责他写的那些不配称之为文艺批评,与梅丽莎合作过《伴娘》、《辣手警花》等片的导演保罗·费格(Paul Feig)也站出来鸣不平:“我诚挚地问候里德先生一句,你XX怎么还不去死?”甚至那一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里德都被主持人拿来揶揄一番。
面对骂浪滔天,老先生坚持自己不会道歉,声称他的影评都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谁都不能拿他怎么样。而且,在里德自己看来,他骂梅丽莎是胖子其实还是为她好,希望这位女谐星能为美国民众做表率,减减肥。
如果说脱离电影本身的毒舌还能归结为涵养高低,那么诸如《水形物语》这样的事实性错误就根本是态度问题,而且还有误导读者之虞。里德这次也并非初犯,包括为《林中小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写的影评在内,他以往就有过瞎写剧情的先例,仿佛他和其他人看的压根就不是同一部电影,就连供职的《纽约观察家报》也不免受其拖累。
说到《纽约观察家报》,由美国“作者论”派先驱安德鲁·萨里斯(Andrew Sarris,1928-2012)执掌的影评栏目也曾在影评界占据一席之地。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该报去年停止发行纸媒,仅保留网站。到了今年,担任该报首席影评人长达25年的里德,因为网站也要开源节流的关系,被迫下了岗。不过,毕竟是合作多年的老东家,所以他的影评时不时还是会出现在《纽约观察家》网站上,其中就包括12月19日上线的这篇《水形物语》的评论。
或许,我们可以用老眼昏花、力不从心来为年近耄耋的里德开脱,但身为职业影评人,年龄恐怕不足以成为借口。尤其是在这个社交媒体发达、传统媒体式微、人人都能当影评人的时代里,讲究公信力和以事实为基础的新闻写作,更应是每一位职业批评家责无旁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