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神秘巨星》和《奇迹男孩》再次将“批片”带入行业视野,并同时以高口碑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表现。前者更是持续多日拿下单日票房冠军,目前票房已经超过4亿元,票务平台预测票房接近7亿元。
在上映前两周,这两部影片展开了同《无问西东》、《英雄本色2018》等国产影片的“交锋”。这不禁让业界感叹,经历了2017年《摔跤吧!爸爸》、《爱乐之城》等“批片”的强势进攻之后,“批片”和国产片的正面竞争已经愈加激烈。
了解“批片”的行业状况,首先要厘清它的概念。“批片”是指每年在34部分账片之外“引进”的外语片,由中国内地公司购买电影版权并参与“引进”到内地。由于早期这部分电影的版权费用廉价,一些电影公司在购买时会一次买下多部电影,于是这些带有批发性质的电影就被称为”批片“。
“批片”的上映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引进片的发行须获得电影进出口公司的指标,发行方指定为中影或者华夏,版权购买方一般以“协助推广方”的名义参与其中,上映日期则需经由广电总局审批。
近两年,“批片”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地观众的观影习惯与观影品位逐渐被培养起来,对电影类型的丰富性也有了更高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引进到内地的“批片”整体质量高于国产电影,因此在内容竞争力上略高一筹的“批片”,自然能够拿到更好的票房成绩。
《摔跤吧!爸爸》、《爱乐之城》、《看不见的客人》和《天才枪手》影片的火爆,让“批片”在2017年备受瞩目。可以预见的是,高质量的“批片”市场将在2018年继续火爆下去。那么,“批片”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它的风险性如何,以及今年将有哪些新的趋势?本文将围绕这些话题一一进行探讨。
2017“批片”神话:选择多元化,以口碑突破重围
如果将2017年的电影市场打上几个关键词,“批片”一定是其中之一。从年初的《爱乐之城》到《摔跤吧!爸爸》、《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再到《至爱梵高》,“批片”的大卖从年初持续到了年尾。以下为华谊兄弟研究院梳理的2017年票房过亿的“批片”作品:
从这些市场表现突出的批片来看,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
性价比极高,也就是以低成本购入,却获得了高票房回报。
据报道,《天才枪手》的引进成本为50万美元,《看不见的客人》引进成本在100万美元之内,而这两部电影的票房却分别达到了2.71亿和1.72亿。其中,《爱乐之城》更为整个2017年批片市场的爆发打了一个“前哨战”。
《看不见的客人》背后的引进方众合千澄曾表示选择做“批片”正是因为公司在制作能力上的缺失,“如果是以批片成本相同的投资放在国产片里,国产片最后呈现的效果可能达不到这些批片的水准。”
具有高品质内容和好口碑
《摔跤吧!爸爸》以黑马之势创收12.99亿元票房,成为2017年最卖座的“批片”,也创造了非好莱坞进口片最高票房纪录。作为华谊兄弟旗下发行公司华影天下的发行首秀,《摔跤吧!爸爸》能得以在中国内地上映,也得益于影片本身的高品质,以及华谊兄弟对优秀内容的敏感度。
《爱乐之城》和正在热映的《奇迹男孩》也是同一个逻辑,都是在北美地区具有高口碑,并获得过专业奖项青睐的电影。
影片的成功,让背后发行公司进入“快车道”
“批片”在内地市场上掀起的“热潮”,也让诸多新兴电影公司进入到了行业“快车道”。比如《看不见的客人》的内地参与引进方众合千澄和《爱乐之城》的引进方卓然影业,成立时间都不长。其中,卓然影业更因为《爱乐之城》名声大噪,目前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
事实上,高口碑“批片”的火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内地电影消费者对于多元化观影的旺盛需求。可以说,观众在选择电影时,并不受限于国别、语言等限制性因素,真正选择的还是“好电影”本身。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业内玩家继续看好这个市场,从2018年开年的表现来看,“批片”市场火热依旧。
2018“批片”市场:口碑为王,数量持续增多
“批片”在2018年开年继续延续着它在去年的火爆状态。1月19日,《神秘巨星》和《奇迹男孩》两部“批片”同日上映,均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截至目前,《神秘巨星》已经取得了超过4亿元的票房成绩,《奇迹男孩》票房也突破了1亿元。
《神秘巨星》讲述的是14岁印度少女尹希娅直面印度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最后冲破各种阻扰,实现歌手梦的故事。《奇迹男孩》由美国狮门影业出品,根据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进入普通学校,并重拾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励志故事。这部电影还获得了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两项提名。
以高口碑撬动票房,是这两部都带有强烈励志元素影片的共同特征。从豆瓣评分也可以看出,《神秘巨星》为8.1分,《奇迹男孩》高达8.6分。
值得一提的是,“批片”被引进到中国内地的速度正在加快。《神秘巨星》在印度本土上映的时间为2017年10月8日,《奇迹男孩》的北美上映时间为2017年11月17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两部影片就同时在中国内地上映。这也说明中国内地市场对外语片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强化,这样做也避免了盗版资源的“泛滥”,并很好地将好口碑在内地市场上”续上了“。
除《神秘巨星》和《奇迹男孩》之外,2018年还有不少“批片”已经被确认引进。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3月2日,已上映已定档的批片共有13部,其中一月份7部,二月份4部,三月份2部。2015年印度的市场、口碑双丰收的神作《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已经在内地定档于3月2日。
某种程度上,“批片”的火爆直接影响的是国产电影。就在《神秘巨星》和《奇迹男孩》上映的这两周内,除了“坚挺”的《无问西东》,其他国产电影迅速被“销声匿迹”。目前,电影《神秘巨星》仍保持着单日票房第一的位置,而电影《奇迹男孩》的上座率依旧保持第一。
机会犹在,风险并存
事实上,我们在看到“批片”的成功案例时,也要意识到,这一市场背后的风险同样巨大。
不确定的档期是“批片”市场的风险之一。根据行业规定,买进批片版权的公司先要申请龙标,再向中影、华夏向进出后公司申请批片份额,再由广电总局确定档期。在这期间,版权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最终流程走下来往往要数月之久。
例如,去年12月8日这个周末档期,加上上一周的“批片”数量,一共有8部“批片”同时上映。最后,除了一部小成本的《至爱梵高》拿到超过6000万票房外,其他电影“全军覆没”,这其中也包括卓然影业参与的《勇往直前》。
在不确定的档期外,“水涨船高”的版权费用也是这个市场的“不可承受之痛”。据36氪报道,2013年之前,内地电影公司只需二三十万美元就能买断一部成色不错的电影在中国的院线播映权,这只占到影片制作成本的1%至2%。而到了现在,一部好莱坞“批片”的购买成本大约在3000万至6000万,这让成本回收压力迅速增大。
《你的名字》、《摔跤吧!爸爸》这些”批片“的成功是刺激版权费大幅增加的直接原因。据悉,在泰国电影《天才抢手》和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票房成功之后,这两个地区的部分作品版权费涨了十倍不止。
有媒体曾报道了一件版权费迅速高涨的案例。2017年上半年,一家叫做璟合影视的电影公司本想以10万美金的价格拿下一部好莱坞独立电影,在项目评估阶段这部电影却被另一个买家以20倍的价格抢走了。
返回来看,高涨的版权费用、不确定的档期因素,以及电影产品本身具有的高风险性,让2017年的“批片”在风光的背后,其实还有很多失败的作品,以下为我们统计的2017年票房未超过5000万的“批片”作品:
以上这些作品中,尤其是票房未过2000万甚至更低的电影,其中很大部分电影都是“裸发”状态。“裸发”是指在没有专业公司进行发行、宣传的状态下直接让电影进入到院线,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大多影片“裸发”的原因在于,市场的火热背景下不专业的资本或者公司对“批片”市场的盲目自信。所以,市场虽热,但资本方依旧要谨慎。
资本涌入,“批片”概念逐步模糊
在“批片”火爆的当下,这一市场的运行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中,越来越多的内地公司在更早期就开始介入到项目中,从而对“批片”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控。
据自媒体娱乐资本论介绍,电影《神秘巨星》背后有中国资方的身影出现,在影片海报上印有孔雀山影业的公司名,与印度出品方Zee Studios、Aamir Khan Productions Ltd.(阿米尔·汗制作有限公司)并列。
某种程度上,资本在更早期进入“批片”项目中,“批片”的本身含义也在发生着转变,它绝不仅仅只是“买卖”的状态,而是内地电影公司以资本进入到全球电影市场争夺项目的状态。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相对萎靡的全球市场对于资金的渴求,但这又是缺乏制作能力却拥有大量资金的内地电影公司的优势。例如,此前票房超过4亿的《血战钢锯岭》,就是内地电影公司熙颐影业在这部影片融资不顺利的情况下加入进去,成为电影股权投资人的同时也拿下了这部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全版权。
资本在更早期进入“批片”项目中,“批片”的本身含义也在发生着转变,它绝不仅仅只是“买卖”的状态,而是内地电影公司以资本进入到全球电影市场“抢”项目的状态。那么,得与失,就要看资本方的眼光了。
参考资料:
1.押注《爱乐之城》:一个电影新市场的风险与反抗 | 深氪
2.中方参投《神秘巨星》票房破亿,印度电影成下一个中资淘金地?
3.2018批片趋势初现,批片配额制度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