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从热闹中退场的《机器之血》,截止到目前票房仅有3.2亿票房,创下近五年成龙电影最低票房记录。
相对于正在热映的《解忧杂货店》、《二代妖精》,《机器之血》3亿票房并不差。前两部影片目前票房还停留在2亿,尤其是《解忧杂货店》破3亿的可能性就目前看起来已经很低了。
《前任3》一炮走红,1月6日成功破10亿,《芳华》继续保持较高的排片。新进大片《星球大战8》票房也刚破亿,电影票房整体大盘被这些大片带热,中小体量的国产片自然不占优势。
原本还以为披上了科幻外衣的成龙大哥,能够在今年贺岁档再红一把,谁知很快就过气了。
在《机器之血》之前,成龙主演的电影一直都是票房号召力的保障,近两年演了不少难看又老套的影片,照样票房在5亿以上,多数都是接近10亿。
这种稳定性发挥,也让市场非常看好他。
2014年,合一影业签下《机器之血》,投资6000万美元(人民币约4亿),取景跨越悉尼、台北、北京三地。2017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美国电影金融公司(简称FFI)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了发布会,宣布达成保险合作协议,将联手推进中国影视完片担保及制作保险本土化。这也是FFI成立六十多年以来,首次选择与中国的保险公司展开深入而密切的合作。
成龙主演的《机器之血》就成为目前最新一批使用完片担保的电影。
成龙两个字带来的稳定观众群体,在《机器之血》上没有体现,但是在2017年春节档却大放光彩。
2017年春节档成龙新片《功夫瑜伽》和《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大闹天竺》同时上映。这几部新片口碑都差不多,《功夫瑜伽》猫眼8.4分,豆瓣5.0分,表明娱乐大众很喜欢,但是文艺青年有些看不上。其余三部影片也都是这个水准。《西游伏妖篇》猫眼7.7分,豆瓣5.6分;《大闹天竺》猫眼7.4分,豆瓣3.8分;《乘风破浪》虽然猫眼8.7,豆瓣6.8分。
《乘风破浪》相对质量更好一些,但是知名度、热度比不上成龙作品,作为年轻人的作品,市场稳定性也不及成龙。最终《功夫瑜伽》以17.53亿票房拔得头筹。
这样看来,《机器之血》票房不及预期,实在让人没有想到。要知道国庆档成龙的《英伦对决》上映,口碑还不错,创下近五年口碑最高之作,票房在《羞羞的铁拳》《追龙》《缝纫机乐队》的夹击下,还能实现逆袭,破5亿。按照这样的口碑趋势,《机器之血》应该会吸引更多喜欢成龙大哥的影迷才对,票房应该领先同档期影片。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机器之血》预售时排片很高,夺得首日票房冠军,说明成龙大哥还是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是随后第二天便被其他影片赶超,票房下滑了不少,之后就是一路下滑,加上口碑一般,豆瓣评分5.0分,此时正是《芳华》口碑发酵之时,观众热情高涨,而《妖猫传》《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是同天上映,两部名导大片加起来的热度瞬间就超过了成龙大哥新片热度,之后一段时间,《机器之血》的排片、票房就再也没有涨起来。
这种情形,也让人想起了“狼来了”那个故事。成龙近些年作品数量是很多,但是质量一直都不让人满意。不少观众都认为尽管是新片,但是电影过于老套,看厌了。高曝光、高频率,也消耗了观众对他的好感。每次都抱有期望,每次都落空,最终不再为他的新片买单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
成龙、科幻题材、完片担保三大噱头都没能让《机器之血》票房大卖,难道完片担保在中国行不通?
“完片担保”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好莱坞片场,它并不保证一部影片的盈利能力,而是担保一部影片能够在预算内完成。“完片担保模式”在英美等影视发达国家已逐步成熟,并发展出一套完整而周密的机制和一定数量专门从事“完片担保”的机构,如救火队基金保险公司(Fireman s Fund)、国际电影保险公司(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电影金融公司(Film Finance)等。
在好莱坞,私募基金在向电影项目投资时,一定会要求这些项目取得完片担保。提供完片担保的公司需保证电影项目能按时完成,如影片超过预算,需提供超支资金;如制片方中途无法或不愿继续完成项目,由完片担保方接手;在最糟情况下,当完片担保方决定放弃完成电影项目,也要向影片投资方赔偿已经投入的资金。完片担保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投资者介入电影项目的风险,提高了投资信心。而完片担保方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
完片担保的优势,大家有目共睹。有数据表明,在美国差不多成本超过200万美金的独立制片每年有50%到60%是使用完片担保的。
引入“完片担保”,投资者实际上为制片方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制片管理流程。相比之下,完片担保方没有维护关系方面的顾虑,因此能真正保证制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将资金的流向清晰地呈现在投资方面前,使投资方能够放心地将资金交予制片方使用。
《机器之血》在拍摄过程中的确体会到了完片担保的益处。据悉,剧组在台湾进行拍摄时,连续遭遇台风。而完片担保费和制作方迅速调配行程,很快恢复了拍摄。
但是完片担保引进中国后,发展并不顺利。对于担保方而言,国内电影审查制度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电影投资的风险,而且国内电影制作一般都还是导演中心制,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流程、标准不明确,这也给完片担保推进带来不少难度。
其实在《机器之血》之前,《卧虎藏龙2》《长城》等中美合拍片也尝试了完片担保,显然效果也并不那么好。那么。中国电影到底适不适合完片担保?完片担保对于保证影片按时高效的完成拍摄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国产电影制作成本近两年迅猛增加,让完片担保有着很好的施展空间。
只是眼下“完片担保”刚进入中国,势必会有些不适应。而且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与发展,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热钱太多,过多的股权投资使得中国电影市场太多的项目存在风险自担的状态,但随着电影市场投资收益分化的进一步严重,会有大量的股权类影视基金逐渐退出电影市场,但同时也会有较多的股权类影视基金逐渐转成债权型的影视基金或者夹层基金,由于后者背后的资金来源更多的来自于银行、保险机构,资金的倒逼很有可能催动中国电影市场完片担保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