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是近20年来片长最长的电影之一
文娱产业内容为王,制作领域是产业的核心环节,因此在这儿发生的产业变化格外引人关注。今天介绍的变化趋势,便是侧重于电影制作领域,包括演职人员的具体变化情况。
全球电影制作蓬勃发展
2000-2010年这十年,全球电影产量翻番,之后不断增长。这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拍摄、加工及发行技术成本降低且更简单易用。此外,互联网(特别是YouTube)使电影制作和销售知识的获取实现了民主化。
根据2011年的一项统计数据,在15个影片制作量最大的国家中,印度“宝莱坞”排名第一,全年共生产1255部作品。紧随其后的是尼日利亚的“尼莱坞”,全年共生产作品997部,美国“好莱坞”的生产数量只能排在第三名,全年共生产影片818部。另一方面,就电影制作水平而言,发展特别快的国家包括韩国、意大利、印度和美国。有趣的是,英国的电影制作水平出现下滑。
电影以数字拍摄为主,但胶片仍在使用
好莱坞从2000年代就开始采用数字化电影拍摄方式,但直到2013年,在票房排名前100的电影中,数字拍摄的电影才超过了胶片电影。
以好莱坞为例,在2010年至2015年间,票房最高的电影中,使用数字技术拍摄的比例由高到低的影片类型依次为:科幻片(占比77%)、歌舞题材影片(74%)、体育题材影片(67%)、探险题材片(66%)、惊悚片(61%),排在最后一名的是战争题材影片,比例仅为33%,不到科幻片的一半。
电影片长变长
过去这些年来,在美国院线上映的电影的平均片长延长了近三分钟。在1994年至2015年间,美国票房最高的100部影片的片长中间值为110分钟。一半的好莱坞电影片长在96分钟与120分钟之间,最受欢迎的片长一般认为是101分钟。
在这些年中,片长最长的电影之一是《泰坦尼克号》。据说当詹姆斯·卡梅隆第一次告知电影公司高层最终片长时,他们都吓坏了。电影公司要求把片子剪短,对此,卡梅隆以其闻名全球的从容不迫的语气回答说:“你们想剪我的片子?除非你们炒了我!你们想炒了我?除非你们杀了我!”他们应当感到幸运——他起初写成的是一部四小时的史诗巨作。
好莱坞电影制作团队变得更庞大
二十年前,票房最高的电影平均有299名演职人员。2016年,这一数字增至577人,几乎是1997年的两倍。
据统计,在美国影院过去二十年间公映的影片中,77%的电影只有一名剪辑师。然而,这一显而易见的数据中,还隐藏着一个近年来出现的变化,即1997年到2011年期间,81%-75%的电影只有一名剪辑师,而近年来这一数字已有所下降,2016年为68%。
就单部影片来看,剪辑师数量多(即5名以上)的电影往往是汇编片,其中个别影片剪辑师人数之多,甚至令人有些意想不到。如《ABCs of Death 2》动用了22名剪辑师、《Movie 43》则有13名剪辑师、《ABCsof Death》聘请了11名剪辑师、《New York, ILove You》和《Paris, je t’aime》由8名剪辑师参与完成。
好莱坞电影银幕越来越宽
早期电影的画面为1.33 : 1(也叫做4:3),接近正方形。不过,当电视出现,并采用4:3的格式后,好莱坞开始寻求新的方式,让电影看起来更大。他们尝试了更宽的格式,包括ToddAO (2.20 : 1)、CinemaScope(2.35 : 1)、变形宽银幕(2.39 : 1)和Cinerama(2.59 : 1)等等。
最后,大部分好莱坞电影决定采用1.85 : 1的格式;从1950年代直到2000年左右,这成为了电影行业的俗称标准。然而,电视开始模仿宽屏格式,1.77 : 1(亦即16:9)格式成为DVD、蓝光及电视节目的规范。从下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作为应对措施,好莱坞采取了上一次电视抢占其地盘时所采取的行动——加宽银幕。
在美国票房排名最高的好莱坞电影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现在采用2.35 : 1的格式拍摄,不到三分之一采用1.85 : 1的格式。
英国超过加拿大成为好莱坞最喜爱的国外取景地
2014年,只有不到一半的好莱坞电影完全在美国本土拍摄。另有24%的电影是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联合取景拍摄,只有28%的电影全部主体拍摄均在美国境外完成。
英国和加拿大一直在争夺好莱坞最喜爱的国外取景地的宝座。结果英国胜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英国较大力度的电影减税政策(Film Tax Credit)。
英国小成本电影产量持续减少
2010年,在英国拍摄的所有电影中有三分之二是成本不到50万英镑的国产电影。这是英国小成本电影短暂繁荣的高峰;从那以后,英国小成本电影的产量年年下滑(只有一年例外)。这意味着,到2016年,英国小成本电影的产量只占电影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未来几年可能进一步减少。
主角年龄更大
2006年主角的平均年龄为39.9岁(这是指演员在电影上映之日的年龄)。十年后,这一数字增至45.0岁,主要原因是2011-2014年间主演平均年龄的增长。
音乐片和恐怖片主角的平均年龄最小,不到38岁。动画片和西部片演员的平均年龄最大,分别为44.9岁和45.3岁。男女演员典型年龄之间的巨大差异,或许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男主角的平均年龄为42.8岁,而女主角的平均年龄则为36.7岁,相差六岁多一点。
制片人、编剧和导演的年纪也越来越大
1994年,票房排名前100的电影制片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到2014年,这一平均年龄增加了5岁,达到52岁。同期,编剧和导演的平均年龄也分别了增加了2岁和4岁。只有20%的好莱坞制片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下,而导演和编剧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0%和42%。
研究期内,票房最高电影导演中,仍健在的年龄最大导演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美国狙击手》上映时他已是85岁高龄。
后期制作工作岗位数量激增
可以说,过去几十年,技术变革最显著的工作领域是后期制作。从拍摄到成品,整个电影制作过程已从极端实体化(胶片曝光、剪辑、分镜等)转变为几乎全数字化(数字镜头、电脑视效、数字交付等)。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也影响了现场所使用的摄影机,但其他技术变化甚微(如镜头和夹持器套件),布景工作流程也没有太大变化。
这在就业统计中反映出来,后期制作在电影工作人员数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导演身兼编剧的情况越来越多
2015年和2016年,票房前100的电影中有一半以上的导演同时也是电影的编剧。这与20年前相比是一个显著的变化,那时,这一数字约为四分之一。
研究显示,导演身兼编剧的情况在成本较低的电影中更为常见。身兼编剧的导演数量最多的片种有科幻片、神秘片和犯罪片,这种情况在冒险片及音乐片中出现得最少。
最后,你们可能想知道,导演身兼编剧的情况是否会提高拍出好电影的机会?答案是……一言难尽。导演身兼编剧的情况在影评人评分最高的电影中更为常见,如克里斯托弗·诺兰;但在影评人评分最低的电影中也并不鲜见,如泰勒·派瑞。
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不大
此前内容都侧重于那些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话题。然而,还有另外一个趋势——该趋势突出了一样不发生大变化的东西,即性别平等。
在1997年发行的票房排名前200的电影导演中,有95%是男性。二十年后的2016年,这一数字还是95%。同比有小幅波动,但显然并没有长期的改善趋势。这不是说没有有用的研究、明智的举措和一些推动这项事业的有志之士,但是眼下,我们唯一能说的是,要么是这些变化尚未渗透到这些主要工作岗位,要么是它们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为了说明现状,以下是2017年在美国院线上映的所有电影的主创人员的性别统计情况。
结语
海外学者对电影制作领域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汇总,为我们展现了幕后的真实产业状态,从中无论是对生产规模、拍摄技术、片长的细微梳理,还是对制作团队阵容、主角的性别和年龄,制片人、导演和编剧的细致观察,都显示出行业研究的深入程度与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在了解、对比中外电影产业制作领域状况的同时,令我们再次感慨工业化水平上还存在的差距,看来同志们仍需加倍努力。在下期研究院文章中,我们将聚焦海外电影发行和放映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敬请继续关注。