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这些中小成本电影在维护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尊严

12月25日晚间,乐视网公告称,乐视影业拟在股权方面进行调整,天津嘉睿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对乐视影业增资。

《八月》。

《皮绳上的魂》。

▲《冈仁波齐》。

《六人晚餐》。

《中邪》。

《不成问题的问题》。

《老兽》。

《嘉年华》。

《二十二》。

《相爱相亲》。

小成本电影的逆袭,正在成为欧美电影的热门话题,包括奥斯卡在内的世界各大电影奖项,也越来越多地青睐小成本电影。相比于这些无限风光的国外中小成本电影,中国的中小成本制作,还多是年轻创作者踏入电影圈的敲门砖,或是一些有文艺情怀的导演们的个性追求之作。想要中国小成本电影实现真正的崛起,还需要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导演们,能够降下身段精心选题,用小制作去博取高质量的佳作,这无论对于投资回报还是国产电影的创作前景,都有很大的益处。

票房成为衡量电影成绩的首要标准,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多年,近来虽有“不重票房重质量”的理性声音频繁发出,但整个市场仍然在票房追逐的巨大惯性下,处于失常状态。相对于向商业大片要质量,我们不妨关注一下2017年中小成本电影的内容,很大程度上看,在商业电影于烂片的泥潭里拔不出脚的状况下,是这些中小成本电影在维护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尊严。

 第1名:《老兽》

在今年金马奖获四次提名,终归收获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原著剧本两项大奖,在FIRST青年电影展、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等奖项上也大放异彩,但国内不足200万元的票房,使得《老兽》成为评委日渐刁钻的审美口味与观众“顽固不化”的审美水准的最大矛盾代表。

《老兽》打开了一扇通往无数凌冽故事的一扇门,只是,恐怕无人跟进继续关注这个题材。

当绝大多数观众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导演群体,已经被市场搞得晕头转向、再也无法牢固掌握电影之舟的舵盘之时,《老兽》的导演周子阳,与去年的《路边野餐》导演毕赣、《驴得水》导演周申等构成的新创作群体,在以惊人的勇气向电影的本质靠拢,创作出真正有品位、有思想的作品。

 第2名:《冈仁波齐》

2017年夏天,这部拍摄于两年前的《冈仁波齐》正式进入院线公映。这部之前并不被看好的、貌似纪录片的剧情片,为何突然受到欢迎,赢得了过亿的票房?

是观众想要在燥热的日子里躲进影院借助这部电影来平息内心的浮躁?是西藏题材永远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还是看多了打打杀杀、嬉笑无脑的电影之后,想换个口味看清淡一点的作品?

以上都是,或者都不是。导演张扬是一名电影“老炮儿”,他有过《爱情麻辣烫》《昨天》等颇受好评的代表作,也有《无人驾驶》《飞越老人院》等失败的商业电影尝试。商业电影让张扬无所适从,曾数年内没有作品,但在《冈仁波齐》中,他又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

《冈仁波齐》是艺术电影也是小成本电影的一次小小胜利,它预示着一个电影小众群体规模化扩张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是,优秀的电影人还是要练习如何寻找触摸当下观众心灵的渠道与方式,在这一点上,张扬与他的《冈仁波齐》做到了。

第3名:《嘉年华》

以制片人身份转型导演拍摄出《嘉年华》的文晏,以非凡的魄力与莫大的勇气拍摄了这部被称为“中国版《熔炉》”的电影,它揭开了中国社会一直在躲避与遮掩的一个敏感话题——性侵幼女,它对这种令人愤懑事件背后“权力”的魔影,进行了冷静又犀利的批判。

《嘉年华》的独特性使得它可以独立存在于目前的国产电影评价体系之外,因为无法用娱乐价值和艺术性来准确地评判与衡量它,它在题材上的突破以及在情感与情绪上的克制,使得它拥有了触痛人心的效果。电影直指人心,提出对良心泯灭的诘问。同时,它也是一部有助于打破沉默的电影,它所承载的意义,必将会在后来的类似事件被曝光时,闪烁出惊人的价值之光。

  第4名:《二十二》

这是一次依靠影片资助者张歆艺与影片宣传者冯小刚的名声,才得以被关注的电影,影片以这种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本身就令人五味杂陈。

截至2014年,日军侵华强征的慰安妇幸存人物仅为22人,导演郭柯赶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把他此前就开始的拍摄收了尾。在公映的过程中,影片遭受到了评价与发行上的难题,有业内人士觉得哪怕是纪录片也要“有情节,有矛盾与冲突”,“没层次没承转启合”也成为影片发行难的理由……但如何保护好守访老人、尽量不触痛他们的心灵隐痛,才是郭柯首先考虑的问题。

《二十二》的公映,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它也是对纪录片创作的一种反思。在诸多纪录片迷恋于“伪记录”手段来创造情节与冲突时,这部平淡似水的纪录片背后的历史隐痛,才更加符合纪录片的本义。它毫无疑问将会成为2017年最值得被记住的一部纪录片。

  第5名:《相爱相亲》

张艾嘉在《相爱相亲》中使用了一些商业片的处理手段——比如让母亲与原配的姥姥“偶遇”于电视台节目录制间,对女儿的记者身份进行了稍微夸张的处理。这些商业手段使得《相爱相亲》在院线拥有了亲和力。

但作为“文艺女神”,张艾嘉在《相爱相亲》中对于家庭情感的审视,比以往作品更具审视与穿透能力。在电影里,她含蓄地探讨了“原配”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家庭地位,对于夫妻之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张艾嘉也有冷静、克制但不失温度的表现。

和《老兽》一样,《相爱相亲》找到了讲述中国家族故事的密码。只是,与《老兽》的极致男性化色彩相比,《相爱相亲》要温柔许多。

  第6名:《不成问题的问题》

离开春晚舞台的范伟,一方面要延续他的喜剧形象,不停在各种商业喜剧片中主演或客串;另一方面又报复性地、频次很高地接拍文艺片、小成本电影。极少有演员能像范伟这样在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电影类型中左右自由切换而又不分裂。

《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说的是农场里的故事,但影片呈现出来,却不会给人以距离感、冗长感、陈旧感。是真实故事,也是荒诞的寓言,《不成问题的问题》把不讨好的题材,拍出了别致的味道,它让当下观众品下来,五味杂陈,一时语塞。

  第7名:《八月》

《八月》的导演张大磊出生于1982年,是在电影厂长大的,父亲是一名剪辑师。张大磊把童年的印象搬上了银幕。这个“搬”是真的“搬”,在影像还原的逼真程度,以及氛围营造方面,这名80后导演的功力,应该是那些票房过亿、过10亿的导演们汗颜。

《八月》的好,是技术派的胜利。张大磊以近乎老学究的态度,把前辈导演们在打光、运镜、布景等方面的经验,完美地继承了下来。在电影愈发重视题材、噱头、特技的时候,最基本最扎实的传统技术还要不要弘扬了?《八月》为观众带来的“沉浸感”,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在新意识、新潮流成为电影人的符号与名片时,《八月》的拍摄者展示了“老派”电影人的力量感。

  第8名:《皮绳上的魂》

《皮绳上的魂》公映后不久便被淹没了,没能像《冈仁波齐》那样成为黑马。

同《冈仁波齐》一样,《皮绳上的魂》也是一部“慢创作”。它从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原著小说中汲取了文学营养,又以张扬回归文艺片后的踏实心境为底,从拍摄到公映历时数年。这中间,影片经历过参展、获奖、更改公映时间等,与诸多当年拍摄当年公映的商业片相比,“慢创作”让《皮绳上的魂》拥有了一种可以意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来自于创作者的不急躁,也来自于观众耐心的等待与认真的体会。

国产电影在主流作品中,对于社会、教育、哲学乃至于宗教的探讨,已经非常缺失。想要实现电影娱乐价值与深度思考的良性结合,不是让娱乐性先发达起来,而是应该让电影先具备多层次质感,再辅助于娱乐手段,才能出现更多佳作。《皮绳上的魂》无疑是2017年具有丰富质感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9名:《中邪》

《中邪》是2017年最为货真价实的小成本电影,启动资金只有5万元,全部剧组人员加在一起11人,拍摄时间仅为半个多月,6名主演都是非专业演员,制片人的本职工作是电焊工。这部电影的成片过程,本身就有传奇色彩。

《中邪》由拍摄成功到戛纳展映,证实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对于电影的热爱,会改变电影的命运。也告诉了那些因为投资问题对电影心怀畏惧的创作者:不要怕,勇敢扛起你的摄影机,只要有好故事,幸运之门就会打开。《中邪》有它的创意优势,在题材方面也有着开拓价值,但拍摄这样的电影风险还是较大,如果拍摄完毕难以获得公映机会,这会对创作者形成不小的打击。

  第10名:《六人晚餐》

《六人晚餐》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鲁敏的同名小说,影片改编后并没有呈现出原著作品对人物心理的细密刻画,以及中国家庭风平浪静背后的痛楚与隐秘,所以该片公映后口碑与票房均不算理想。

但《六人晚餐》在2017年仍然是值得记住的小成本电影,因为它做到了其他电影所做不到的尝试:一、向当代文学寻求故事资源,如同张艺谋拍摄《红高粱》的时代,只有从当代作家的作品中去寻找与发现,国产片才能重新拥有文学含金量。二、把镜头对准平淡生活,从普通人物身上提取戏剧冲突,并最终挖掘出最沉默的一群人内心的怕与爱。

中国家庭故事,已经被无数的家庭剧模式化了,口水表达与庸俗创作,已经使家庭故事沦落为一地鸡毛蒜皮,像《六人晚餐》这样从心灵层面去揭开中国家庭生活面纱的作品值得鼓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