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电影上映数量虽然连年不断增长 但结构并没明显优化

年终数据一出,行业各界人士都松了一口气,票房大盘终于回归增长快车道。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5亿元,同比增长仅4%,对电影票房是否还能持续增长的质疑声四起。

年终数据一出,行业各界人士都松了一口气,票房大盘终于回归增长快车道。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5亿元,同比增长仅4%,对电影票房是否还能持续增长的质疑声四起。好在今年票房重新回归20%增长,对票房是否已经触顶的担忧似乎多虑,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去年影片结构,就会发现,隐患一直存在,如果保持现在的票房结构不改变,明年增长怕是还会跌回个位数增长,甚至不增长。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关注票房之外,电影市场结构的变化。如同GDP在衡量经济增长方面的片面性一样,只看总票房数字并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这一行业的真实状态。扒开细节去看,才能发现问题所在。

1亿票房以下电影数量最多,且越来越多

从2012-2017年电影票房区间数量分布图来看,是一条尾部越翘越高的曲线。这证明,低票房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票房500万以下的炮灰电影最多,且数量呈增加趋势。1000万到3亿之间的电影数量次之,除2013年外,近六年数量变化不大。

以3亿为界,票房大于3亿的电影数量近年来呈现线性增加趋势;票房小于3亿的电影数量跟年份增长没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之所以会呈现这种规律是因为,大于3亿的头部电影通常是质量相对有保障且市场反响较好的电影,这种电影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当时市场的票房潜力,因此其所处市场盘子越大,水涨船高,能获得的票房也就越高。随着市场的成熟,大于3亿的电影自然会增多。反之,小于3亿的电影可能是在各方面存在“瑕疵”的电影,比如营销、卡司阵容、故事等,这种电影的票房成绩跟市场大盘容量相关不大。通俗点说,票房还没有好到需要拼人口红利,所以数量并不与大盘、也就是年份增长呈正相关。

去年新增电影多为炮灰

从下方的条形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历年来不同票房电影的数量分布。

从2016年开始,电影数量迅速增长,远超此前4年的增长速度。然而仔细看就会发现,2016和2017年的电影增量基本都落在粉红色的区间内,砍掉一半粉红色条形,看起来跟2015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也就是说,2016和2017年相较于上一年度的票房增长主要来源于上映电影数量的增加,而不是优质电影的增加。因为这些增量的电影大多数是500万以下的炮灰电影,对总票房的影响微乎其微。

此外,从2012到2017年,紫色块(1-3亿的电影),湖蓝色块(5000万-1亿的电影)长度并没有明显增长,而这几部分电影数量,作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恰恰是目前最需要加强的。

中部力量弱炮灰增多  电影结构越来越不健康

从不同票房区间电影占比的这张条形图来看,2014-2015年结构相对最优,因为相比其他几年,500万以下票房电影占比最低,而1亿以上票房电影占比最高,以500万和1亿为界,可以近似三等分,证明两极分化小。

反观2017年,其票房区间分布结构居然还不如2012年。500万以下电影数量占了近60%,票房1亿以上电影数量占比跟2012持平,不到20%,呈现一种历史的倒退,两极分化越加严重。

综上可见,电影上映数量虽然连年不断增长,但是结构并没有明显优化,反而更加失衡。很多项目匆忙上马,质量低下,最终以惨败收场,这不仅伤害了投资人的热情,也伤害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质量没有提升只是扩大规模的增长被我们称之为粗放型增长,减少挤占资源的炮灰电影数量,增强票房中段电影力量,同时发力精品,才有可能提高市场效率,使总票房获得良性、集约型的增长。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